网友提问:
如何去除养殖亚硝酸?
优质回答:
1、可以通过生物平衡处理,因为亚硝酸盐高是有原因的,应该是水体微生物不平衡导致的。水养到一定程度的话,水中会有硝化菌,硝化菌里又有亚硝酸菌。硝化菌会把水中的对鱼虾有害的氨,转化成危害稍小的亚硝酸盐,这时亚硝酸菌会把亚硝酸盐转化成基本无毒的硝酸盐。
2、可以通过化学处理,就是我们常说的虾药,但现在市面上的虾药很多种,如果用请注意选择。因为养殖水体不是单一的问题。用化学虾药要考虑会不会产生副作用。比如,降低了亚硝酸盐,有可能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这是对是不利的。
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1] 。人体内硝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还原为亚硝酸盐,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
其他网友回答
1、生物反硝化法
2、化学反硝化法
3、物化法
反渗透+电渗析:后续工序复杂,实用性较差
现有离子交换法:无选择性、再生频繁、X不稳定
工艺创新,理念升级,解决固有难题
1、处理精度,硝态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可做到1ppm以下,稳定到地表三类,是提标改造类项目的选择工艺;
2、吸附量大,对于硝酸盐(以N计)的饱和吸附容量能够达到10g/l以上;
3、树脂优先交换硝酸盐,对硝酸盐的交换容量不受水中X盐含量的影响;
4、食品级材料,可用于饮用水、地下水、矿泉水等硝酸盐氮的深度去除;
5、模块组件形式,自动化程度,操作简单。
其他网友回答
亚硝酸盐的产生其实就是水体中的氮循环出现了问题,是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在缺氧的条件下产生的。
处理方法:
1.在亚硝酸盐不高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使用EM菌或者光合细菌来处理。注意改底。
2.可以使用化学类底改进行改底,最好是过X氢钾复合盐+增氧片一起使用。
3.注意肥水,用藻类来吸收水体的氮。
4.注意增氧,有增氧机打开增氧机。
5.换水,如果水体中亚硝酸盐久居不降,最好的方法就是换水了。
亚硝酸盐主要对养殖品种造成的是生理性缺氧,如果亚硝酸盐不高,且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你可以采取进行补菌+改底或者外泼过X氢钾复合盐的方式,但最好不要使用市场上一下降亚硝酸盐的一些产品,虽然有效果,但是容易反弹,养殖品种承受不了那么强烈的水体波动有泛塘的风险。
★注意池塘底部硫化氢。
其他网友回答
做好的方法就是换水,其次就是控制投喂量,用药来调剂比如用芽孢,EM菌,乳酸菌等,还有就是种植植物,利用植物来吸收掉这些有害物质。
其他网友回答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产生,致使养殖鱼类容易中毒死亡,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比较惨重的损失。
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养殖水体中利用目前的水质分析盒一般不得检出,能检出的浓度对鱼类都会产生影响。
亚硝酸盐要在水体中完全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危害浓度。近几年,亚硝酸盐中毒一直是养殖过程中碰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当前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但实践中,可以选择各种措施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
一、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亚硝酸盐能促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造成血液输送氧气能力的下降。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褐色,称之为“褐血病”。
水体中低浓度的亚硝酸盐就能使鱼类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减弱,即使含氧丰富的水体,鱼类也容易形成类似缺氧的症状。处于应激状态的鱼类,易交叉感染细菌性块状烂鳃病,不久出现大批死亡。
鱼类亚硝酸盐中毒分为两种:
1、慢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一般X很难看出,但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活。中毒较深的摄食量减少,活动能力减弱,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这为池塘的整体症状,只要细心观察,同样可以发现,见人回避反应缓慢。只要水体转好,该症状会逐步消失,但如果不及时调节水质,就会严重影响成活率,特别是恶劣天气或病毒侵害时,会造成极大损失。
2、急性中毒:一般发生在清晨,X观察似缺氧浮头,且往往伴随缺氧症状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分,但仍然还是可以区别的,缺氧浮头,鱼大多可以集X,但亚硝酸盐中毒就不同,鱼在整个池塘中不均匀分布,到处都是,即使注水解救,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游向水口的情况,太阳出来后,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严重,晴天中午都不会解除,只有在下午有点缓解,第二天更严重,甚至造成大批死亡,其死亡率可达90%以上,损失十分严重。
二、预防及解救
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避免有机物的大量积累。
2、投饵不能过量。
3、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体的微碱性状态。
4、池塘装上增氧设备,保持高溶氧水平。
5、避免使用未发酵的有机肥,最好使用“富藻素”等。
