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后来的我们》影评(电影后来的我们影评)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电影《后来的我们》?

优质回答:

后来的我们,沦为见面只能聊天的朋友

文=独居江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江南的故事酒馆

上机的时候,她就觉得有一个人特别眼熟。放好行李坐下后,隔着几排座位,她偷偷地看他。他也回头看她,那么巧,又遇到了。

他们第一次相遇是在十年前。

春运的绿皮火车上,女孩小晓被列车员查票,但票就是找不着了。车厢里熙熙攘攘,列车员早就不耐烦了,逃票的人他见多了。

男孩见清举着一张票说,这张票是你的吗?是啊,是我的。他们就这样认识了,原来是老乡,都漂在北京。男孩在读大学,女孩什么X卖什么。

不巧,因为雪灾,火车停运了。于是几个老乡下车打算走回去。在车厢里憋坏了的他们,在雪地里撒起野来,不过男孩还是细心地把一条长围巾系在了两个人的脖子上。这一系,他们就把彼此给栓住了。

北京城很大,但能遇上的终究能遇上。她被公务员男友给甩了,他去帮她搬家,搬进他住的隔断间。小小的房间塞的满满当当的,他说,我这里什么都有,要是热了,还可以吹风扇……都是漂在北京的年轻人,能有片瓦遮头就该满足了,谁也不嫌弃谁。

晚上,她睡床,他睡地上。X租房里的木板能隔开空间,却隔不断大家的生活。吵架声、说话声、电视声……声声入耳。当然,最让他们受不了的,是此起彼伏的X声。

但没关系,还年轻,多苦都能忍,包括汹涌的X。

可是生活远比X租房还要逼仄,他在电脑城的小店开不下去了,只能去地铁通道卖盗版碟。她呢,新交的男友原来是已婚。北京城那么大,但他们无依无靠,能握住的只有彼此的手。既然如此,那就牢牢握紧,因为一松开,这手心里仅有的温度就没有了。

那一年他因为卖盗版碟进去了,过年的时候,小晓去他家应酬着亲戚们,说他被老板派去出差了。在家人面前演戏,是每个北漂的必备技能,SO EASY!

他出来后,更加努力了,但他们的关系却比不上从前。看不到未来的生活让他感到恐惧,他迫不及待地要证明自己,于是开始研发游戏。可是北京是那么残忍,它不会特别优待一个努力的年轻人,毕竟,在北京,又有谁是不努力的呢。

他们被房东赶了出来,于是只能把所有的家当都装进一辆小三轮。他们搬进了一个更小的房间,然后开始争吵。他沉迷于游戏,她觉得自己被忽视,很轻易地就分开了。

后来,男孩真的成功了,他的游戏大受欢迎。电视里,他侃侃而谈,他说游戏的开始源于他曾经给她讲过的故事。她记得那个故事,那次,因为电梯坏了,他背她上楼,怕她无聊,于是一边爬楼一边给她编故事……她站在电视机前,突然泣不成声。

北京城那么大,装的下所有人的理想,却唯独装不下他们的爱情。

十年后,他们在飞机上遇到,又因为天气,飞不了。在酒店的房间里,他们开始聊天。彼此都已经褪去了青涩,变得沉稳老练。但那些曾经的青春岁月还是扑面而来:一起收工,一起逛街,一起做饭,一起吃同一碗泡面,一起回家过年,一起在出租车后座大喊,北京我要发了……

中途,他老婆打电话过来,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到家,他小心翼翼地应对着,是一个丈夫应有的样子。

她明白,他们终究还是错过了。后来的他们,沦为见面只能聊天的朋友。

( 完 )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不怕你们喷,说实话我没有看,不过看介绍和你们说的,可以定位和那个什么前任3应该差不多,我个人认为纯粹毁三观的电影,一点正能量没有,既然我们后来早已学会了如何去爱,那就请你好好珍惜.好好去爱眼前的妻子,孩子,或者女朋友。不要整天X着,搂着自己的现任还特么恬不知耻的想着过去

