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优质回答:
(一叶七珠原创非首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句诗不知道打动了多少憧憬爱情的姑娘。可是你们知道么,诗句虽然深情,可是这诗的作者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他就是元稹。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死于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很读者都熟悉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喜剧,这戏剧中男主角张生没有辜负崔莺莺,两人最后携手在一起。其实,《西厢记》是根据元稹的《莺莺传》改写的,到明朝被改编成红极一时的戏曲《西厢记》。《莺莺传》名为莺莺记传,实为元稹之自传。元稹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弃了崔莺莺。崔莺莺家室不好,娶了她元稹在X上得不到任何助力。以元稹为原型的《莺莺传》是一出元稹始乱终弃的悲剧,更让人不齿的是,元稹还在文章里为自己开脱。他说莺莺是尤物,不祸害自己,定祸害别人,我要顾全大局只有跟她断绝关系。 莺莺后来意识到知道自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该抱枕而去,以至再不能光明正大做X。但她没有怨恨元稹,甚至去信嘱元稹好好生活,不用牵挂她。 这是悲哀的清醒,她最后另嫁他人,终身不再见张生。
元稹在和崔莺莺有私之后,红娘问他为什么不求婚, 谁知元稹却说:“昨天我一见崔莺莺就不能自持,数日来废寝忘食,只怕没有几天好捱的了。如果明媒正娶,又要纳采,又要问名,几个月的时间我可能就会因相思 而死了。”多么无耻的借口啊!完全秒杀现在的X。恰逢这时,元稹得到了长安令韦夏卿的赏识,而且韦夏卿还有个尚未婚配的女儿韦丛,于是顺理成章的,元稹娶了韦丛,抛弃了崔莺莺。多少年后,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不知道莺莺后来是不是看到这篇传奇小说,一生的伤痛,再也抹不下去。
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以韦丛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却没想到韦丛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体贴的娇妻。韦丛的贤惠淑良,元稹在数年以后,总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于是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最负盛名的《三遣悲怀》(即《遣悲怀三首》) 。元稹对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韦丛与他同苦七年,却在他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爱妻,以及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思念。“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韦丛因为几组情意绵绵的诗歌而永远留在了后世读者的心中。
韦氏去世后,元稹写诗X她,于是就有了这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甚至还许下了终生不娶的誓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但是,元稹虽然嘴上说不娶,流连花丛的事情可没少干。
元稹31岁时,在成都认识薛涛,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至今。她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虽然身为乐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视那些X污吏,达官贵人。元稹认识薛涛时,她已经42岁了,但仍风韵不减当年。 当时韦丛还没有离世,元稹出使地方遇到了薛涛,两人互相欣赏,然后X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元稹因为得罪X遭到贬斥,从此两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著名的薛涛笺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其实就是现在的情书。
薛涛一生未动过男女之情,遇到元稹,就像张爱玲遇到胡兰成:“见了他 我变的很低很低 低到尘埃里 心里是欢喜的 又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
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就是如此慈悲吧。 元稹确实是个懂诗的人,尤其是他写给薛涛的情诗更令薛涛爱潮汹涌。在薛涛自称自己已经老了,比不得那些如花似玉的女孩子时,元稹的诗着实给她很大的X。他写道: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我们将会是同心人。大唐开国以来,女诗人并不多,洪度,你是最杰出的一个。洪度是薛涛的字。这些年来,薛涛几乎已忘记了自己的字。但元稹居然知道,薛涛感动万分。与元稹相处的那一段日子,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薛涛仿佛从四十多岁回到了十四岁以前。后元稹要回京城了,薛涛嘱咐元稹:勿忘我!他说:不会的,我即使会忘记你,也不会忘记你的诗啊。你的诗我全带了,如你怕我忘记,就常常写诗给我吧。”元稹就这样带走了薛涛的诗和爱情。这是她一生唯一的爱情。踏上他新的仕途,后又做了乘龙婿,薛涛重回了浣花溪。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虽身为艺伎,却如此分晓进退斩断情丝。就是这样一位心底纯净、智慧冷静的蜀中一代才女,竟是被人生生说成品行不端。何其可悲。可读罢他与薛涛的故事,虽不至于说他无耻,但由此对他的好感尽失。再读此诗,却感觉他实在是虚假万分,虚情假意到令人不屑。
元稹实是有罪,薄幸寡恩,既不想与薛涛相伴终生,既不想救她于水火,又何苦给她希望和幻想,令她刻骨铭心地朝暮思念。与此同时又与名妓刘采青私交甚笃、如火如荼。元稹何其风流何其残忍。我们还记得薛涛笺和“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的诗。即便是史料齐全的今天,仍然有一些人还在大肆赞扬元稹的所谓刚正不阿,一往情深,殊不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认真了解事实的人,还公然推崇元稹的刚阿正直,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其他网友回答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其实共有三个版本:一是唐朝的《莺莺传》,二是元朝的《西厢记》,三是这个故事的历史原型,也就是唐朝大诗人元稹与崔莺莺的经历。
我们先来说《莺莺传》,说的是一个叫做张生的书生,有一次来到蒲州普救寺寄住,恰好当时有个崔家寡妇带着女儿路过蒲州,也暂住在这个寺庙中。
这一年,著名将军浑碱在蒲地去世,他的士兵趁着办丧事期间进行骚扰,大肆抢劫蒲州人。崔家财产很多,因此不可避免会受到乱兵的抢劫。
恰好张生与蒲地一位将军是好友,便请来了一些军队保护崔家母女,因此崔家才没遭到兵灾。后来崔母便大摆酒席款待张生,并引荐女儿崔莺莺与张生相见,张生见崔莺莺长的貌美如花,不由对她一见钟情。
后来张生便多次托崔莺莺的丫环红娘代为引见,而红娘却反问张生既然喜欢崔莺莺,为何不借着对崔家的这份恩情而光明正大提亲呢?
