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八大家之衰是什么意思?(文起八大家之衰是什么意思)

文起八大家之衰是什么意思?

文起八代之衰。【翻译】韩愈的古文兴起于盛行了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等八个朝代之久的(重形式轻内容的浮靡)文风的衰败。【注释】这句话是苏轼在《X韩文公庙碑》中对韩愈的赞誉,赞扬他发起古文运动,重振文风的历史勋绩。《X韩文公庙碑》是苏轼于元祐七年(1092)三月,受X知州王涤的托请,替X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所撰写的碑文。流传广泛的是两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八大之衰是什么意思?

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元祐七年(1092年)三月,受X知州之求,苏轼为X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撰写了一篇碑文,即《X韩文公庙碑》。其中有一句“文起八代之衰”,高度赞誉了韩愈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此处的“文”指的是“散文”而非“骈文”;“八代”是指自东汉至隋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文起八代之衰指谁?

文起八代之衰,是苏轼对韩愈的赞美。中国文学从东汉以来,至宋代,骈文兴起大盛,但往往辞藻华丽,不能体现真实的社会精神风貌,空洞无物。

而韩愈用散句和单句,以高超的文学水平,开创了当时的文化先河,虽然是以古文运动为名,却是前所未有,所以苏轼的赞美亦不为过。韩愈的散文和诗歌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堪称一代大家,做官也是清廉正直,所以数次被贬官。韩愈可谓名副其实。

唐宋八家里文起八代之衰的是谁?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即使现在让苏轼来看,他也是赞同的。

苏轼也有直接写过韩愈的文章《X韩文公庙碑》,里面最著名的一句评价就是,“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

能文能武,这就是韩愈。

韩愈是

古文运动

的发起者,这打破了从东汉到隋朝八个朝代六百年骈体文兴起发展的时期,骈体文多用对偶,文章华丽,重视音韵,但不实用,柳宗元说骈体文是“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到中唐时期,韩愈又要对抗佛教和道教,骈体文不适合表达儒家思想,韩愈就借鉴先秦两汉时期的文体,这种文体就叫古文。他的文章慷慨激昂,自然随意,一代文章大家。

韩愈在诗歌上也是大家,开创

以文为诗

。主张诗歌创作中引进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和表现手法的诗歌创作主张。在诗歌创作中引荐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和表现手法,扩大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宋代的“以文字为师,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更接近散文的特点,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跟传统的诗歌不同。

在文章上与柳宗元开辟古文运动,在诗歌上与孟郊形成了“韩孟诗派”。韩愈的谥号是“文”,大家尊称为韩文公。韩愈在成名之后也大力支持后学之士。《新唐书》中评价是:“

成就X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成韩门弟子

”。宋代的欧阳修也是,提携曾巩、苏轼,看到苏轼的文章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苏轼后来也有苏门四学士和苏门六君子。不遗余力的提携后人,也是这几位大家共同的特质。

韩愈是文人中的豪杰。唐宪宗时期,敢于谏迎佛骨被贬,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随裴度平淮西节度使叛乱,韩愈提议奇袭,自己率兵千人奇袭蔡州,但裴度没同意。但之后李愬同样提议奇袭,这回裴度同意了,之后李愬奇袭成功,取得平淮西的胜利。大家都为韩愈叫屈,但是韩愈并不在乎。之后撰写《平淮西碑》。

镇州兵变,韩愈当时担任兵部侍郎,代替朝廷前去军中宣抚,安抚军心,并且还要去化解镇州旁边的深州之围的重任。韩愈出发时,大家都觉得他很难回来了。时任宰相元稹说:“韩愈可惜”。因为在叛乱的藩镇是不怎么在乎天子的,去兵变的地区是非常危险的。之前淮西节度使X烈叛乱,朝廷派颜真卿(就是那个大书法家)去平叛,不幸被俘,拒降后被杀。

唐穆宗当时在下旨之后也有些后悔,派人追上韩愈让他要审时度势,不要轻易深入,性命要紧。但韩愈说:“止,君之仁;死,臣之义。”皇帝让他停止,这是对他的仁爱,但是即使送死也是臣子的道义和责任。韩愈深入虎穴,面对X的王廷凑,理直气壮,有胆有谋,有礼有节,不辱使命的完成了朝廷的任务。这种胆识和勇气不是随便哪个文人都有的。他以传统的儒家的道统来自任,代表了儒家的精神。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文学上开辟古文运动,以文为诗,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作为一个卓越的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维护着儒家思想的权威性。政治上中央地方都曾经为官,打过仗,深入虎穴完成重大军事使命。对于佛道这些跟儒家思想有干扰的思想一直在做坚决的斗争。作为传统儒家“仕”的代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实践“仁义”。

这种人,还有谁?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

出自宋代苏轼《X韩文公庙碑》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知溺的翻译什么?

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下不容伪 翻译: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弱 翻译: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

文起八代只衰,道济天下之溺,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韩文公倡导的文风使从东汉到隋代已经衰败了八代的文风重又振作起来,他提倡的儒家道统拯救了沉溺于佛老思想的天下人心,他的忠谏触犯皇帝使之大怒,而他的智勇却胜过了三军的统帅

出自苏轼的《X韩文公庙碑》

原文选段: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译文:

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独立存在的正气吗?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什么意思?

“文起八代之衰”指得就是韩愈的文章胜过前八个朝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道济天下之溺”,指的是其文关注民生,关注现实,有着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句话出自苏轼《X韩文公庙碑》,这篇文章是苏轼于1092年(元祐七年)三月,接受了X知州王涤的请求,替X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所撰写的碑文。 这两句话后面还有两句是“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忠犯人主之怒”指的是韩愈敢于直言犯上,力谏君主。“勇冠三军之帅”是指韩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平定镇州军队叛乱的事情,这就是说韩愈比之于将士,胜之甚多。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