其他网友回答

目前,我正听着五月天《后来的我们》码着如下字目前,距离我看完《后来的我们》首映,恰好过去了50小时刘若英导演的《后来的我们》,是一部好作品,更恰当的说法是,因为去看电影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在大多数影评对影片逻辑混乱,故事生硬,人设混乱空洞的观点包围中。我依然希望能够寻找到和我有同样共鸣的“我们”。也希望大家看完我的影评后,能够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观点。—————————————————————————————————————在写这篇影评前,我想应该听五月天的《后来的我们》让我回到50个小时前观影的情绪。无意间,我低头看了播放器上写着的是(电影《后来的我们》片名曲)“片名曲”这个称呼让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这首歌为什么没有在影片X现过。原来这首歌才是影片最好的钥匙,最好的解释。对于这首歌的解释,我放在影评最后,解释歌词中对应影片中的细节。一、这个影片故事本身就没有逻辑,所以就没有所谓的逻辑错误。两位主角饰演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个“我们”。刘若英是个有故事的人,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一个有故事的导演并不打算通过电影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是借电影讲出“我们”的故事。为此,导演将许多不同的人塞进了两个角色当中。所以这个电影的人设才会让我们感到那么的不现实,那么的“跳”方小晓:(一个人演绎着代表五种人设的五个角色)第一时间点:2007年时的除夕和见青在老家对着天空中的烟火大喊:我要找个北京人! 这时候的她,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没心没肺源于她是一个“准孤儿”。父亲早逝,母亲不在身边(疑似改嫁)。生活环境让她没有家的概念,她希望的是有一个稳定优越的生活。 见青的家给了她过年时“家”的感觉,但是见青的条件让她没有去考虑。只是没心没肺的装成见青的女朋友,享受着“家”的感觉。 这时候的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角色,代表了那些千方百计想要扎根的北漂一族,对于物质的需求大过于爱情。(相信《北京女子图鉴》中有丰富的人设案例。)第二时间点: 和见青X后,并且发生了X。这时候的小晓逐渐地从寻找“家”转变到了找“爱”。 她发现了那些她认为能够给她“家”的人,是无法支配生活的“妈宝男”和玩弄感情的“出轨男”。她开始明白如果没有办法现有一个“家”,那不如先有“爱”吧。 这时候的小晓,回到家中要找见青,从结巴的口中得知见青“进去了”。于是她代替见青回家过年。隐瞒了见青“进去”的消息。直到见青出狱,小晓说自己新找了个对象“长得挺帅,但是生活不稳定”后来紧接着一个吻证明了这句话指的是见青,但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从到结巴口中得知见青消息前,小晓本是要来告诉见青“自己找了一个新对象”。关于这句话,有两种可能性。第一,所谓的对象从头到尾就是指见青,说明小晓已经想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爱情,决定回来找见青。第二,所谓的对象一开始指的并不是见青,也许在见青“进去”的这段时间里,小晓再一次的受到了感情的伤害,让她的想法彻底发生改变。但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最终都使小晓从思想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时候的她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角色,代表了那些缺少爱,渴望被爱的人。代替见青回家过年也体现了她贯穿全片的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设。第三时间点: 见青开始打工,两人努力X,生活开始好转。小晓可以因为一个老旧的沙发开心不已,说明这时候她渐渐发现有爱情的生活,似乎面包也不是那么的重要。直到小晓工作中被一名客户轻薄,她内心里出现了情绪A(以下会出现几次不同的情绪积累,都会用英文字母标记,这些情绪并没有影响当下的人设,可是会对后来的变化产生影响,作为伏笔我们后面将一同解释)。 那年回家过年后见青将赚的钱买了车,并买了烤鸭送给了参加同学会的老同学。想要买单“装阔”,还好懂事的“县长秘书”同学帮他打了个圆场。宿醉的见青和父亲吵了一架,表示再也不回家过年。回去的路上,出现片中第一次同小晓争吵的剧情,这时小晓告诉见青,曾经她也很在乎物质,但是和见青在一起后,就无所谓了。