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荷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四字词语)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在古代,文人墨客更是追求意境的描写。
达到最高意境的方法往往就是隐喻的运用,因此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文人墨客对一些有特殊意境的事物都非常喜爱。
比如说“四君子”就是古代文人最热衷的对象之一,所谓的“四君子”指代的并不是真正的人,而是指的梅、兰、竹、菊这四个花中君子。
由此可知古人对这四样花草意象是多么地喜爱,凡是提到君子品格都能用这四样花来表示。
一、梅、兰、竹、菊在古代所蕴含的意象
梅、兰、竹、菊之所以这么受欢迎自然是有道理的,这就要提到它们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了。
在古代文人的眼中,梅花代表意象的是傲骨,所以才会有“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的说法,所以提到梅花自然就会联想到坚韧不屈一身傲骨的君子品格。
提到兰花其所代表的意象就是幽;竹的意象就是坚;菊的意象就是淡。这些意象的出现是以中华文化深厚的X精神为基石,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为什么“花中四君子”是梅、兰、竹、菊,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四种花对应的是春、夏、秋、冬的四季,而且这四种花在所对应的季节里面是最符合季节特性,又最受文人墨客普遍认同。
之所以将这四种花比喻成“四君子”也是因为古代文人对时间所承载的秩序和生命所赋有的意义的一种感想感悟。
对中国人来说世间万物都有其特殊的意义,都是生命馈赠的瑰宝,因此在中国文化中,一草一木都有能承载自己的感情。
从而就形成了花草树木已经脱离了自然界的现实意义,多了了人们赋予的人格寄托的隐喻意象。
梅、兰、竹、菊就是中国人托物言志的最佳表现,也是古代诗歌中文人墨客最喜爱使用的意象,它们所代表的意境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所代表的品格却是相似的,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对世俗趋炎附势。
二、“梅花”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
梅花在我国境内的分布非常广泛,最早的记载中梅花并没有被运用到诗词歌赋之中,而是被当作一种食物食用。
在《六家诗名物疏》中记载到“夏小正云:正月梅杏脱桃则华,五月煮梅为豆实。”以及《尚书》中也有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由此可见,梅花最早确实是作为一种食材被大家广为流传的。
在《尚书》和《礼记》中均有记载梅花之所以能够被人们用到食物之中,是因为梅花具有调味品的功效。
所以说在先秦时期人们之所以记载梅花只不过是看中了梅花的实用功效,并没有任何将梅花和文X系起来的痕迹。
后来梅花慢慢地就进入了文人的眼中,进而引发了文人的一种审X验,于是梅花开始进入了文学作品之中。
梅花的文人意境也开始发展起来,不过梅花形成现在人尽皆知的傲骨风气却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将梅花用到文学作品之中的是《诗经》,其中有一篇诗歌写到“终南何有,有倏有梅。”
从这时候开始“梅花”终于作为一种文学意象进入了文学领域,开始了“梅花”的“君子”之路。
梅花真正赋有象征意义是在汉代时期,因为在汉代提出了“罢黜百家”的主张,儒家学术开始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思想。
阴阳五行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这时期还出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然而梅花的花瓣正好也是五瓣正好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形成了对称关系,所以说人们就认为梅花是符合五行学说的,便赋予了梅花“人物同构”的象征,所以说这个时候梅花开始有了象征意义。
到了魏晋时期梅花又一次转变了身份,梅花以一个独立的审美意象进入了文人墨客的作品之中。
在《洮胡和梅诗歌序》中就记载到“梅花之名肇于炎帝之经,著于说命之书、召雨之诗,然以滋不以象,以实不以华也……南北诸子如阴铿、何逊、苏子卿,诗人之风流至此极矣,梅于是时,始一日以花闻天下。
及唐之李、杜,本朝之苏、黄,崛起千载之下,而躏籍千载之上,遂主风月花草之夏盟,而梅与其间出桃X慧而居客左右,盖梅之有遭未有盛于时者也。”
从上述的记载可以看出梅花的整体走向,以及梅花在文学方面的发展过程,梅花先是以花闻名遐迩,接着到了隋唐时期梅花开始在文学诗歌上面占有一席之地,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极其地喜爱用梅花作诗,到了宋朝更是被文人大量地引用。
三、“兰花”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
兰花在历史上非常地受到儒家喜爱,尤其是孔子,在《孔子家语》中关于兰花的描写非常之多。
比如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自芳。”、“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等等
所以说在古代文人提到兰花想到的都是圣洁之士,也有人将兰花比作是“王者香”,可见兰花在古代文人眼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在《猗兰操》中也有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王者香草,今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
