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美术鉴赏200字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300字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

《洛神赋图》赏析

作者:《洛神赋图》为东晋顾恺之所画。

画面内容:作品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而成,描绘的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确无奈离去的情景,画出了一幅哀怨X的连续图卷。

艺术手法: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用墨上注重浓淡干湿变化;画面采用中国画传统X手法,将多个环节横向排列,形成一幅具有完整情节的绘画。

价值:对后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伸阅读

洛神赋图特点?

一、《洛神赋图》的美学特征及艺术价值

(一)技巧高超,构思奇逸

在顾恺之的笔下,通过巧妙的构思,充分地向人们展示了“神仪在心”,将一个风姿绰约、漂亮非凡、光润玉艳的洛神美女恰到好处地刻画了出来。尤其是在画卷的前两段中,洛神的那种形态美,衣袂飘飘,给人一种若往若还、含辞未吐的感觉,充分表现出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景,生动地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刻画了出来,这是非常卓越的。在《历代名画记》中,唐代X远对其赞颂为:“恺之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言语文字形容者。”仔细观看《洛神赋图》确是用笔如行云流水,非常自然,如果没有高超的技巧和奇逸的构思,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的。

(二)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洛神赋图》长6米左右,在山石的绘画上都是有勾无皴,巧妙地使用了填色浑染的方法,使枝叶下垂双勾设色,描绘出了孔雀扇形的丛树,远近遍布的山野,而这些都是装饰画中所具有的特征,非常突出地表现出了六朝时代的山水画淳朴的风格。不但表现出了人物的内在思想情感,还把整个画卷的前后紧密联系在一起。总体而言,顾恺之的用笔环而有节,不徐不疾,所描绘出的《洛神赋图》具备了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效果。

(三)具有连环画的特点又高于连环画

《洛神赋图》是通过比较长的卷轴表现出来的,在整个画面中,使用了几个相对集中的场面,充分地表现出了故事的情节,段与段在内容上不仅具有独立性,同时也具有统一性,因此,整幅画都具有连环画的特点。而且,画家在描绘的手法上,使用了高低、远近、不同的山石,有机地把树丛之间的场面联系在一起。与南唐时期的顾闳画《韩熙载夜宴图》时所使用的屏风间隔故事情节,有许多相似,却又有所区别。在一幅长长的画卷上,画面中的人物活动非常自然地逐步向前发展,一步步走向X,从这点看来,它的手法又比连环画要高。

(四)浪漫主义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在《洛神赋图》中,画家恰如其分地采用了许多表现手法,例如浪漫主义的想象及夸张的手法,画卷中明确地区分了帝王与侍臣之间的形体大小,有意识地突出了主题人物,在画卷的开始部分就描绘出了曹植的具体形象。第三段中,神女所乘的云车驾六龙,仿佛飞若往来,水禽侍卫,旌旗飞扬,浓云疾驰的情境表现得非常生动,大量使用了浪漫主义和夸张的想象手法。

简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的艺术特色?

此图是根据三国(220–265年)魏人曹植所写《洛神赋》而创作的故事画。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鲵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一种无奈离析之情显现画面。

  此图分段描绘赋的内容,构图连贯,主要人物随着赋意,反复出现。设色浓艳,画法古拙,山石树木钩填无皴,“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系初唐以前画风。引首有清高宗弘历行书“妙入毫巅”。卷后有元赵孟行书《洛神赋》、李衎、虞集、明沈度、吴宽诗跋均伪。又乾隆诗题。钤“明昌”、“御府宝绘”、“X玉中秘”、“明昌御鉴”及清内府乾隆、嘉庆、宣统诸藏印。

  此图不书《洛神赋》文,亦无名款,从画法、绢、色等方面研究,当为宋人摹本,但画风仍存六朝遗韵,《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我们只能局部欣赏。《子建睹神》部分画的是主人翁曹子建(曹植字子建)在翠柳丛石的岸边突然不经意地发现崖畔洛水之上飘来一位婀娜多姿美丽照人的女神时如痴如醉的神情写照。你看他生怕惊动神女洛神,下意识轻轻地用双手拦住侍从们,目光中充满了初见洛神时的又惊又喜的神态。高明就高明在顾恺之在处理曹子建的侍从时,将他们画得程式化,用侍从们呆滞的目光、木然的表情,以衬托出曹氏喜不自禁的神情,使画面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时我们看到的曹植的神情是既专注又惊讶,内心既激动外表又矜持的复杂心情,这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

  而《云东以载》部分,可一窥东晋画家顾恺之所创造的“高古游丝描”之真容。图中有大量的对于云和水的写照,画家所勾描的对于水的势态的描绘,有时舒展自如,有时平滑光洁,有时荡漾回旋。总之,画家笔下不同的水势、水态、水性千变万化的组合,使这种种波涛律动的江浪之美又与画中人物的惊讶、激动、惆怅、流连烘托成一体,影响着画中气氛,将画家的情绪传染给观者,使观者一同受到感染,可谓高明之笔。

  顾恺之在《洛神赋图》中还根据曹植的《洛神赋》中文字的描绘,创造了许多神仙和奇禽异兽。实际上,这些X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完全是画家凭想象将多种动物的特征融合成一体而画出的视觉形象。如他画出的海龙就长着一对长长的鹿角、马形脸、蛇的颈项和一副如羚羊般的身体,他画的怪鱼也长着一只豹子一样的头。它们虽然奔驰在江水之上,却没有飞溅的水花,就如同腾飞于空中一般。这种高古的绘画技法,烘托出了画面的热闹,增强了故事的传奇性和神秘感。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不但可以一窥顾氏早期代表作之风貌,亦可发现中国画当年的绘制风格。实际上,《洛神赋图》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壁画的造型与设色方式,铺陈叙述故事的构图方式也和汉代画像石的布局相似。能从《洛神赋图》中欣赏到这么多的东西,也算是这卷画的魅力之所在

顾恺之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是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全卷分为三个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

赏评洛神赋图表现手法?

