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周邦彦是在两宋词史地位 简述周邦彦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举例说明周邦彦是在两宋词史地位?

周邦彦生于(1057年—11X),字美成,号X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两宋“十大词人之一”。他精通音乐,攻于词律,熟悉词体,讲究词艺,在两宋词人中以格律和本色而擅胜。

他不仅留下了186首词作,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21位,而且他的词当时及后代都广为流传,影响极为深远。

北宋词坛最重要的三位词人?

北宋词坛上最重要的三大词人:柳永、李清照、周邦彦

1、柳永: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2、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X,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3、周邦彦:周邦彦(1057年—11X),字美成,号X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为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

北宋时期集婉约派之大成的巨匠是?

1、 结北开南、承前启后者

周邦彦,字美成,号X,是北宋后期著名词家,在X星璀璨、佳作频出的北宋词坛里,作为继苏轼之后的词坛领袖,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其所开创的精研音律、重视辞藻的格律化词风,对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词人以及后世影响很大,其词后世评价很高,被誉为”词家之冠”、 “集大成者”(X),清代陈廷焯认为:”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实属过誉之词。

个人以为周邦彦在艺术技巧上,集北宋婉约词大成,在两宋词风转变中确实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但是由于个人的遭遇、时代环境等因素,其词篇题材范围狭窄,其词思想境界和生活面比较小,具有局限性。当代学者叶嘉莹先生认为”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的先声的人物”,应为正确评价。

2、 典雅精工的独特风格

周邦彦诗、赋、词皆有成就,其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作为词坛领袖,他能吸取前期各家词人的长处,如”花间词”的富艳精工、晏殊、欧阳修的清丽典雅、柳永的铺叙展衍、秦观的情致绵密,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从而形成自己典雅精工的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章法结构、语言、词境、音律等方面上。

在结构上,周邦彦尤其擅长铺叙,他继承了柳永长调慢词中的铺叙之法,但舍弃了他的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多有重复的时空结构,周邦彦的以倒、插、顺叙结合,将不同时地的情景交叉融合,充分运用点染、勾勒、蓄势等艺术技巧,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描写,化俗为雅,增强了词的意境和韵味。如《兰陵王·柳》托柳起兴,抒发自己离开京城的离愁别绪,时而代行人所想、时而从自己所想,从人想到柳树,从现在想到往事,迂回曲折,似浅实深,将作者久旅京华的愁闷,一层层倾吐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力。

周邦彦这种长调慢词的出现,叶嘉莹先生认为”X词中这种长调慢词的出现,,使得词之写作在本质上有了一种转变,”那就是一种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动力的新的质素的出现。这种质素的转变逐渐形成了一种写词的新途径与新趋势,对后来南宋相当多的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影响到后来南宋的吴文英等人,他们逐渐以善于思索安排的”思力”取胜,而不是以直接给人一种感动与兴发的”感发”取胜,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语言上,周邦彦让词语言更加雅化,语言既自然浑成,又精致工巧。与柳永相比,他减少了了词中俚、俗语的使用,代用词也更侧重于物象的表现,而不是情感,比如以”凉吹”代风,以”凉蟾”代月,以”楚宫倾国”代花等,更加含蓄,也比较典雅工丽。

但他最终追求的是一种”浑厚”的词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善于用典化句,词艺已臻于化镜,浑然天成,表现出更新、更丰富的情感。无论是《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化用杜牧的”风蒲燕雏老”、杜甫的”红绽雨肥梅”,还是《意难忘》”私语口脂香”化用白居易的”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或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传出雨后风中荷叶的姿态,皆贴切自然,浑然天成,字里行间有一种别样的美,体现了本色词的风貌。

3、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而非政治家

周邦彦是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音乐造诣非常高,徽宗时,曾经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致力于词调的整理审定,”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又复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张炎《词源》),创作不少声腔圆美、用字高雅的新词调,如《瑞龙吟·章台路》、《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作》等,但已佚,今存《片玉词》、《X集》。而且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审音用字严格精密,用字不仅分平仄,还严分仄中的上去入三声,又特别擅长用拗句,且达到音律的和谐统一,因此很符合宋代雅士,尤其是知音识律者的趣味。

