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积累,弃甲曳兵?
【词目】弃甲曳兵 【拼音】qì jiǎ yè bīng 【释义】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例句】 即使我们战败了,也不能弃甲曳兵,要和敌人抗争到底。
延伸阅读
形容战争失败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战争失败的成语有:丢盔弃甲:[diūkuīqìjiǎ]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弃甲曳兵:[qìjiǎyèbīng]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抱头鼠窜:[bàotóushǔcuàn]抱着头,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狼狈而逃:[lángbèiértáo]词目:狼狈而逃出处:狼、狈都是动物。传说狈是跟狼同类的野兽,前腿极短,行动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就不能行动,所以狼和狈经常合伙伤害牲畜。词意:狼狈而逃是以狼狈的形象为贬义,形容仓皇逃跑时不堪丑态的形象。贬义词,多指敌人逃跑。
抛戈弃甲:[pāogēqìjiǎ]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的意思?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这句话中”兵”的意思是兵器、武器。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这句话中,既,副词,已经;弃,动词,丢弃;曳,动词,拖着;而,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出。走,动词,逃走,逃跑。这句话的意思是,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士兵就抛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走。
一个电底下一个撇念什么?
一个电底下一个撇是‘‘曳’’字,读音为yè。
“曳”,含义为拉,牵引,如曳引、曳扯;引申含义为穿着,如曳缟、曳娄。
在日常使用中,“曳”常做动词,表示拖,牵引,如曳开、弃甲曳兵。
弃甲曳兵:拼音:qì jiǎ yè bīng
解释: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溃不成军相近成语?
【成语】: 弃甲曳兵
【拼音】: qì jiǎ yè bīng
【解释】: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举例造句】: 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拼音代码】: qjyb
弃甲曳兵是什么意思?
首先真实的古代战争中往往有很多士兵是临时征募的平民,缺乏训练,武器装备也差,尤其是缺乏护甲,这类士兵很多时候就是凑人数的,顺风烧杀抢掠,逆风一触即溃,而武将武器精良,配备重甲和战马的时候以一敌百轻轻松松,其中的佼佼者如吕布文鸯一骑当千也不是开玩笑的,所以演义里两军射住阵脚,各出一员大将单挑,胜方红旗一招,败方弃甲曳兵而走虽然是夸张,但实战中武将及其少量精兵往往就是战斗的主力,如果撕开对面阵型,我方杂兵一拥而上,如果武将败退身死,我方杂兵做鸟兽散…这种情况大概要到宋朝才基本消失,因为当时有了可以打穿重甲的火器和强弩,武将冲在前面根本就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