却也因为无所谓这句话,刺痛里见青的脆弱自尊心,两人大吵。这里她内心出现了情绪B。 这时候的她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角色,是一个沉溺在爱情当中,哪怕生活X现的一点色彩都会欣喜不已的人。代表了那些拥有爱情,可以去暂时忘却掉现实残酷的人们。 但是,同时出现的情绪A和情绪B也正意识着她将要迅速往下一个角色发生转变。第四时间点: 见青作为客服人员在工作中和用户发生争吵,导致用户上门算账并被殴打。事后,小晓陪着见青去喝闷酒。此时心中怒气难平的见青将愤怒的拳头打在了邻桌的其他客人上,见青却被小晓“以暴制暴”地教训了一顿,这时候的小晓出现了情绪C。与此同时,他们被房东强制搬离了出租屋,离开时小晓望着远去的旧沙发,这个沙发对于小晓而言,是她和见青幸福生活的开端。而沙发的远去,也意示着他们的幸福生活将要逐渐远去。 小晓和见青搬进了地下室,小晓望着地下室上方的几株花草,这是她在这个地下室最后一次见到光明。从那之后地下室中窗户总是紧闭着的,见青是不分昼夜地打着游戏。而小晓只能同样地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吃着泡面蘸酱。又是一年除夕,见青父亲打电话问候他们,见青谎称他们在吃大餐,这时候小晓的心X现了情绪D(特别说明:这里情绪D和之前发生的情绪B是相对应的,同样是见青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却从未考虑过如何将生活变得更好)。 此时见青对小晓的爱,关心也越来越少,终于所有的情绪ABCD堆积在了一起。小晓对着沉迷着游戏的见青作出了最后的道别“面条我给你留了一半,分手后,我们就不要再见面了”,然后踏上了离开的地铁。直到见青缓过神发现小晓离开,追上了地铁,但仍然站在月台上,看着小晓乘坐地铁离开。此时小晓对这段爱情彻底绝望。 这时候的她仍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角色,应该也是所有的观众最好理解的一个角色(尤其是女性观众)。女生在感情中,基本都是当情绪累积到极点,瞬间爆发决定放弃。此时的小晓也是如此, 或许物质并不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她在片中说的那句话,她曾经想要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未来。而跟见青在一起,她觉得未来会有其他的可能性。但是现在,小晓看不到她和见青的未来,甚至连爱都看不到了。第五时间点: 见青在小晓离开后,奋发图强。用着曾经和小晓在甜蜜时光期间做下的游戏草稿,加上他对小晓的愧疚,做出了一款轰动全国的游戏(这里算是片中比较不现实的部分,这款游戏从原画,角色,场景,程序,运营看似都是见青一个人做的。目测游戏的复杂程度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毕竟又不是Flappy Bird)。当然游戏还是让见青发,财,了。买大,房,子了。于是出现了许多观众最多的问题。小晓为什么不跟见青复合?答:其实答案很简单,几乎都在前面出现的几个情绪中。 见青发财后,短信约小晓一同回家过年。小晓还是如约去了,这里的小晓应该主要是第一时间点的人设,也就是希望有一个“家”的感觉。见青的父亲,见青的家能够给小晓家的感觉。(毕竟小晓很缺父爱)。 见青在家中希望父亲和小晓能够搬到北京的大房子住。父亲很强硬的要留下,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见青在小晓情绪B时候出现的问题,反复作祟。也就是当时见青没有钱,他认为他的同学因为他没钱瞧不起他,他的父亲和女人也是同情他没钱。所以当见青赚到钱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找回自己的尊严! 这是见青这个角色贯穿全片,低情商的表现。或许他将口气低个八度,说:“爸,您能不能过年后让我陪您去北京的医院看一下眼睛,正好我也在北京买了房子,您可以在那里疗养一段时间。等病好了,如果您觉得住得习惯,咱进住着,您要是不习惯咱就搬回来。” 这样的话是不是相对让人听得舒服些?你以为你是皇上?“朕在宫外给你们俩准备个大宅子,你们即可就给朕搬进去。让朕随时都能够看到你们。朕会请最好的御医给你治眼睛。”? 小晓在出门后,立即给见青最强烈的回应:你太过分了,我跟你在一起就图你一套房子吗,你爸养你半辈子就图你套房子吗? 这时候的小晓,明白了什么是她想要的家,也明白了她想要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认为见青依然没有成熟。(见青此时没有成熟的这个观点,小晓和见青父亲是有共识的,片尾父亲信中提到“这几年见青突然间成熟了,我知道是因为你”)情绪A中:小晓明白了“男人有钱了可能会变坏”(加上之前遇到了几任都是渣男)所以她不确保现在的见青突然有钱了会像“那些人一样”。(这个观点小晓在和见青重逢时讨论“如果”的问题有说到:如果当时我们在一起时,你很有钱。