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当年他以赞颂新政的《汴都赋》进入X,辞藻华丽,而无深刻性内容,而苏轼是以自己的从政经验和为社会民生考虑,对王安石变法的理性批判的《上神宗皇帝书》。相传周曾经与李师师相好,写下那首著名的《少年游》(并刀如水),而被宋徽宗贬谪的故事,反映出其年少是个风流不羁的才子,虽然一生宦游不定,也有”谁识京华倦客”的孤独,但未遭遇如苏轼般的沉重打击;尽管身处北宋末期,社会承平日久而又毫无朝气,但是潜伏着阶级、X和X的内部矛盾,但他的词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眼光更为士大夫化,情态更为矜持,审美趣味更为雅正,并没有真实反映北宋彻底崩溃前的社会矛盾,不像苏轼那样积极从政,以诗入词,不为音律所拘,敢于用词揭发社会矛盾,对社会干预和对人生思考的”豪放词”。

和杜甫比,杜甫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远远高于周邦彦,王国维早期批评他”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就是说明他的词”境界”不高,但晚年说他是”词中老杜”是过誉,他的”集大成”仅就艺术成就而言,而且主要表现在吸收北宋的前人词作之上,其思想内容上题材狭窄,多以”飘零不偶”的羁旅行役之感为主题,未免空洞、贫弱,而杜甫诗歌,以能最广泛深刻地反映他生活的时代著称,有”诗史”之称,诗歌里面贯穿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大大提高了作品思想的高度,具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周邦彦的确是个”结北开南”的人物,他没有走苏轼”豪放派”那条路,而是另辟蹊径,开格律词派先河,其词的确对南宋以及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是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精神,决定了他最终走向逃避现实,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其艺术成就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高峰,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

周邦彦词史上的贡献?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X居士,浙江钱塘人。少年时落魄不羁,曾沿江西上,客游荆州。后来在太学读书,因献《汴京赋》得官。徽宗时他先后在议礼局、大晟府任官,为王朝制礼作乐。又献诗蔡京,说他“化行禹贡山川内,人在周官礼乐中”。那正是北宋王朝临近覆亡的前夕。

  周邦彦早年曾经有过和柳永类似的生活经历,词也接受了他的影响。然而由于他的时代和后期的生活都和柳永不同,比之柳词,周词的浪子气息要淡些,而帮闲的意味更浓;内容单薄得多,而词句更工丽,音律更严格,章法的变化也多些。

  X与羁愁几乎占了他的《X词》的全部内容,包括那些咏物或咏节令的词在内。这些作品既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个腐朽王朝里纵情声色的士大夫们的胃口。由于内容的单薄与无聊,周邦彦就只能在艺术技巧上争胜。他喜欢用代词,如用“凉蟾”代月,“凉吹”代风,“翠葆”代竹等。喜欢运用古辞赋家的手法来练字琢句,如“梅风地溽,虹雨苔滋”(〈过秦楼〉)、“稚柳苏晴,故溪歇雨”(〈西平乐〉)等。喜欢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少年游〉《荆州作》),用韩屋《懒起》诗,“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X船”(〈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他还善于通过种种回忆、想象、联想等手法,前后左右、回环吞吐地描摹他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些手法本是魏晋以来“为文造情”的辞赋家的长技,周邦彦用来写慢词,把那些X内容妆饰得更华美。因此他的词不仅受到当时最高X者的赏识,从南宋以来,在X社会的士大夫阶层里也一直有它的市场。

  周词中较为可取的是少数表现羁旅行役、怀古伤今的作品,如〈兰陵王〉、〈西河〉《金陵怀古》等。 周邦彦所做的,其实暗合着文艺发展的规律,从重内容到重形式。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东坡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集日?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X),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X居士,X,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X集》传世。

周邦彦是北宋初年一个十分重要的词作家?

周邦彦(1057年-11X),字美成,号X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