张生却认为媒妁之言要数月之久,到时自己早就相思而亡。其实从张生的这个态度来看,就已经注定他们这段感情只能是露水之缘。
后来在红娘的牵引下,两人私下往来两个月,并多次在西厢房一起睡觉,但这期间张生始终未提媒妁之事,而崔莺莺也没有提要张生娶她之事,毕竟张生是要到京城赶考之人,而长安的一切崔莺莺不能给予,崔莺莺也深知这些,不挽留不为难,也不会开口提婚嫁之事。
等到张生离开的前夜,张生也只是在崔莺莺面前愁叹,但不说任何誓言,崔莺莺这才慢慢地说道:“这段感情是我主动献身,我自不会怨恨。如果你娶我,那是你的恩惠。你不娶我,也是情理之中。正所谓山盟海誓,也有到头的时候,你又何必对这次的离去有这么多感触呢?”
言毕, 崔莺莺弹了一曲《霓裳羽衣曲》,多年还没弹几声,发出的悲哀的声音又怨又乱,不再知道弹的是什么曲子,身边的人听了哭了起来,崔莺莺也突然停止了演奏,扔下了琴,泪流满面;急步回到了母亲处,再没有来。第二天早上张生出发了。
后来,张生来到长安,还时常给崔莺莺寄来胭脂水粉,崔莺莺也回复书信。
此后两年,张生始终没能X科举,他和崔莺莺的联系也就渐渐悄无声息,再后来张生索性留在长安,并娶了一个长安女子,继续科举之路,而崔莺莺也嫁了别人。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莺莺传》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就像我们现在很多爱情一样,明知道不会有结果,但还是在一起,最终却还是走着走着就散了,谈不上谁抛弃谁,只能说有缘无份,双方都有各自的路要走。
至于在《西厢记》中,前面的情节基本都差不多,只不过添加了崔母强烈反对的情节,再就是后来张生X赶考高中状元,最后的结局也是大团圆,张生高中状元后回来迎娶了崔莺莺,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有所谓的始乱终弃。
最后,就是张生和崔莺莺的历史原型,也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与崔莺莺的故事。
这是在公元799年,刚满20岁的元稹因X科举被朝堂派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当时正值驻军X,蒲州不宁,元稹便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崔氏母女。
等到乱军平定后,元稹就崔家少女崔莺莺相爱。虽然崔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离。根据唐代的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便在第二年再赴京应试。
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着,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意识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
公元803年,元稹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此时,韦夏卿又表示很欣赏元稹的才华,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
元稹经过权衡得失,最后选择抛弃莺莺,而娶了韦丛。毕竟,对于元稹来说,这是一次难得向上爬的机会。不过,虽然元稹和苇丛是标准的政治联姻,但两人婚后感情却非常好,在苇丛去世后,元稹还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来X亡妻。
对于初恋情人崔莺莺,或许是受良心的谴责,又或许是对初恋情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从这层意义上说,现实版的张生之所以抛弃崔莺莺,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
其他网友回答
张生和崔莺莺是《西厢记》里的人物,他们的恋爱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西厢记》最初叫《莺莺传》。
《西厢记》写的是张生与崔莺莺,冲破X礼教,最后幸福地在一起。但前身《莺莺传》讲的却是崔莺莺被始乱终弃的故事。
为何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
1、张生爱的是“功名利禄””
崔莺莺的父亲虽是前朝相国,但自父亲死后,由于家中没有嫡亲兄弟之类的人可以依靠,她家就只背了一个显贵的虚名,而并没有实权。
