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分家历史?
内蒙与外蒙是1911年12月29日分开的。从清宣统三年(1911年)12月29日博克多格根称帝“独立”,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5日中国国民X正式承认外蒙古从中华民国独立期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外蒙古与内蒙古在清代和民国初年同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包括现在的蒙古国以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根据“雅尔塔协定”的规定,中苏条约谈判中,中国确认了外蒙古独立的现实。1945年10月10日到20日,外蒙共X13000次,举行投票,共有选票381242张,结局是全部赞成独立,无一反对。1946年1月5日,无力回天的南京X正式公告了外蒙独立,使蒙古正式离开了“家”,外蒙的最终分离,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页!
二、黄王不分家典故?
黄王一家.典故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武成王黄飞虎公反商时,黄家遭遇灭门之灾,幸好他的一个儿子将四个孙子抱到舅舅家改姓为王(后来周朝建立,大封功臣并寻找忠良之后,两个孙子得以复姓为黄,另外两个由于舅舅无子继续姓王,这也是自古黄王一家的缘由)。
三、娄邵分家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邵阳的疆域划过来划过去,变动非常频繁。1958年至1965年间。邵阳地区共辖新化,涟源,X,湘乡等14个县,包括现在娄底市和邵阳市辖区的所有县区。1977年至1983年,娄邵分家,邵阳一分为三,邵阳市由省直管,邵阳地区仅辖邵阳、隆回、洞口、武冈、绥宁、城步和新宁7个县。新化、涟源等县划归娄底地区。
四、张氏砸锅分家典故出处?
听老人讲五百年前张氏祖先,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砸锅分家,从此以后各奔物品。也有的说是移民时张家祖先砸锅分家的。
五、陈氏砸锅分家典故出处?
史上赫赫有名的“义门陈氏”就曾创下3900余口、历15代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家族奇观。
然而在那个X集中的时代,“义门陈氏”的人X涨和彼此的团结也引起在朝者的重视。终于,在X者的政治考量下,“义门陈氏”迫分了家,当时分家仪式还是由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青天和名臣文彦博亲自主持,足以见得其重要性。也被后人戏称为“史上最牛分家”。
据称,当时的陈氏族长掷铁锅为号,锅碎成几许片,陈家便分成几支。最终,这个鼎盛一时的大家族被分成了291支,后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上海、天津等16个省125个县市,遍布华夏四方。每家当时除了带走朝廷文书,金字谱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锅铁碎片。
六、刘氏砸锅分家典故出处?
据有关史志记载,明初山西共有18次大规模移民行动,其中迁往河南、鲁西一带的就有10次。洪洞大槐树就流传着一首千古诗:
古槐有址旧地在,洪武签发五十载,
老鹳窝下分别日,百万迁民八路开,
几许打锅刘家事,不忘陈年老古槐。
家妹洪洞备暑茶,一股春风扑心怀。
可见“打锅刘”“打锅牛”都是“本家”、“一家子”、“老本”等的亲切称谓,作为认祖归宗的凭证都有据可依罢。
七、四川重庆分家历史?
四川重庆的分家历史:
在先秦时期,四川与重庆相对独立,是两个X。四川地区为蜀国,重庆地区为巴国(又称巴渝)。
由于一道天然屏障,两个X的人民还处于一种互不干扰,互不干涉的情形。直到秦始皇灭掉六国,秦朝的铁骑踏入巴蜀两国,将两国吞并,两个地区才开始处于一种趋于融合的情形。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巴与蜀再也不是两个独立出现的字眼,他们开始一同出现,秦始皇当初为了管理,就将两个地方的人民放在一起一同管理。而这种将巴蜀两地集中管理的行政管理方式,也被后世借鉴,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这种管理方式,直到南宋才得以被打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恭王赵惇得封皇太子,不久后又即帝位。而恭州又是他的封地,于是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也由此得名。由于重庆属于当朝皇帝曾经的封地,天然会有一些特殊的地位。
八、灵隐寺历史典故?
无论兄弟们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X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其中一个。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其中一个。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一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九、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许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X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X,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X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
十、蓬莱历史典故?
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仙岛屿,被认为是仙境之地,是神仙们的居所。其典故如下:
蓬莱三仙。相传,唐朝时期,有三位来自蓬莱岛的神仙,分别是李彦、李俨和李厚,他们身穿白衣,手持仙剑,行走于人间,为百姓解决疑难难题,治病救人,被大众称为“蓬莱三仙”。
蓬莱仙境传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仙,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何,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何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