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之乱和靖难之役?
靖国之乱发生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是指发生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靖国之乱结束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靖难之役发生于1399年,又称靖难之变,是1399年-1402年由朱棣发动的与建文帝夺取X的战争,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朱棣因不满朱允炆和削藩政策,起兵反抗明朝中央X,燕王军攻入金陵,靖难之役结束。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1399年-1402年由朱棣发动的与建文帝夺取X的战争,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朱棣因不满朱允炆和削藩政策,起兵反抗明朝中央X,燕王军攻入金陵,靖难之役结束。
靖难之役秦王和晋王参加了吗?
靖难之役是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想要削藩,而当时太祖的儿子里面最兵强马壮的就是燕王朱棣,所以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靖难,当时北方共有九大攘夷塞王,其中只有宁王朱权被朱棣挟持诓骗加入,秦王晋王当时首封亲王都已经去世,在位的是他们的儿子,都是持观望态度,并没参加
靖难之役朱棣发表讨贼宣言?
《朱棣靖难檄文》
(明成祖朱棣 公元1399年)
盖闻书曰:不见是图。又曰:视远惟明。夫智者恒虑患於未萌,明者能烛情於至隐。自古圣哲之君,功业著于当时,声明传于后世者,未有不由于斯也。今事机之明,非若不见,而乃不加察,请得以献其愚焉。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末乱离,X雄角逐,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X,亲赴矢石,身被创痍,勤劳艰难,危苦甚矣。然后平定天下,立纲陈纪,建万世之基。X诸子,巩固天下,如盘石之安,夙夜图治,兢兢业业,不敢怠遑。不幸我皇考宾天,X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纵之权,潜有动摇之志,包藏祸心,其机实深。刀构陷诸王,以撤藩屏,然后大行无忌,而予夺生杀,尽归其手,异日吞噬,有如反掌。且以诸王观之,事无毫发之由,先造无根之衅,扫灭之者,如剃草菅,曾何有然感动于心者!诸王甘受困辱,甚若舆隶,妻子流离,暴露道路,驱逐穷窘,衣食不给,行道顾之,犹恻然伤心,仁人焉肯如此?
夫昔我皇考广求嗣续,惟恐不盛,今X欲绝灭宗室,惟恐不速。我皇考子孙,须几何时,已皆荡尽。我奉藩守分,自信无虞。不意X日夜不忘于怀,彀满以待,遂造显祸,起兵见围,X天下,直欲屠戮然后已。谓以大义灭亲,不论骨肉,非惟杀我一身,实欲绝我宗祀。当此之时,计无所出,惟欲守义自尽,惧死之臣,以兵相卫,欲假息须臾,然后敷露情悃,以祈哀愍,冀有回旋之恩,滂沛之泽。书达阙下,左右不察,必求以快其欲。
古语云:困兽思斗,盖死逮身,诚有所不得已也。都督宋忠,集兵怀来,尅日见攻,乃率锐兵八千御之,兵刃才交,忠即败北,遂生擒之,全其首领,待之如故。当冀左右易心悔祸,念及X,哀其穷迫,重加宽宥,使叔有更坐之望,下无畏死之心,如此则非特叔之幸,实社稷之幸。
昔者成周隆盛,X诸侯,缔八百余年之基,及其后世衰微,齐桓、晋文成一匡之功。虽以秦楚之强,不敢加兵于周者,有列国为之屏蔽也。秦废X,二世而亡,可为明鉴。今不思此,则宁有万乘之主,孤然独li于上,而能久长者乎?诗曰:’价人维藩,太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谨以是为终篇献。万一必欲见屠,兵连祸结,无时而已。一旦有如吴广、陈胜之窃发,则皇考艰难之业,不可复保矣。敷露衷情,不胜恳悃之至。苟固执不回,堕X邪之计,安危之机,实系於兹。
靖难之役全文解析?
靖即平定,靖难平定祸乱。靖难之役是指为国家平定祸乱的战争。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七月自北平起兵X,号称清君侧,指惠帝身边的齐泰和黄子澄为X,需要铲除,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所以这场因削藩政策引发的争夺皇位的内战被朱棣称为靖难之役,也就是给自己夺权的一个借口。
共和国靖难是什么时候?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明朝X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但是藩王势力日益X。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并准备削除燕王。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于建文元年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死多少百姓?
燕王扫北杀人并不算多,大概五千人左右吧。
因为在那一战中朱棣展示出了自己卓绝的指挥才能,让元人最终投降。
史书明确记载,燕王朱棣在找到北元的大本营之后并没有着急进攻,而是故意等到了晚上才开始进兵。
当军队从晨雾中忽然出现在北元大寨外面的时候,元兵的战斗信心瞬间就崩溃了,所以他们并没展开大规模战斗就投降了,所以近难之一,直接杀死的百姓有5000多人。20多万百姓因为这场战争流离失所。
靖难之役建文帝多大?
22岁-25岁
开始时:1399-1377=22
结束时:1405-1377=25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X,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X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男,X,生于应X(今江苏省南京市),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56],在位四年(13X-1402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夷陵之战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X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X。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X),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
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X,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X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陈迪等先后被杀。
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战争剧烈的地区,所受的破坏更大,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