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为何成为了唐诗中最美的单相思?该如何赏析?
优质回答:
根据唐代《本事诗》中的记载:唐朝才子崔护进士落第后,在清明时节,独自游览都城南郊,不知不觉中来到一所桃花环绕的山庄。恰好崔护口渴,便扣门讨水,良久,一位女子探出头来,询问是谁。
崔护告知了自己的姓名,然后诉说自己口渴借水之意,这位女子让崔护进来,崔护一边喝水,一边欣赏这位女子的美态,越看越觉得娇艳不可方物,崔护便以言语挑逗,但这位女子却不答话。
良久,崔护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里,心有不舍,同时他也感觉这位女子同样有不舍之意。等第二年清明,崔护想起这段事情,心情难以自抑,于是又来到了这里,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门墙依旧的山庄、X无比的桃花,可是大门却被锁头锁住,人早已经离开了。
崔护因此而叹息良久,于是写下了这首《题都城南庄》。崔护的这个故事,流传极广,是否真有其事,值得怀疑。以我之见,或许是先有了这首诗,然后有人附会了这个故事。
但无论故事是否为真,有两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第一,这首诗虽然是抒情诗,但却能敷衍出故事情节;第二,这个故事,可以加强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在一前一后中,却包含了两个相互照应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踏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写这次经历,并没有全部叙述,而是紧紧X其中的一幕场景,而这幕场景,堪称最美的一幕。人面桃花交相辉映,不仅为美人设置了一个美丽的背景,也用桃花衬托了少女的光彩动人,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沉浸在这人面桃花的美好情境中,早已沉醉了,正所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当真令人向往。
第一个场景全无一句言语,但双方含情脉脉的动人一幕,却在这无言的人面桃花中展现出了最美的景象。
后二句是第二个场景,重寻不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又是一年春来到,春光烂漫、百花争艳,诗人再一次来到去年的那个门户,想要再次看到人面桃花相映的美丽景象,可惜,那姣好的人面,却不知到了何处,只有一树桃花在春风中含情微笑,一如去年。试想,这含笑的桃花,除了勾起诗人美好的回忆和好景不再的感慨之外,还能有什么?似乎只有“依旧”中的无限惆怅了。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人面”与“桃花”,通过去年和今年两个时间点进行连接,将前后两次的所见回环往复、曲折淋漓地表现了出来,诗人回忆已经逝去的美好事物,显得如此珍贵,这似乎是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的事情,所以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当然,这首诗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便是此诗所衍生出的戏剧故事,但实际上,这首诗虽然有很强的画面感和叙事感,却是一首地地道道的抒情诗。先有诗而后衍生出故事的可能性很大,但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并非仅仅只是讲述了人们感兴趣的爱情故事而已,它向读者们传达了一种人生体验:在惊鸿一瞥中遇到的美好事物,往往印象最为深刻,但当自己回头去刻意寻找时,却不可复得,这或许便是人生吧!
这种深刻的感悟,在崔护这首诗中写得这样美,这样形象,这就是此诗为什么能保持如此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网友回答
崔护因口渴讨水,巧遇佳人引出题诗,后又喜结良缘的故事在此不多叙。那首诗为何成了唐诗中最美的单相思,主要是唐诗中描写爱情体裁的太少太少,更不要说描述单相思了。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诗也不例外。爱情从来都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所以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才得到更多人的瞩目,加上这首诗夲身附和着一段爱情故事。
这首诗本身的意境都非常优雅,让人读上一遍就全记下了。尤其是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句更为出彩。意思是形容佳人的美貌,如果没有佳人的容貌衬映,桃花也不会红。依旧跟笑才是表述相思的字词。
崔护的这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还编成了戏剧。唐诗中以故事编成戏剧的很少很少。所以题都城南庄这首诗才成了唐诗中最美的单相思。至于如何赏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主题方向是不会偏的。
其他网友回答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的确为情真意切之作。正因为如此,才能打动历代文人墨客以及心地善良的人心。原文如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单从字面来看,作者在去年的这一天,在这里邂逅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她艳若桃花,与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崔护见过之后,念念不忘。今年今日,故地重游。只有桃花依然盛开,但心心念念的美丽女子却不见了。引得作者大发感概:去年随意游玩时遇到的美女,今年专程拜访却碰不到了。真的是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啊!把作者满怀深深的爱意却无从寄托的心情,刻画的维妙维肖,入木三分。访美人不遇,只好题诗山庄,寄托相思之情,留下了千古佳作。这首作品,略去了双方见面的情节和过程。只留下“人面”和“桃花”这两个具体的情节。通过“人面”的有无,“桃花”之依旧,映X作者强烈的相思之情。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猜测和思考的空间:崔护和艳若桃花的姑娘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引得崔护如此念念不忘?据唐代另一诗人的描述,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崔护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酒渴求饮,轻叩柴扉……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佇立。妖姿X,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以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如果把本作品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一下,对于赏析这首单相思名篇是大有俾益的:崔护因为考进士没有考上,就在清明这天去都城南面的山庄踏青散心。因为酒后口渴,就叩门,想讨点儿水喝。有个姑娘就给他开了门,并且放下一个马扎(床)让他坐着喝。那么姑娘干嘛呢?“独倚小桃斜柯佇立,妖姿X,绰有余妍”。这个姑娘,就靠在一颗小桃树斜着伸出来的枝条上。想想看,小桃树本身就不粗,它伸出来的一条斜枝能有多粗?不粗的枝条,就能承受一个人倚靠的重量,并使她靠得稳稳地。这姑娘能是傻大黑粗吗?身材肯定是曼妙无比了。最传神的评价是绰有余妍!什么是妍?妍就是女子美好的样子,余妍就是比一般的美女更美。而绰有余妍就是说这个姑娘太美了!美得不得了!美得比大多数美女都美,美得超过众人一大截,美得绰绰有余!人既如此之美,性格又如何呢?“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护看见姑娘身材曼妙,又艳如桃李。怎能不动心?用语言挑逗她,人家不搭理!会不会是个聋哑人,听不见呢?不是的。姑娘显然是听见了崔护的挑逗,只不过是没有吭声,以目光打量了崔护老半天。猜猜看,她心动了没有?答案在后边:“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小崔告辞要回去,姑娘把他送到门口。有恋恋不舍的姿态,显然是动心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崔护的睠盼啊!睠的意思,就是目光的依恋。要是姑娘把崔护送到门外,立即关门返回,踪迹皆无。你还瞅啥呀?肯定是两人囿于礼法,初次见面不能互诉爱慕之心,但又互相心下不舍。因此一个门内,一个门外。虽有千言万语想倾诉,但姑娘仅仅限于目光的交流。而无出格的举动。说明姑娘知书达礼,妇德很好。直到姑娘的身影不再岀现,崔护才依依不舍地走了。那事后崔护为啥“绝不复至”?最大的可能是没考上进士,在家里复习呢。但是到了春意盎然的时节,再也按捺不住相思之苦,于清明节那天再赴山庄。希望,能够在人人踏青的时节,再次面见姑娘。可惜的是“门墙如故,而以锁扃之”——锁门啦!憋了一年的相思,最后是这样的结果?!小崔当然是不爽了!于是就在左边的大门上,留下了这篇传颂千古的佳作——题都城南庄。满满的怀念和遗憾呀!我都替他惋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