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X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明君(唐太宗X是明君还是X)

网友提问:

唐太宗X到底算不算明君,结合历史分析原因?

优质回答:

唐太宗是中国皇帝中少有的贤明君主。

唐太宗注重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他知道只有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太宗提倡节俭,禁止大兴土木工程。重视农业生产,在他执政时期,农田种植面积扩大,粮食增收,人口增长。

唐太宗重视学校教育,完善科举制度。注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他知人善任,许多清明官吏无论在地方做官,还是在中央从政,很多人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公元630年,唐太宗派大将军李靖北击X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唐太宗采取宽容的X政策。正确处理了X厥问题。通过和亲政策与吐蕃发展友好关系。他派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唐太宗励精图治,唐朝初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亲自经历了隋朝的兴衰,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重蹈隋亡覆辙,他身边出现了很多敢说真话的谏臣,如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马周,为贞观之治作出了贡献。

“太宗三镜”,善于纳谏。大臣魏征规谏200多次,在朝堂上当众指责太宗的过失,让太宗尴尬。而太宗不但不杀魏征,而且对他高度赞扬。《旧唐书·魏征传》记载了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

【原文】及(魏征)病笃(病危),(太宗)舆驾再幸其宅,扶之流涕。(唐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烈征(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征亡后,朕遣人至(魏征)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云‘ 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有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祥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怀疑)可以兴矣。 ’其(魏征)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解析】:魏征病危时,唐太宗再次乘车到魏征家,扶着魏征的手潸然泪下。太宗曾经在朝廷上对他的近臣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道理,用人为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经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魏征去世后我派人到他家,从他书箱里找到一页奏疏,上面写道:天下的事物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得以安内,任用恶人,国家就发生X。朝廷大臣中,君主对他们有爱有憎,对憎的人只看到他的缺点,而对爱的人只看到他的优点,爱与憎,要仔细谨慎呀。如果喜爱一个人能看到他的缺点,憎恨一个人能看到他的长处,斥退邪恶的小人大胆果敢,任用贤良的人不怀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发达。”魏征留下的奏章就是这样写的。而在我看来,恐怕难免犯这样的错误,公卿近臣们可以将魏征的话写在笏板上,知道我的过失就一定要规谏啊。

人无完人。唐太宗也会犯错误。唐太宗(598-649)比魏征(580-643)晚病逝6年。公元647年他患风疾。久治不愈,开始迷恋方士炼丹,两年后因为服用丹药过多,中毒暴亡。如果魏征还在世,也许能规谏太宗不吃丹药,得以长寿吧。

毛XX曾写词赞太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认为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可以点赞的明君。

总之,终其一生,唐太宗注意汲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是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

其他网友回答

唐太宗的贤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节用戒奢: 他力戒奢侈,尽量节俭,克制自己的X,减轻百姓的负担。他沿袭了隋朝的中央官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唐太宗下令精简机构,裁撤了许多冗员。

②招贤用能: 唐太宗知人善任,不论资历,不计亲疏,只要是治国安邦之才,就委以重任。唐太宗还沿袭隋朝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过去官员选拔主要由世家大族把持的局面。科举取士不重门第,完全取决于考试,改善了选官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学人得以进入各级X任职,扩大了X基础。在科举制度的激励下,士人读书的风气更加兴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虚心纳谏: 唐太宗经常鼓励大臣们指出自己的过错,不要有什么隐瞒。对大臣们所提的意见,他也总是虚心采纳和改正。 唐太宗X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他的贞观之治,不仅是唐以前所未有的X盛世,也是唐代以后历代皇帝所赞颂的典范。历史上有这样的皇帝当然算明君了。

