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朦胧诗派(名词解释朦胧诗派)

名词解释:朦胧诗派?

朦胧诗派是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X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X”。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讲究精练、暗示、含蓄,讲究意象的经营。

朦胧派诗人是一X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X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X”后期一X自我意识开始X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派新老代表诗人主要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多多、食指、芒克、方含、梁小斌、海子、牧野等。

什么是朦胧诗派和后朦胧诗派?

后朦胧诗人,第三代诗人. 后朦胧主要指在朦胧诗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校园诗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海子,王家新,骆一禾,西川等.主要体现为对朦胧诗的发展. 后朦胧诗人与朦胧诗人的主要区别为:他们比朦胧诗人年轻,没有经历过”X”的灾难岁月.他们更强调提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更注重从哲学层面探讨人生的价值和诗歌的终极意义.他们对西方现代派文化有着更为广泛的涉猎和更为丰富的心得,也更为看重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朦胧派”始于一九八○年。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X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X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X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X”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余光中等人。   朦胧诗无疑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史上最值得关注也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它的源头性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对于当代汉语诗歌来说,朦胧诗始终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一座含金量罕见、挖掘不尽的宝库。一般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当时活跃于《今天》杂志的诗人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芒克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当时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这些诗歌后来被统称为“朦胧诗”。   朦胧诗这一概念,事实上自产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它来自评论家章明的一篇评论的题目《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认为这些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好的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有时显得晦涩,整体意境显示某种荒诞而诡异的色彩,有时还呈现某种灰暗低沉的情绪。其实这一概括并不足以涵盖后来所说的朦胧诗的全部,而且文章里面涉及的诗人也没有一个是后来被公认为朦胧诗的代表性人物。但有趣的是,“朦胧诗”这一简单化的命名后来却成为约定俗成的名词。不过,在另外一些支持朦胧诗的评论家那儿,朦胧诗代表一种新的“崛起”,当时有三篇非常有影响的诗歌评论,后来被称为“三个崛起”,即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的《在新的崛起面前》、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先生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和当时还是吉林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徐敬亚的《崛起的诗X》,这三位评论家正好老中青齐备,他们的这三篇评论,概括和总结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肯定了朦胧诗的作用和成就,可以说为朦胧诗起到了鸣锣开道的作用。   朦胧诗的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忽视的,在一篇回顾当代汉语诗歌二十多年所走过的道路的文章中,我曾这样评价朦胧诗:当代汉语诗歌最具实质性影响的努力有三次,即朦胧诗、口语化努力、叙事性的强调。其中,朦胧诗的出现使中国的新诗传统在滞缓几十年之后再次与世界接轨,并逐渐同步。它最大的贡献是X了一种现代意识。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确实,由于朦胧诗人大多经历了“X”导致的精神危机,出现了类似西方“上帝死了”之后的现代主义背景,因此,朦胧诗人迅速被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所吸引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因此使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向前跳跃了好几步,并逐步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走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