有一天,崔氏母女回长安路经普救寺,受到乱兵抢劫的威胁。恰恰此时张生也住在这儿,他就请来了一些军队来保护这对母女。
受到张生的保护,莺莺便对这个男人一见倾心,张生也对莺莺的美艳念念不忘。两人在红娘的牵线搭桥下,很快成就了好事。此事被崔母得知,气愤之下X张生考取功名来娶莺莺。
张生X赶考离开的前夜,在崔莺莺面前唉声叹气,却独独不做任何的承诺。或许他知道日后长安的一切,崔莺莺都不可能给予,相反崔莺莺还有可能会成为自己未来路上的束缚和阻碍。
崔莺莺是多么聪慧通透的女子,她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自知相求换来的只会是敷衍,和自欺欺人的谎言,所以就幽幽地说道:这段感情注定始乱终弃我不会怨恨。山盟海誓都有尽头你又何必对这次的离去诸多感慨。”但崔莺莺怎么可能做到云淡风轻,她弹琴至半,投琴泣下而去。
后来张生X了状元,被当朝重臣看重,选为女婿。莺莺的话也自然应验,她被他抛诸脑后。后来张生经过崔莺莺的夫家,借口说是崔莺莺的表兄求见,但崔莺莺拒绝相见。
2、张生始终没有爱过莺莺
曾经在普救寺,红娘就问过张生为什么不走正常程序去向崔母提亲,张生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到明媒正娶,这一系列的程序耗时太长,需要数月之久,到了那时他估计已经相思而亡了。其实,成年人都懂得,这只不过是张生为自己的荷尔蒙寻找的借口罢了,显而易见,这段感情在张生的心里注定只是一段露水情缘。
后来,张生功成名就,他对崔莺莺是这样评价的,“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不愧是才子,说话还这么文绉绉,不爱就不爱吧,为了开脱自己的始乱终弃,竟然还把曾经的枕边人,视为妖孽祸水。
对于张生来说,他想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自有一番算计,和当朝重臣之女相比,崔莺莺能给他的帮助实在太少。而依附朝重臣之女,却会给他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未来。所以莺莺在他的眼里就没有了任何价值。
相比张生,崔莺莺才是真正懂得爱情。爱情来了就真心去爱,爱的义无反顾,爱情离去却不悔也不追,反劝他怜取眼前人。后来人们都同情崔莺莺,所以才有了《西厢记》,有了那个美好的爱情结局,但《莺莺传》却更符合人性。
其他网友回答
滚滚红尘中,有多少崔莺莺,就有多少张生!
你问张生:为何你要对崔莺莺始乱终弃?
张生一定会说:我哪有?
《莺莺传》里莺莺的故事
故事中的张生,性温茂,美风容。
崔莺莺,是张生的远房表妹。
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张生出力救护了姨母郑氏一家。姨母感激不尽,过后专门设宴答谢张生。
在宴会上,张生对天生丽质的表妹崔莺莺一见钟情。
经过崔莺莺的婢女红娘的帮助,二人终于在西厢下私会。从此,莺莺”朝隐而出,暮隐而人”,与张生巫山云雨,好不甜蜜!
后来,张生赴京赶考落第,只好滞留在京师。期间,张生与莺莺一直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相思之苦。
最后,张生还是忍痛割断了表妹的感情,另娶了别家的女子,崔莺莺也嫁了他家的男人。
多年以后,张生路过崔莺莺的家门,张生以“表兄”的身份求见。
崔莺莺说: 不!
《莺莺传》外,莺莺的故事
《莺莺传》的作者,是与白居易同时代的大诗人,大文学家元稹。
元稹也属于没落的X之后,父亲元宽是北魏宗室大臣,景穆皇帝拓跋晃的曾孙。母亲荥阳郑氏,是汉朝至隋唐以来著名的名门望族。
元稹8岁的时候,父亲元宽因病去世。
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包括元稹的学业。从小就聪颖过人的元稹,没有让母亲失望,元稹一次又一次地通过了科举之路的考试。
公元799年,21岁的元稹,在蒲州任小职,遇见了陷入困境中的远房表亲。元稹帮助表亲解决了困难,之后,元稹与表亲家才貌双全的女儿崔莺莺相爱。
过后没多久,元稹就去京城再次参加应制科试。
公元803年,元稹再展才华,与白居易同时进入书判拨萃科,并在秘书省担任校书郎。之后,元稹迎娶了后来官至尚书的韦夏卿的女儿韦丛。
当然,表妹崔莺莺就成了过去式了。
韦丛有才有情还有貌,元稹和韦丛过着非常恩爱的生活。
公元809年,27岁的韦丛病逝。元稹为爱妻写下了千古名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再后来,元稹和才女薛涛也有过交往。但是,这个中唐时期文艺界最出名的爱情故事,最后也无疾而终了。
多年以后,午夜梦回时,老年的元稹忍不住会想起早就嫁做他人妇的表妹崔莺莺。他发现,崔莺莺的一颦一笑,仍然非常鲜明地活在自己的记忆里!