除了孔子喜爱兰花以外,屈原也非常地喜爱兰花,尤其是在其作品之中,经常有关于兰花的描写。
比如说“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会美人。”其中提到的美人指的就是君子之人,有品德的人,可见在屈原的眼中兰花所代表的就是像君子一样有高尚品德的人。
兰花有德馨之意同时也有高洁隐士的含义,在东方朔的诗词中写到“明法令而修理,兰芷幽而芳。”
其中隐含的意思就是自己空有一腔抱负但是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在陆机的诗中也说到“蘋以春晖,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X的人格始自屈原,但是用X表达自己最为盛名的还是要数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从上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兰花虽然有些高洁的含义,但是也带有一种孤独的感觉,一种孤芳自赏的感觉一种时光难留的感觉,所以说兰花在意境上是幽静的。
可是随着兰花在文学中的运用,兰花所蕴含的意义也有一定的转变,不再是单一的象征。
比如说“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是表达了兰花不求世人的夸赞,有着别具一格的高雅隐逸思想;“芳兰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这里的兰花又表达了君子之意,表示的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四、“竹子”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
竹子最常用的意象象征就是有气节,虚心坚韧,四季常青,因此竹子也是非常受到文人的喜爱,而且竹子还可以制作成乐器,也就是中国所特有的萧和笛子。
在《礼记》中有记载“黄帝便伶伦氏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嶰谷,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
在汉魏时期竹子之所以被人们喜爱,大部分原因是竹子的自然特征,在汉魏时期人们普遍认为竹子一节一节的体貌特征有着高洁脱俗的气韵,也符合积极向上虚心进取的人格象征,所以说这时期还出现了“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中有记载“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由此记载可知,古人喜爱竹子尤其喜爱在庭院之中种植竹子,不仅可以自此表达自己的气节,也能达到美化庭院的效果,由此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何可一日无此君?”
五、“X”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
对于X的运用可以说是“四君子”中最多的,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将X运用到文学之中的人是屈原。
在《离骚》中屈原写到“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九歌》中也有关于X的描写“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在屈原的笔下,X所具有的品质就是洁身自好,与“莲花”有着一样的人格品质,那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也是屈原对于自己人格的一种坚守,在他的文章中X所代表的也就是他自己。
X的人格始自屈原,但是用X表达自己最为盛名的还是要数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让所有人都知道了X的隐逸思想,也让世人都知道了X与陶渊明之间有着难分难解的联系。
X发展到唐朝时期其代表的意义又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唐朝晚期时候,社会的动荡让唐朝的诗人对X有了另一种理解。
变成了一种悲凉的象征,这也和X的时节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所谓“悲秋悯怀”就是X在唐朝的意象。
比如说韦应物的《答长安丞裴说》所描写的“出身忝时士,于世本无机。爰以林壑趣,遂成顽纯恣。
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再比如《秋兴八首》中写到“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于是X淡泊名利,略带悲情的人格形象就在文人的审美中发展开来,而且X的运用一般也会和秋天联系在一起。
总而言之梅、兰、竹、菊之所以受到古代文人的喜爱,除却其本身具有观赏性以外。
它们身上所赋予的精神力量才是文人墨客热衷的原因,而这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形成的,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沉淀结果,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美学丛编》 胡经之 中华书局出版社
[2] 《论文人画的渊源》 周锋 上海大学学报
[3] 《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 X舒 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
[4] 《画禅室随笔》 董其昌 上海远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