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瑞典电影呐喊与低语 呐喊的电影

1981年瑞典电影呐喊与低语

《呐喊与低语》(Cries & Whispers),又译《呼喊与细语》,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1972年作品,哈莉艾特·安德森、丽芙·乌曼、英格利·杜林主演,获得纽约影评周最佳影片、编剧、导演、女主角四项大奖,并获奥斯卡多项提名,片长91分钟。

中文名

呐喊与低语

外文名

Viskingar och Rop

别名

呼喊与细语,哭泣与低诉

出品时间

1972年

制片地区

瑞典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编剧

英格玛·伯格曼

类型

剧情,文艺

主演

哈里特·安德森、英格里德·图林、丽芙·乌曼

片长

91分钟

上映时间

1972-12-21

imdb编码

tt0069467

主要奖项

奥斯卡最佳摄影

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延伸阅读

有没有生死开头的战争片四个字的

一时之间想不到什么纯粹讨论生死的电影,只能说把生死作为其中一个主题去展现。
第一个想到的是伯格曼,他的电影很多都涉及存在主义哲学和死亡的讨论,比较著名的有《第七封印》《野草莓》《呼喊与细语》。当然,这些电影都比较晦涩,也要求对宗教和电影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其他想到的还有安哲的《永恒和一日》,黑泽明的《生之欲》,伍迪艾伦的《爱与死》。

1983年瑞典电影

六个瑞典女孩在阿尔卑斯山,新X花妮,超级双雄,亚历山大与芬尼,世界电影,怀旧,呼喊与细语,年轻的老瓦,乡愁,圣诞故事

伯格曼十部必看电影

一、《夏夜的微笑》

二、《第七封印》

三、《野草莓》

四、《魔术师》

五、《犹在镜中》

六、《冬日之光》

七、《呼喊与细语》

八、《沉默》

九、《芬妮和亚历山大》

十、《假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电影内心深处结局

艾娃是个十分成功的室内设计师,她和丈夫阿瑟有三个女儿:瑞纳塔、弗莱安和乔妮,家中十分富有。艾娃以前资助阿瑟上的法律学校,阿瑟几乎是由她“创造”出来的,平常生活中的她也是极有权威的。所以,当阿瑟宣布有一天他将会离开艾娃的时候,艾娃的精神彻底崩溃,她的精神已经分裂了。

  阿瑟带回来一个很世俗的女人帕尔准备结婚,女儿们得到消息都赶回来和她一起渡过这段难过的日子。不过,三个女儿也老大不小,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难题。大姐瑞纳塔是个诗人,嫁给了一个不太成功的作家,总是生活在精神恐惧之中,深恐母亲的遭遇就是自己未来的结局;二姐乔妮最有才华,但就是经常有点傻里傻气的,和一个左翼的政治电影制作者X;最小的妹妹弗莱安是个电视演员,有点骄傲,表面总是无忧无虑,但也得不到别人的重视。

  帕尔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是颠覆性的震撼,无论生活还是观念,热情洋溢又不无粗俗的帕尔和这个知识分子高雅但冷漠的家庭格格不入。但很快的,这个活跃的女人就全面取代了艾娃的位置,甚至得到了几个女儿女婿的好感。

  帕尔打碎了象征家庭精神的花瓶,无意中答应了乔伊呼唤艾娃的一声“妈妈”,艾娃彻底清醒了,也彻底绝望了,默默走入大海自杀身亡。

  影片带着浓厚的伯格曼气息,令人一下就能想起伯格曼的名作《呼喊与细语》。这是一部充满戏剧性张力的家庭剧,人物关系的复杂变化一直维持到最后一个镜头,现代知识女性的困境在三个女儿和一位母亲身上得到深刻体现。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帕尔,这个来自普通阶层的女性,逐渐接管了母亲的权威,在这个知识分子家庭得到了全面的胜利。

伯格曼作品

  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一生创作过50多部作品,其中《X泉》、《杯中黑影》、《呼喊与细语》和《芬妮与亚历山大》于1960年、1962年、1972年和1982年先后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野草莓》、《魔术师》、《X泉》和《杯中黑影》则让他在柏林、戛纳和威尼斯等欧洲三大电影节各有斩获

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

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我相

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

不同的。象征无疑是表达影片意义的高度凝练而富有潜在的方式,在伯格曼的

《呼喊与细语》里,那房间的红色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人的心脏,穿

白袍的女人像来往于心室心房之间。正是在这内心般的空间里,艾格尼

斯和她的姊妹们同受煎熬。

伯格曼岛剧情解析

托尼和克丽丝是一对前往法罗岛度假的爱人,租住在一间来头不小的房子里,连楼上的床都曾入镜过伯格曼的名作《婚姻生活》。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住过这里,但再没有谁能写出比伯格曼更好的剧本。

他们去拜见伯格曼X会的主管,在餐桌上谈论伯格曼的私生活,比如:伯格曼与自己的九个孩子非常疏远,妻子充当修复家庭关系的角色,最后他们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那就是伯格曼为了投入伟大的艺术创造,不得不抛弃家庭。

两人在房子里分别找到了适合创作的空间,但是相较于托尼,克丽丝的创作并不顺利,她不仅难以投入,甚至有些恐惧创作,当她发现托尼如此 ‘ 充满灵感 ‘,始终被一种复杂而憋闷的情绪萦绕。

他们都是伯格曼的资深影迷,但在挑选影片时无法统一意见,因为两人喜欢伯格曼的原因并不一致,更何况看伯格曼的电影很难成为 ‘ 消遣 ‘。

最终他们选择了《呼喊与细语》,克丽丝觉得这是部彻头彻尾的恐怖片,电影里的惊悚也存在于真实生活,托尼却很乐观,他认为这不过是噩梦。

呼喊与细语的作者是苏童

《呼喊与细语》是青年诗人王卓鹏的X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