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复仇的成语?
拜赐之师——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吞炭漆身——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
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
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
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枕戈剚刃 —— 谓准备杀敌复仇。
剚刃,用刀剑插入物体。
;报仇雪耻—— 报:报复;仇:仇恨;雪:洗刷,除去;耻:耻辱。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
;抱怨雪耻—— 报:报复。
雪:洗刷掉。
报怨恨,雪耻辱。 ;怀恨在心—— 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精卫填海——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睚眦必报——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冤冤相报 ——冤:冤仇;报:报复,报应。佛家语,认为冤仇总会有报应。
;欲得而甘心 ——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
;反攻倒算 ——指被X的阶级敌人或X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 ;一还一报—— 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冤冤相报——冤:冤仇;报:报复,报应。佛家语,认为冤仇总会有报应。
;秋后算帐——指秋收以后结清欠帐。比喻等待时机进行报复。;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复仇的词是什么?
古代报恩、报仇都叫报复。《汉书·朱买臣传》:“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一食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
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命将设伏,乘风纵火刍茭,糗粮尽归一炬。
奴忿甚,于秋杪载火炮,分兵二道以图报复。”
(2)指回答;回信。
《北史·萧宝夤传》:“门庭宾客若市,而书记相寻,宝夤(音;吟)接对报复,不失其礼。”
(3)指通报。
无名氏《鸳鸯被》楔子:“不必报复,我自过去。”
比喻复仇的成语
- 拜赐之师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出处:《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X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吞炭漆身 以之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出处: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 枕戈剚刃 指准备杀敌复仇。剚刃,用刀剑插入物体。 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则枕戈剚刃之事,秦赵已不能施于白项,而X犹可施于满洲,章章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