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的说法从何而来?
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黄”指黄帝。
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诞生于洛阳平逢山,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延伸阅读
中国人都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到底怎么来的呢?
在中华X起源的上古时代,两大部落首领完成了相对统一,一个是黄河流域的黄帝完成了北方各部落的统一,另一个是长江流域的炎帝完成了南方部落的统一。这样中华X进入了史上第一个大融合大发展时代,而黄河与长江也成了中华文明的摇篮。 从此,中华X将黄帝与炎帝视为共同的祖先,自称“炎黄子孙”。
黄帝统一华夏为什么叫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由来:炎黄,尤其是黄帝实质上是中国从部落时代走向国家形态的标志与象征。根据传说记载来看,是黄帝统一了中原大地的各部落,通过炎黄两大部落的联合,最终形成了华夏X的雏形。甚至可以说,黄帝是中国这个国家的缔造者,是真正的中华之父,华夏之父。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是华夏X的自称。
传说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现今陕西省的地方,后来向东迁徙,最后定居在今河北涿鹿一带的山弯里,过着游牧生活。炎帝部落在今陕西省渭河流域至黄河中游一带活动。蚩尤部落又称为“九黎族”,居住在中国东部今山东、河南一带。这三个部落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曾在今河北北部一带,发生过数次大的战争。
炎帝部落从渭河流域进入黄河中游以后,与蚩尤部落发生了长期的冲突。炎帝被蚩尤打败以后,逃到了河北涿鹿,投靠黄帝部落。后来,这两个部落X,与蚩尤在涿鹿大战一场,蚩尤战败,被黄帝部落杀死,黄帝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史书上有名的“涿鹿之战”。
黄帝对蚩尤部落成员采取安抚政策,留在北方的蚩尤部落成员就加入了炎黄部落。其他部落听说蚩尤已死,对黄帝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家共同拥戴他为天子,黄帝就在涿鹿建都。
打败蚩尤以后,炎帝部落要争做霸主,与黄帝部落又发生了大冲突。炎帝和黄帝这两个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怀来一带)又大战一场,结果炎帝被打败,归服了黄帝部落。后来,他们的后裔就从河北一带向南发展,进入黄河流域,定居中原,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繁衍,互相融合,共同组成了中国中原地区的远古居民,奠定了后来华夏族的历史基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黄帝部落的力量比较强大,文化也比较高,原始社会劳动人民的许多发明创造都记在黄帝的名下,黄帝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以后这一部族逐渐发展,居住在中原地区原来不同祖先的居民,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子孙。春秋(公元前770至前476年)以后,这些居民自称为华夏族,到汉朝以后称为X。后世的X人就把黄帝尊称为自己的祖先,自称是“炎黄子孙”。
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营建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是天下中心,故称为“中土”。而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又是华夏族,所以又把这地区称为“中华”。后来,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不断融合,华夏族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高度发展的华夏族文化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中华”便逐渐成为代表整个中国的名称,“炎黄子孙”也随之带有更广泛的含义。
中华X融合和形成的初期,与河北这块古老的土地及其居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河北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也做出过自己的贡献。我们把河北这块土地称之为“炎黄子孙”的摇篮,不无道理吧!
炎黄子孙的由来与发展?
炎黄子孙源自中国远古时期的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
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制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统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X的人文始祖。
黄帝,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在那期间有了文字。黄帝以统一中华X的纬绩载入史册,他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五帝包括:炎帝、黄帝、尧、舜、禹)
后来两个炎黄两个部落开战,黄帝打败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炎黄子孙特指中华X的后代。炎黄子孙也可指黄炎子孙、黄帝子孙,是华夏X的自称,也是中华X的代名词。
炎帝和黄帝的由来
黄帝,相传是我国远古时代少典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据说黄帝刚生下70天便能说话,少时非常聪明,长大后更加敦厚机敏、见识广博、明辨事理。
在轩辕生活时期,神农氏后代逐渐衰落,此时各地诸侯互相攻打、残害百姓、X。面对如此局面,神农氏后代已无力征战。于是,轩辕氏后代练兵习武,征讨不朝贡的诸侯,四方诸侯这才称臣归顺。蚩尤部落是最为X的,没有谁能去征服。
黄帝轩辕氏修治德政,X军纪,研究节气,种植五谷,安抚百姓,丈量甲方的土地使人们安居,教导以熊、罴(音皮)、貔、貅、虎等图腾的氏族习武。后来黄帝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作战。打了几次仗后,黄帝征服了炎帝。
后来蚩尤发动叛乱,不服从黄帝命令。于是黄帝就向四方诸侯征集军队,和蚩尤在涿鹿郊X斗,打败并杀死了蚩尤。这样,四方诸侯都尊崇轩辕做天子,代替神农氏。这就是黄帝。
凡天下有不顺从势力,黄帝就去征讨,平定后离开,披荆斩棘前行,黄帝自己从来没有安居过。
黄帝往东到达了海滨,登过丸山,到过泰山;往西到达了空桐(即崆峒,位于今甘肃省),登上了鸡头上;往南到达了长江,登上了熊山和湘山;往北驱逐过少数X劳粥,和四方诸侯在釜山验合过符契圭瑞,然后把都城建在涿鹿山下广阔的平地上。
黄帝四处迁徙,居无定所,带兵到哪里,就在哪里建营房自卫。官职都用云瑞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监察各诸侯国。此时各国安定,对封禅祭祀鬼神山川的事情,自古以来的帝王中以黄帝时的规模最大。
黄帝获得了宝鼎,运用神蓍草来推算历数就可以预知未来的节气时辰。他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民众。黄帝顺应一地四时的规律,预测阴阳五行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依照时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化各咱鸟兽昆虫。
黄帝的德政广泛传布,也使天(日、月、星辰)无异灾,土无别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宝。黄帝的妻子叫做嫘祖,嫘祖发现了桑蚕,并教会人们羊蚕缫丝,织成丝绸,做成衣裳。
黄帝还教导民众对江湖河泽山林的出产物都要按照时令采收禁捕,利用起来要有节制。因为有”土德”这样的祥瑞,所以就号称”黄帝”。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黄帝与炎帝,居住在东方的部落、南方的部落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X。
在当时中原地区的X和部落中,因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X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X的始祖。
历史发展
“炎黄子孙”是海内外华人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其真正出现与广泛使用是在清朝末年。其雏形”黄炎之后”、”炎黄苗裔””炎黄子孙”等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诸子争鸣,”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秦汉时期是”炎黄子孙”等称谓出现并得到认同的时期。汉高祖刘邦编造了赤帝(炎帝)之子斩白帝子的故事,为以汉代秦制造舆论等等。”炎黄子孙”一起在汉代主要是指对贤明君,并未泛指平民百姓。
魏晋南北朝时期,X墓志中祖述炎黄者不胜枚举。魏晋至清末,虽然炎黄二帝备受尊崇,但”炎黄子孙”等词隐而不显。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侵华加剧,清廷治国无方,中华X危机,长期蛰伏不显的”炎黄子孙”等称谓井喷涌现。
抗日战争时期,”炎黄子孙”称谓在抗战的烽火中定弄为中华X的指代符号。
(X题词)
写在最后
其实,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主要是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说的。
炎黄子孙是一个文化符号,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是”文化寻根”和”文化自觉”的需要。因此,只是我们认同心理继续存在,”炎黄子孙”的称谓就会继续使用下去。
炎黄子孙称谓也体现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认可和尊崇。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强烈的声音:我爱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