其他网友回答

唐太宗X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十七岁就随父李渊在太原起兵,文韬武略,统帅全军。为大唐建立,居功之伟。627年继位,重用魏征,从谏如流,把魏征当一面镜子,可知道自己的得失。对百姓减轻赋税,发展经济,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讨高丽,突厥,吐番,开疆拓土,稳定边防。帮扶弱小邻邦,传播大唐文化,与世界各地贸易经商,加強与各国联系交往,使大唐名扬海内,是世界文明强盛之邦。。。现在世界各地华人华侨聚集之地,有唐人街,盛大节日都穿唐装,不忘大唐之强盛,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邦。大唐互邻友好,帮助其它国家就好像现代中国帮助非洲国家一样。唐太宗X把自己与百姓的关系比做船与水,说水能载舟,也的覆舟。X精通史册,深知兴衰,百姓是国家的命脉,开启贞观之治,使人民富足,国家富强。X为大唐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础,不愧为一代雄主,一代明君。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朋友邀请,X,在隋末,刀兵四起,X和他父亲李渊,在太原急需力量,以后收复了瓦岗众英雄,用几年的时间,平定的反王,打败隋朝的X,X虽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好像是不光彩杀了哥哥,但是这个不影响,X在历史上的功绩,X开创了历史的先河,执政23年造福黎民百姓,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提高,开创了大唐的文化,外国人都像唐朝取经学习,当时X把唐朝治理的,夜不闭户,画地为牢,X是历史的名君,能听进魏征,劝诫,他平定了突厥,平定了高丽,X开创了古代,中华X伟大复兴,千古传佳话,万古流芳,一代明君X!

其他网友回答

撰文|赵立波

作为大唐盛世的开拓者,同时更是李唐王朝的重要奠基人,X的一生可谓骑马射箭纵横沙场,下马后挥毫泼墨,指点江山,是历史上少见的文武双全的人物。从16岁顶着X光环的他跟随父兄强势崛起走上军旅路途,18岁充当先锋官,24岁已经威名远扬,纵横沙场取得赫赫战功。在29岁登基后,他俯仰江山,开启了中华文明重要的盛世典范,这些均与X的个人风采、能力有着直接关系。

X画像

(一)、二十九岁的X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诠释了盛唐的青春活力。

武德九年(626年)的六月,虽然天气炎热,大唐却刚刚经历了令人颤抖的“玄武门之变”。老皇帝李渊作为这个亲情悲剧的最大冲击者,开始变得心灰意冷,在事变的第三天,正式向天下发布X为皇太子的诏书。“皇太子世民夙禀生知,识量明允,文德武功,平一宇内。朕付托得人,义同释负。”最后一句话更加重大意义:“自今后军机兵杖仓粮,凡厥庶政,事无大小,悉委皇太子断决,然后闻奏。”【1】几天后,李渊正式提出“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以此正式完成了父子的权力过渡。二十九岁的X意气风发,与此对应的是精力充沛和对帝国事务处理的快速反应的高效运转,从而为全面开启“贞观之治”提供了充分准备。众所周知,李渊是靠着X的儿子们最终夺得天下,将一盘散沙收拢整合。在缔造大唐时,X的能力和功绩是最大的。当然,李渊的也绝非范范无能之辈,而是“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的一个人。【2】也正因虎父无犬子,X在关键胜利战争中,独立指挥了四大战役,从武德元年抗击薛举,到五年后平定刘黑闼前后四十六个月,X自己在战场一线就多达二十七个月,战争这个放大器全面展示了X卓越的军事才能。对于战争,他曾站在高度总结说:“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3】这是典型的“田忌赛马”战术,也是X活学活用的典范。甚至X深谙“持久战”的精神要领,在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时,他会采取拖延敌军,磨耗对方耐力和粮饷,最后关键一击,所谓的“坚壁挫锐“、“敌饥以持久弊之”的战术成了青年X的制胜法宝,从16岁到29岁的青春年华,X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诠释了年轻有为的真正内涵。

