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就是封神榜里的朝歌么?
优质回答:
不是的。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讲讲什么是殷墟。其实殷墟在历史上有好几个呢。
说文说,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所以丘虚同义。古代用来做过商都的遗址都叫殷虚。1.左传昭公元年,迁阏伯于商丘,商人是因。这是第一个殷虚,就是今天的商丘。2.左传定公四年命以康誥而封于殷虚。杜预注云,殷虚,朝歌也。宋世家箕子朝周过故殷虚。师古注云,殷虚,汲郡朝歌县也。商虚殷虚在汲郡河淇之间,是朝歌的殷虚。这就是第二个殷虚。3.项羽本纪“项羽及于期洹水南殷虚上”后人解释为,“在今安阳县北,去朝歌一百五十里,然则此殷虚非朝歌也。”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说“汲冢古文曰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虚。南去邺州三十里,是殷虚南旧地名号北蒙也。”“殷本纪正义云,”括地志云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蒙殷虚,南去朝歌*百四十六里。竹书纪年云,盘庚自奄迁乎北蒙曰殷虚,所谓北蒙者也。“尚书盘庚书序正义云,”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殷在邺南三十里”这就是第三个殷虚,它指的是安阳城西北,正好就是今天的小屯。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殷虚一个是商丘,一个是朝歌,一个是安阳小屯。
其实安阳从历史沿革来说,其西北小屯村确实有殷虚故都旧址。
今天的安阳,名称始于六国的魏。后周改称为邺。隋改称相县。竹书纪年有河亶甲居相之说。河亶甲是殷第十二任商王,曾都于此。《方舆纪要》记载,相城在府西,帝王世纪河亶甲居相,今城西北里洹水南岸有河亶甲城,即相城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安阳小屯殷虚确实存在。
那么又有没有迁都朝歌呢?
这里有四种说法,分别是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五年更不前徙都。周本纪正义为,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殷本纪云,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还是司马迁《三代世表》,说,帝庚丁,廪辛弟,殷徙河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种说法,盘庚到殷之后,一直没有迁都。第二三四种说法是说迁都到朝歌。那么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这里原来是一个误会。司马迁这里引用的是《尚书书序》“盘庚五迁将治亳殷”与盘庚本文第一句“盘庚迁于殷”不合,是为有误。而殷这里指的是安阳西之殷。这里的根据是《书序正义》引束晳的说法,束氏亲眼见了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所以才为司马迁做了更正。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竹书纪年的可靠性问题。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后来在西晋咸宁年间的279年,被汲郡人在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中发现,可以说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另外《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由此我们说,他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而后来 到了宋以后这本书失传,人们重新弄了“新本竹书纪年”,有些东西与旧本不同。直到1846年朱右曾才重新审订。1917年王国维也进行了考订。使古本成为人们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根据旧本竹书纪年,商朝根本没有迁都朝歌,是司马迁有误所致。
其实这里,后人也进行过考证。
首先王国维1925年他发文,根据安阳殷虚出土的卜辞,《史记》有误,晚殷仍以殷虚为都。只是帝乙之世才迁沫,即朝歌。后来董作宾1932年提出,殷虚所包含的年代到了帝辛之世。那么有没有这个时期的卜辞出土呢?
经过人们的努力发掘,发现,安阳的甲骨里确有属帝乙帝辛时的卜辞。这就从考古方面从物证方面证实,安阳殷虚一直做为都城的历史。
好了,关于安阳殷虚是不是朝歌的问题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谢谢大家,再见
其他网友回答
安阳是有宫殿,王陵,商城遗址的,都有考古证据的,不是淇县朝歌有个封神神话就会认为商的国都的,安阳出图的甲骨文也有记载的,朝歌最多是和陪都或者纣王行宫之类的,考古认定是需要证据证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