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校长想再培养10位马化腾?这个目标现实吗?

深大校长的”豪言壮语”引热议

深圳大学毛军发校长最近的一番言论在网络上掀起轩然X。这位中科院院士在西丽湖论坛上表示,到本世纪中叶,深大要再培养出10位马化腾量级的杰出校友,同时产出3个诺奖级科研成果。此言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深大校长想再培养10位马化腾”成为热议话题。

不得不说,这个目标确实相当宏大。要知道,马化腾这样的商业奇才本就是凤毛麟角,而诺奖级科研成果更是科研领域的巅峰成就。深大作为一所”三非”高校(非985、非211、非双一流),目前在国内排名30-50名左右,高考录取分数接近中等211水平,这样的定位要完成如此宏伟目标,难怪会被称为”画大饼”。

培养马化腾量级人才有多难?

当我们谈论”深大校长想再培养10位马化腾”时,开头来说要思索:马化腾的成功真的可以复制吗?这位腾讯创始人的成就,既有个人天赋的影响,也有时代机遇的加持。深大与马化腾之间的关联究竟有多大?这个难题恐怕很难给出确切答案。

教育确实能够培养人才,但像马化腾这样的商业奇才,往往是多种影响共同影响的结局。天赋、机遇、时代背景、个人努力缺一不可。深大校长提出要培养10位这样的人才,是否过于乐观了?要知道,即使是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也不敢轻易做出这样的承诺。

诺奖级科研成果的挑战

除了人才培养目标,深大校长还提出了产出3个诺奖级科研成果的愿景。这一目标同样引发质疑。诺贝尔奖代表的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成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突破性的发现。

目前深大的科研实力怎样?虽然近年来在深圳市X的大力支持下进步迅速,但要达到诺奖级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务,需要人才、资金、学术气氛等多方面的持续投入。深大校长提出这样的目标,是信心满满还是过于冒进?

务实进步才是硬道理

面对”深大校长想再培养10位马化腾”引发的争议,我们或许应该回归理性思索。高校进步确实需要远大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与其设定一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不如思索怎样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科设置、引进杰出师资、改善科研环境。只有当学校的整体水平进步了,培养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才会水到渠成。

深大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确实拥有独特优势。与其追求数量化的”10位马化腾”,不如思索怎样营造更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潜能。这样或许更实际,也更有意义。

关于”深大校长想再培养10位马化腾”的讨论,你怎么看?这样的目标是激励人心还是好高骛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