那你可能已经有十几个小三了。)情绪B中:上面刚刚提到,见青如今不是回来报答养育他的人,报答陪伴他的人。虽然我们不适合对于亲情爱情强行加入“报答”这个词。但是见青是冲着找回尊严来的,他想要的是支配别人的生活,而不是给别人想要的幸福。情绪C中:见青的脾气暴躁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今的小晓也无法确定见青是否还存在这个问题。情绪D中:我们提到了,真正杀死他们感情的,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爱。见青如今只是有钱了,但是并没有带着小晓想要的爱回来。所以小晓说,你不知道我要什么。 见青没有想明白,但是小晓想明白了。她知道见青还没成熟,她害怕重新再一起,会是一个甚至更坏的结局。 这时的小晓,虽然也是一个独立的角色,但是应该是全片最X,最有血有肉的一个角色。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每个对于爱充满幻想,却又有时会望而却步的人。—————————————————————————————————————说完了方小晓这个角色,片中的细节几乎已经带出来一大半了。接下来我们说说:林见青,这个角色没有方小晓那么复杂。但是他代表了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几个阶段。林见青:(青春片永恒不变的话题:论一个男孩如何成为男人?)关键词一:追求对应:方小晓第一时间点第一阶段的林见青总体可以用“追求”两个字概括。追求梦想,创业。追求爱情,追女孩,换着法子追女孩:灌小晓的男朋友喝酒。送客户给小晓,把合伙人气走了。带小晓去跨年,发现渣男。男人在成长的初期都是会不管不顾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关键词二:游戏对应:方小晓第二和第三时间点 原本想用“得到”这个词对应“追求”。但是反观见青在小晓同期的状态。更像是在玩一场游戏。他的游戏事业就像一场游戏一样,天马星空的想法,心情好就做一做,没心情就谈谈恋爱。于是对待恋爱也是一样,他们的恋爱显得很文艺,似乎没有太多现实层面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影片的感情戏不够接地气,而是见青在这个阶段,无论是梦想还是爱情,对于他而言就好像男生在游戏中闯过一个又一个的关卡,当你过关了得到了,你就沉溺在,享受于喜悦当中。并没有对未来有过多的计划和考虑。关键词三:挫折对应:方小晓第三和第四时间点 可以说林见青这个极低的逆商并不是纯粹戏剧化的。在生活中,我不止一次的见到许多年轻的员工,他们的抗压能力并不高,甚至是极低,但是却过分的强调尊严。每每只能够用发泄情绪、酗酒、伤害亲近的人来寻找到自己的尊严,自己的存在感。见青为什么当时没有踏上小晓离开的那趟地铁? 见青当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他认为是社会的不公平,认为是现实普遍的残酷。认为自己所爱的女人就应当在这个时候守护在自己身边直到他重新振作起来(哪怕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够振作)。所以他面对挫败,不愿意放下自己坚持。反而是希望小晓为了他去妥协,希望小晓走下地铁,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从而去维护他不堪一击的尊严。 相对的,小晓后来说:如果你当时上了车,我就跟你一辈子。这里指的当然不包括见青上车跟小晓吵架争对错的情况。而是说,如果见青上车了,就代表见青的妥协,表示见青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以。此时的小晓要的只是见青的一个态度,当然她没有得到。关键词:改变(成长)对应:方小晓第五时间点小晓的离开对于见青的影响,且对他造成的改变。可以说是巨大的,但是是不彻底的。 就像见青说的“失恋就像给了我喘息之机”。喘息之机这个词属于略带贬义的,在这个时候见青用在对自己感情中,说明他认为他对待感情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意识到他对于工作的问题。所以他重新振作,从而他的工作事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不彻底的是,他没有意识到他对待感情的错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情商低下对于身边的人造成的伤害,也就导致了他请求复合,小晓并没有答应他。 当然后来他还有两次改变,第一次改变是当他复合未果,小晓开始离开后。他开始重新开始感情,重新他的人生。或许他和小晓感情中的错误,在他后来的感情中作出了改变。或许没有,这里片中并没有给出过多的提示。 而最后一次改变,是他和小晓的重逢,两人解开了沉埋多年的疑问。二、影片的主线靠的不是故事,而是人和物看似主角只有单纯两个角色,其实是由不同的人填充而成的。