于是,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写了《莺莺传》。
到了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本着“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重新改写了《莺莺传》,这就有了《西厢记》。
莺莺,你要理解表哥张生!
爱情是什么?
没有人能够真正用文字解释清楚,哪怕是大才子元稹也不行。
但是,元稹知道,感情最终是要落实到每天的菜米油盐中的!如果抛开了这些,他和崔莺莺的爱情,必将是一地鸡毛。
元稹不仅是崔莺莺的表哥,他还是母亲的儿子,他的肩上一直承担着元家复兴的重任。母亲的含辛茹苦,就是希望有这么一天,儿子能够带领元家重新走向辉煌。
而崔莺莺家除了有点财,在元稹的仕途上帮不了任何忙。这一点,元稹非常清楚。
所以,在《莺莺传》里,红娘问张生:
“崔家的内外亲戚你是了解的,为什么不凭着你对她家的恩情向他们求婚呢?”
张生回答说:
“恐怕过不了早晚,我就会因相思而死了。如果通过媒人去娶亲,又要’纳采’,又要’问名’,手续多得很,少说也得三四个月,那时恐我也就不会在人世了。”
原来,在张生的心里,张生和崔莺莺,就像两个小朋友在过家家,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明媒正娶崔莺莺!
张生的人生观一直是旗帜鲜明
元稹是个理性的人。
尽管自己与崔莺莺互相很喜欢,他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所以,他从不曾在崔莺莺家里正式提亲。
以他对表亲家有恩,他如果向崔莺莺的母亲提亲的话,肯定会得到崔莺莺母亲的同意。
后来,元稹在京城得到韦夏卿的赏识,他毫不犹豫地娶了韦丛。那个时候,元稹和韦丛在婚前没有一点感情。
可以说,对元稹而言,这是一场政治婚姻。但是,元稹自己非常乐意!
韦丛去世后,元稹又和才女薛涛恋爱。
薛涛不仅大了元稹11岁,还是乐籍出身。一个生活于烟花之地的女子,对于元稹的仕途来说,薛涛只有负作用,没有正能量。
这一些,元稹心里明白,聪明如薛涛更明白,而且看得非常透彻。
因此,两人劳燕分飞,永远相思。
元稹如此,张生又何尚不是呢?
崔莺莺不是普通的女人,她是妖孽!
当朋友知道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之后,对于张生挥泪斩断情丝很不理解。他们之间你情我愿,郎才女貌,又没有谁家的父母反对,怎么就轻易放弃了呢?
张生说:
“大凡上天所造就的绝代佳人,不危害她自身,就一定为害他人。如果崔莺莺婚配富贵人家,凭借着娇宠,不成云不成雨,就成为蛟成为螭,我不知道她会变成什么。
从前殷商的辛帝,西周的幽王,拥有百万人口的国家,力量很雄厚,然而一个女子就可以破坏它,溃散他的民众,宰割他的躯体,至今仍被天下人耻笑。我的德行不足以战胜妖孽,因此只好克制感情。”
是了,这就是张生放弃崔莺莺的主要原因!
也是元稹放弃表妹的主要原因!
原来,经过张生和崔莺莺夜夜云雨后,他发现崔莺莺不止是美若天仙,而且有媚骨,可以令自己X死!
美若天仙的妲己,如果不是一代妖姬,怎么能让商纣王X无道,最后误国误己,自杀身亡?
所谓红颜祸水,妲己是,崔莺莺也将是!
张生也好,元稹也罢,都是普通的人,小命要紧。张生和元稹都非常理智,如果一份感情,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那还是赶紧溜为妙!
经过张生这么一解释,这时,在座的人好像突然全都明白了!
三少说:
崔莺莺不是张生的菜,也不是元稹的菜。
不是张生薄情,也不是元稹寡意,实在是……
编,继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