(1)空间魅力 《洛神赋图》画卷中画师精心地设计了其间人物的高度变化、山水远近流淌、树木山石的分布和离散等, 同时画卷将故事的开端、发展经过和结局都展现出来, 这样的结构变化和时间安排将古人的审美意向和强烈的时空感进行了清晰的刻画。同时这样的 “连环画” 形式将故事的优美旋律和绵绵的情思相互贯穿, 让平面的画卷形成一个立体空间, 使人们穿梭在故事中随着画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而顾盼流连。画中的神化部分制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仙境景象, 诸多X和神仙人物的出现, 给画卷蒙上了一层宗教色彩和虚幻色彩, 而画中的诸多景物的大小、形状、线条、明暗、冷暖之间错落有致, 动静结合, 目不暇接地展示着应有的事物, 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尤其是画中体现的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点, 将画师自身的浓厚情感和赋文中真挚的情意都充分表达出来, 达到物中有情, 情溢于 山水之间的诗情画意之意蕴。

(2)情感之美 《洛神赋图》中最美的不是洛神惊艳的容貌, 也不是如梦似幻的景色, 而是那贯穿始终荡气回肠的绵绵情意和顾盼流连间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人神之间触不可及的悲凉和遗憾。情感是艺术的升华, 《洛神赋图》便将这种情感展现在画卷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中, 使得这幅画卷美到脱俗。画卷中, 画师将赋文中 “人神道殊” 的情感悲剧深深地体现了出来。首先是洛神在画卷中同样是一个幻化的神灵,她对曹植有着深深的眷恋, 在画卷中洛神侧目顾盼曹植的画面使人联想到女子深情却害羞的场景, 然而, 因为自己是神, 洛神即使深深地爱慕曹植也依旧不敢与他靠得太近。而再观曹植, 当他在洛水之滨看见洛神之时, 几乎冲动得想要站起, 伸手去触摸, 然而, 却似有顾忌一般, 只能深深凝望, 无法再向洛神靠近一分。由此, 二人彼此凝望, 含情脉脉, 其间的情意绵绵无法言表。洛神在不得不离去之际, 与曹植话别的场面, 两人的距离是如此的近,却依旧无法触及, 曹植眼中的悲伤和洛神眼中的留恋将画卷的情感渲染到X, 相望不能相守的无奈和心酸蔓延到画卷中的每个角落。即使在神府的车仗如此浩大的气势下, 依旧不能淹没两人之间的深情, 洛神回望, 曹植追思和无尽的等待, 换来了一场离别的心伤。正是这种黯然神伤的情感变化回旋在山水之间, 才为画卷增添了无尽的艺术魅力, 使人们与画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将曹植《洛神赋》的主题思想表达的完整而和谐。顾恺之巧妙的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画面奇幻而绚丽,情节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飘逸浪漫、诗意浓郁的气氛。

《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形象表现为画面上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洛神赋》中充满诗意幻想的浪漫意境。随着画卷展开,观者在画家的思路的引导下,思想情绪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物的心情或惊喜或悲痛。

画家根据辞赋中内容展开艺术联想,塑造出画卷中嬉戏的众神仙,鹿角马面、蛇颈羊身的海龙、豹头模样的飞鱼、六龙驾驶的云车等这些综合而成的形象,这些奇禽异兽形象X在山川、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间,与众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动静对比而又拉开了空间距离,营造出奇异飘渺的幻觉境界和优美抒情的浪漫情怀。

《洛神赋图》中浪漫而凄婉的气氛,顾恺之还通过人物精神的表现营造出来。画面中凄婉浪漫的气氛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内心深处的心灵变化表现出来,尤其是眼神的描绘。曹植与洛神饱含感情的对望是二者心灵深处的交流和情感表达。

画面中的洛神形象不论是出现在水面上、还是飞在半空中、还是漫步丛林、还是乘云车离去、大部分形象都是朝向画面左方前行,回头与岸上的曹植对视,眼神或饱含深情、或无奈感伤、或欲言又止、或依依不舍。

在洛神离去之后,曹植目光仍望向空茫的前方追寻洛神的倩影,即使坐在归途的车上离去仍然回头张望。人物无言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两者一往情深的真切爱情和相恋而不能相守的无奈悲痛,加剧了浪漫悲凄的气氛。

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这幅名画的赏析是:画者在忠实于原著故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自身的想象力与绘画本身的特性。

画家根据辞赋中内容展开艺术联想,塑造出画卷中嬉戏的众神仙以及各种奇禽异兽的形象。

这些奇禽异兽的形象X在山川、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间,与众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动静对比关系,营造出奇异的幻境和优美抒情的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