这也是许多人为什么许多观众认为剧情衔接很生硬,人设不现实。其实为了弱化这样的体验,影片一共用两条主线让这两个交织在一起。①父亲:影片改编自刘若英散文《回家过年》,影片的前半段一直是以回家过年为主题交织着两位主角关系的起始和发展,当然片尾也用父亲的信做了结尾。②游戏:影片后半段主要是靠游戏连接两位主角的联系,也就是“伊恩和凯莉如果不再见,世界就是灰色的”和“伊恩永远爱凯莉”用问答的方式解答几个在主线上观众容易出现的困惑。1、父亲的那句话,“不负对方就好,不负此生很难”答:这句话许多朋友都像我表达了他们的困惑,认为主角最终没有在一起,如何算得上不负对方,不负此生?而且对于他们不负此生应该比不负对方更难吧。其实这句话是一句反话或是一句没说完的话。应该是“不负对方就好,不负此生很难,可是最后才发现不负了此生,却负了对方”。这句话我理解为是刘若英导演的内心写照,无论说的是她,还是她的那个对方。曾经追逐着功名利禄,或者是当下认为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尊严”。到最后发现想要的都得到了,却没有了我们。这才是《后来的我们》的核心思想。但是刘若英可以隐藏着自己的故事,更想去说观众们的故事,所以只把话说了一半。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眼前人。不要到最后一切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2、为什么小晓在片尾读完父亲寄来的信,影片变成彩色的?可他们没有在一起啊?答:时刻不要忘记,导演是个女性。要站在女性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个问题。首先,父亲X见青后来妻子的手,错认为是小晓。这一幕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这是导演刻意安排的。第二次出现时在信中,父亲此时已经把小晓当成了家人,并且信中提到“不管你和见青最后会如何,我都知道我们会是一家人”。女人想要的是什么,自古以来都只要个名分,一个家。可惜的是并不是由见青亲自给小晓“妻子”的名分,而是由父亲给了小晓“X”的名分。但是对于作为女人的小晓而言,她已经满足了。她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和归宿。当她释怀了,世界重新恢复了彩色。三、片中不经意的小细节1、林见青和他的现任妻子是否相爱? 答:现实会大过于爱情。首先见青和小晓重逢之后在酒店房间酗酒,他儿子发来视频,希望看房间的各个角落。作为女性观众应该都能够理解到,这不可能是出于一个小朋友的自然举动,显然是有人刻意指使的。加上妻子接起电话后的抱怨,更加确定了我的判断。加上片尾处,妻子在厨房说孩子就要上小学的那段话,以及见青在客厅里抱着孩子默默流泪说明他的生活并没有十分的幸福美满。或许小晓早已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在车上时对见青说,你的生活现在一眼就可以看到未来。见青也说,我现在连悲哀的权利都没有,也没有资格为你做任何事。说明了,见青现在认为感情并没有曾经和小晓在一起时那么快乐,但是两人也不可能回头了。或许这些并不能说明见青和妻子不相爱,但起码从见青的表达可以看出,现在的这份爱情,并没有比曾经同小晓的那份好。毕竟对于男人而言,或许没有得到的,总是最好的。2、五月天的《后来的我们》为什么没有出现在片中?为什么说这首歌是影片的钥匙?答:这首歌是以方小晓为第一人称在叙述的。①“其实我的日子 也还可以呢”这句歌词对应着,我和老公在比弗利山庄买了一套大house。意思是,回应见青“我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我过得挺好,你不需要为我担心。②“后来的我们依然走着 只是不再并肩了,朝各自人生追寻了”这句歌词对应着“伊恩永远爱凯莉”两个游戏人物在游戏世界中永远都生活在一起,但是现实中的我们,需要去往不同的人生了。③“用新的幸福把遗憾包着,就这么朝着未来前进了,有再多的不舍,也要狠心割舍,别回头看我亲爱的”这句歌词是见青和小晓最后一次拥抱道别小晓的内心写照,之前提到小晓的基础人设是一个外表故作坚强,但内心重情重义的人。她知道这一刻必须道别,必须放下了。④“在某处另一个你留下了,在那里另一个我微笑着,另一个我们还深爱着,代替我们永恒着,这么想就够了”这句歌词一方面说的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各自在某个时段扮演的某个角色,无论是开心的,幸福的,挫败的,失望的都留在了当下,而关于幸福快乐的记忆都将替换进入两人的回忆中。另一方面指的也是“伊恩永远爱凯莉”的主题,两个角色在游戏中永远相爱,这也是小晓最终释怀,世界变回彩色的原因。⑤“泪水中能看到,你真的X了”这句歌词描绘的是小晓读着见青父亲来信时的想法,虽然没办法在一起。但是在泪水中放下你,还给你X。或许不打扰,就是我的温柔。

