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没有诵开头的成语,成语有:讽德诵功、触目成诵、一览成诵、家传户诵、传诵一时、涂歌邑诵、过目成诵、春诵夏弦、昼耕夜诵、家传人诵
读音:sòng
释义:
1.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
2.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
3.诗歌:作~(作诗)。
4.怨谤。
造句:
雷锋的故事被传诵着。
夜静极了,只有雨在不甘寂寞地吟诵。稀疏淅沥的雨,随风潜入夜,润心细无声。
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
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诵经。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今天,在学校礼堂举行诗歌朗诵大会的开幕仪式。
带诵字的四字词语?
传诵一时 家弦户诵 家絃户诵 讽德诵功 日诵五车 口诵心惟 舆人之诵 雌霓之诵 十诵律师 耳闻则诵 千古传诵涂歌邑诵 传诵不绝 过目成诵 循诵习传 一览成诵 昼耕夜诵 春诵夏絃 春诵夏弦
人人都赞美传诵的成语
人人都赞美传诵的成语,如下所示:
脍炙人口:脍:切得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美味的东西人人爱吃。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人人赞美和传诵。流传千古:意思是永远流传于后世。有口皆碑:意为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借以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口碑载道:口碑:比喻X众口头称颂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样。载:充满;道;道路。形容X众到处都在称赞。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很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事说个不停。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千古流芳:指好名声永远流传。喜闻乐见:形容很受欢迎。
带诵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诵字的成语有:
春诵夏弦、耳闻则诵、过目成诵、家弦户诵、口诵心惟、昼耕夜诵、触目成诵、传诵一时、讽德诵功、涂歌邑诵。
关于诵的成语
1、传诵一时
释义: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
2、一览成诵
释义:形容记忆力超X,看一下就能背诵。
3、讽德诵功
释义:赞美、颂扬功德。
4、涂歌邑诵
释义: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5、昼耕夜诵
释义: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诵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中华字典没有诵字开头的成语;
带诵的成语如下:
涂歌邑诵: 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家传户诵: 家家户户传习诵读;
春诵夏弦: 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昼耕夜诵: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家弦户诵: 家家都不断歌诵,形容诗文流传很广;
过目成诵: 形容记忆力强。
()的朗诵成语填空
- ()的朗诵成语填空
- 照本宣科zhào&x3000;běn&x3000;xuān&x3000;kē[释义] 照:按照;本:书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诵读经文。照着本子念条文。比喻不能随意发挥;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书本宣读。[语出] 元·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究;道士宣科。”[辨形] 照;不能写作“昭”。[近义] 照猫画虎 照葫芦画瓢[反义] 断章取义 添油加醋[用法]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 偏正式。
谁有成语故事。帮帮忙。比如亡羊补牢。之类的成语。后面加上故事,需要30个故事。孩子要背诵的,麻烦。
- 谁有成语故事。帮帮忙。比如亡羊补牢。之类的成语。后面加上故事,需要30个故事。孩子要背诵的,麻烦。帮我找一下,发过来,100赏金绝不骗人。
- (一)铁杵磨针典故&x3000;&x3000;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x3000;&x3000;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x3000;&x3000;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x3000;&x3000;“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x3000;&x3000;“当然!”&x3000;&x3000;“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x3000;&x3000;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x3000;&x3000;“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x3000;&x3000;“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x3000;&x3000;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x3000;&x3000;释读&x3000;&x3000;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二)闻鸡起舞&x3000;典故&x3000;&x3000;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x3000;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x3000;&x3000;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x3000;&x3000;释读&x3000;&x3000;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x3000;(三)亡羊补牢典故&x3000;&x3000;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x3000;&x3000;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x3000;&x3000;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X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8230;&8230;余下全文
形容朗诵好的成语
- 抑扬顿挫,声情并茂铿锵有力,悦耳动听富有情感,慷慨激昂抑郁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