6、经常使用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解救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方法来控制亚硝酸盐偏高带来的危害,可分为直接降解法和间接控制法。首先使用化学制剂及增氧剂如:水质解毒保护剂化水稀释全池泼洒,再用增氧类产品直接洒入水中,条件许可,同时进行;使用底质改良剂,泼洒红糖、食盐、净水保等缓解、控制剂;使用亚硝酸盐调节降解剂,并保持池塘的pH值的稳定;使用各种增氧途径来提高硝化菌效率。
1、消毒剂
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氧化的特性。当介质中的NO2-遇氧化剂时则会改变氮的价态,发生得失电子的变化而被氧化,最终NO2-离子会转变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的物质。具有氧化亚硝酸根离子能力的物质很多,如: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很多物质,但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有底福安、三氯异氰脲酸粉、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溴氯海因粉和稳定性二氧化氯等几种强氧化消毒剂。
用强氧化剂来氧化NO2-离子使其成为NO3-离子的优越之处在于反应速度快、成本低、氧化效率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少采用这种方法来降解亚硝酸盐,主要原因是在这些强氧化消毒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亚硝酸盐降解率低(低浓度下降解亚硝酸盐效果不明显,高浓度下会造成药害)。
在生产X现以下情况时优先选择这种方法:
① 正常预防消毒,但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时,优先使用稳定性二氧化氯,既预防了鱼病又能控制亚硝酸盐;
② 鱼类发病高峰需要消毒,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时,可以选用底福安(颗粒剂,用量250g/亩·米)全池抛洒,能直接到达池底,改良底质,控制亚硝酸盐的生成,既杀灭了病原体,又改善了环境,缩短了康复时间。
2、微生物制剂
当前使用的微生物制剂主要有益满塘(光合细菌)、百露汇(EM菌)、活水保(复合芽孢杆菌)、活力菌素以及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几大类。
硝化细菌能吸收利用水中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将其转化为硝酸盐等无害物质;反硝化细菌能吸收利用水中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将其转化为氮气等无害物质。硝化菌能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将亚硝酸盐还原成N2或氮氧化合物。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能够有效降低亚硝酸盐,但因为它们是自养菌,生长繁殖速度慢,要20小时以上才能繁殖一代,加上菌类保存技术、投放到水体后成活率高低受水体环境等各方面影响,造成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降解亚硝酸盐不理想,只能起到预防和缓解作用。
而其他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改良水质和底质,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保证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环。有了这点认识后,我们可以将其作为防止亚硝酸盐偏高的一种日常管理措施。
当水体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2毫克/升,不宜立即使用微生物制剂,特别是光合细菌(消耗水体中的溶氧)或反硝化菌。反硝化作用可能会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是由异化硝酸盐还原酶参与进行的,假如塘中的溶解氧不足的话反硝化作用会更容易发生,反而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亚硝酸盐浓度上升,所以要慎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速效方法将亚硝酸盐浓度降低到对养殖动物无害的水平,然后再来考虑使用微生物制剂。
3、渔用微生物肥
亚硝酸盐富含氮肥,是藻类生长繁殖的基本营养。因此,加快水体藻类生长繁殖速度,能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使用渔用微生物肥(如:鱼壮圆)可以有效利用亚硝态氮。值得注意的是当水体亚硝酸盐偏高,说明氮肥是比较充足的,不要再使用氮肥,加重水体氮循环负担,可以施加磷肥,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
使用渔用微生物肥的方法降解亚硝酸盐在现X态养殖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但受以下条件制约:
① 水体透明度要求大于30厘米,如果是因有机质、碎屑等造成的透明度低应泼洒絮凝净化剂(如:净水保);
② 未来三到五天天气晴好,气温适合藻类繁殖;
③ 水体亚硝酸盐浓度0.2毫克/升以下,还未对养殖动物造成影响时;
④ 水体藻相均匀,如果有害藻占上风,应先进行换水、投放优良藻种等措施;
⑤ 对水样镜检,如果浮游动物太多,应先泼洒杀虫剂。例如在轮虫危害比较严重地区,如果不先把轮虫杀灭掉,无论采取那种方法都很难将亚硝酸盐处理掉。
4、水质底质改良剂
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质将亚硝酸根吸附在其结构中。这种方法在生产中广泛使用,许多水质底改产品(如:亚硝净、净水保、水质解毒保护剂、活水底净保、培水解毒降氨宁等)均含有吸附剂成分,作用时间短、成本低。
5、换水
换水是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同时也是养殖管理的需要。该方法适应于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小型养殖水体,要求遵循换水的基本技巧,切忌大排大进并要求对外源水质进行监控。换水法控制亚硝酸盐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弱点,宜结合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