(二)、大唐软实力的建设者,用人艺术成就了盛唐内涵。

对于软实力他首重的是人才,曾说:“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4】X之所以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就是源自于早年创业关于人才力量的重大认识。在那个门阀制度长期垄断的情况下,X率先打破出身资质,“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5】面对“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的情况,X迫切地希望“擢将于行伍之中,取士于凡庸之末”。在制度上全面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最后让所有读书人都汲汲于功名,时人对此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6】当X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的盛况时,情不自禁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迫切,最终让X收获了大量人才,从而充实到各地,为盛唐源源不断注入了活力。此外,X选人用人最大的特点是,早年秦王府的心腹,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X廉等“亲故”和早年李建成手下的人才也都被X成功争取过来,如魏征、王珪、张玄素等。最后就是其父李渊留下的股肱重臣如萧瑀、封德彝等人。

从制度上和有针对性地选人用人无不体现了X的战略高度,此外他非常珍惜自己经营起来的人才梯队。在根本上防止彼此倾轧。贞观十七年,萧瑀因为地位被房玄龄超过,于是对X进谗说房玄龄:“朋党比周,无至心奉上”,还进而诋毁说:“此辈相与执权,有同胶漆,陛下不细谙知,但未反耳。”【7】X严肃驳斥了萧瑀的谗言。此外对于曾经对立面争取过来的人才,X“洞然不疑”,通过不断放手使用,最终这些人死心塌地为其出力。(三)、X的个人风度,开启了包容的盛唐气象。

X在求谏和纳谏上的风度是其一生最大的亮点,虽然贵为帝国之尊,却经常能谦虚听取纳谏。早在被立为皇太子时,他就下令“百官各上封事”【8】此后不久即位,他的书案前如雪片般飞来的奏折涌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面前。对于这些建议,X对司空裴寂说:“有时候X奏事,条数很多,朕总粘贴在屋壁,出入都看一次。所以孜孜不倦,要对得起臣下的一片苦心。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9】

X书法

X登基之初,行为举止颇为严肃,许多臣下担心谏言失当,所以很是顾虑。当他听说后,马上改X度,跟臣下说话都是和颜悦色,诚恳地听取。对此他解释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国,必籍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10】X的风度如暖暖的春风,吹进了帝国每个角落。对于求谏,X还想了许多奖励办法,当时有个叫元律师的被判死罪,主管官员谏言说:“根据法律,不该处死,怎么可以滥用酷罚呢?”X听了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就将兰陵公主园赐给他,价值百万钱。有人认为奖励太重了,对此X回应说:“即位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谏诤,所以特给重赏”。此后对于官员谏言并得到奖励的事情非常多,带着特殊的体温都被载入了那段历史,而以魏征为代表的直谏将此推向了高度,生动展现了X的个人风度和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史载“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11】X经常召见他到内室,征询一切过失。短短几年,魏征总结了二百多条重要谏言,让X非常赞赏。然而X毕竟也是情感动物,有时对魏征的劝谏也有过激烈反感。贞观六年的三月,退朝后,X忽然大骂说:“一定要杀了这个农家老头”。长孙皇后问对谁如此发怒?X说:“魏征每廷辱我。”皇后劝解道:“妾听说皇帝圣母,臣下才会憨直,今天的魏征的言论全都是因为陛下的英明,我应该向您祝贺。”【12】由此X给君臣和谐起到了经典规范。

两年后X发现一些官员在向他奏事事,总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说话语无伦次,于是强调说:“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13】于是他安慰这些人说:“今后就算你们的谏言不一定对,我也不会生气,如果斥责你们,恐怕你们再也不敢说话,今后谁还能给我提供建议。”X的风度影响下“诸臣之敢谏,实由于帝之能受谏也。”大唐的风度就是在如此情况下,逐渐形成,从而让那段历史云蒸霞蔚,雍容大气。

注释: 【1】《册府元龟》卷二五九 【2】《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3】《旧唐书》薛仁杲传 【4】《旧唐书》萧瑀传 【5】《帝范》卷一《求贤》 【6】《唐摭言》 【7】《旧唐书》萧瑀传 【8】《旧唐书》太宗本纪 【9】《贞观政要》 【10】《贞观政要》卷二《求谏》篇 【11】《旧唐书》为政传 【12】《魏郑公谏续录》卷下 【13】《廿二史札记》卷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