为什么片名要叫《后来的我们》?其实并不是要让我们看一段故事,知道后来的“他们”怎么了。而是那些看完影片,曾经和片中发生类似或相同故事的我们,让我们从尘封不愿去追忆的过去中搜寻,曾经的我们后来怎么样了。

刘若英希望我们不要“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其他网友回答

我很喜欢!

对,作为一位80后,有过短暂北漂经历的女性,我很喜欢《后来的我们》。

影片故事很简单“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有些人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周冬雨和井柏然扮演的一对来自东北小城的青年结识于从北京回老家的春运火车上。井柏然为了自己制作游戏的梦想,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北京,而周冬雨则相信在北京呆满五年,就能在这座城市扎根。于是这一对想要留在北京更好的生活的年轻人慢慢走到了一起,每年过年回家一起到田壮壮扮演的井柏然父亲的小餐馆里吃年夜饭。但始终没有气色的北漂生活,看不到共同的未来的日子,让两个人分开。若干年后的后来,两个人再次相遇,“I miss you”就是我错过你后来的我们没有了我们。

影片非常感人,是因为细节的真实,刘若英一个生长在台湾的导演能够把“北漂生活”拍得这么细致真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两个人同吃一碗面,下班回家为了省钱等公交,奢侈的打一次车都要开心的飞起来……很多细节都勾起小编的回忆。

而比起爱情故事,更让人感动的是田壮壮与“两个孩子”的亲情。第一次,田壮壮说到儿子上初中时,带他到北京出差,路过中关村,儿子想要一张游戏碟。最后他问“是不是我害了他?”儿子北漂自己帮不上忙,看着儿子辛苦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无奈和自责,让我想到了当时每次去北京看望我的父母临回家之前跟我告别的样子。而影片结尾,田壮壮写给周冬雨一封信,当他用几乎失明的眼睛凑近信纸写下那些话语的镜头出现,影厅里的人无不动容。

刘若英的X作是成功的,在情感上唤起了我们的共鸣。(D180429)

其他网友回答

刘若英的《后来》很经典,此剧也因此而冠名,算是刘导演入行来的开篇作。

电影是井柏然和周冬雨主演的,或许很多年轻人是慕名爱情追忆而去,其实爱情渲染的内容不是很多,很多都是表现基层百姓创业的艰难。无论是商界大咖,还是娱乐明星,很多人都有过艰辛奋斗的历程,可能这是影篇引起许多人的思想共鸣的原因。

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是2007年到2017年十年,年轻人之所以感到失落,那是因为故事的背景年代和心灵感触并非这些花季少年能感受到的,她们是来追逐爱情的浪漫的,而这个故事更多地是讲述亲情、现实和大城市创业的艰辛。

见清和小晓是京漂同乡,一个是打工者,一个是大学生,都想在帝都天子脚下扎住根留下来。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人挺不住退缩了,回到老家过上了一眼就看到未来的安稳生活。见清的两个同学,一个凭关系回老家当了公务员,在小地方混的风生水起,一个放弃创业,安心做一个打工者,唯有见清和小晓,在梦想的召唤下苦撑坚持。

恰如影片中女主小晓说的,我就是想通过努力留在北京,过一眼看不到未来的生活,这可能代表了所有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创业者的心态,这也是绝大多数放弃安稳生活追求梦想人砥砺前行的信念支撑。 影片中有几个焦点:对游戏的认识,老家的安逸保守,父母的忧虑、孤独和凄苦,底层创业者的艰难,爱情与现实的无奈等,都是我们这代人感同身受的经历。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这是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如此贴切。

见清的父亲是中国亿万家庭中一个典型的含辛茹苦供养子女追逐梦想的老人,他就像一颗蜡烛一样燃烧自己,最终也没有见到幸福。

对于见清和小晓来说,成功标志是什么?出人头地,发了,衣锦还乡,在北京买了房,体面地生活,给下一代最好的教育。有人看了影片说三观不正,客观说影片在格局和时代感上把握的不是很到位,但非常真实。这就是大部分人奋斗的目标,这就是现实,不完美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