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风陵渡距离潼关不过7里,为何从未有人从此攻破潼关?
优质回答:
风陵渡,现在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的一处下辖镇,在芮城县西南的西南方向,是晋、陕、豫三省的交通要塞,跟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为邻。
风陵渡的渡口在黄河东转的拐角处,千百年来就是黄河上最有名的渡口,金庸先生也在写过让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风陵渡。
风陵渡的名字不止一个,不同地区的人叫法不一样。
河南人管它叫风陵关、山西人叫它风陵津,陕西人叫它风陵口。因为风陵渡位于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的交界处,一向有”一声鸡鸣三省闻”之说。
风陵渡到潼关的实际距离有将近15公里,可以说已经是非常近了。
在战争中,15公里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在没有机动化车辆的古代,骑马前去潼关,也不过一袋烟的工夫。哪怕是步兵前去,也不过是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足够了。
风陵渡为什么叫风陵关呢?因为风陵渡跟潼关仅有一河之隔,在中国古代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因此,在唐代圣历元年(689年),中央X在此设关,所以风陵渡就得名风陵关。
潼关跟风陵渡隔河相望,但潼关比风陵渡还要有名,它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好多历史人物都跟它有过交集。比如戊戌变法的大英雄谭嗣同,1877 年,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被光绪任命为甘肃按察使,少年谭嗣同随父亲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黄河的波澜壮阔和潼关的雄伟壮丽而震撼,提笔挥毫写下一首《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地势险要,雄伟壮丽。它面临黄河,身踞山腰,俯瞰黄河渡口,不管是西去关中,还是东进中原,潼关都是咽喉要道,把守三秦的大门,扼守西域的桥头堡。
潼关东南依禁谷、西临华山、南边据秦岭,北面则是渭水、洛水汇入黄河,崇山峻岭,高耸入云,其间只有一条窄窄的小径, 勉强过得去一车一马。所以潼关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关隘之一。《山海关志》记载:”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 ”。”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
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以说,潼关这个地方易守难攻,真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无论多么难攻的隘口,都有失守的时候。不少朋友都看过电影《智取华山》,大陆解放前夕,国民党残匪在华山隘口布下重兵,妄图依据天险,垂死挣扎。
华山地势险要,上山没有第二条通道,所以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但我人民解放军就是不信邪,不气馁,最终智取华山,消灭残匪。
所以说潼关固然很险要,但再坚固的关口都有软肋,再艰难的险阻都有破解的妙方。
因为关口是靠人来防守的,人才是决定因素。
据史料记载:在潼关的东侧有两条深沟,常年有水流过,可绕道由此进军。
历史上潼关被攻破的例证:
一,黄巢计划进攻长安,在公元880冬天来到潼关,被天险隔阻。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遇到一位采药的老翁。老翁得知他们是X军,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就告诉他们在潼关东面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深沟,中间有小溪流过,通过深沟(禁沟)就能绕道过关。
所以黄巢就派小分队通过深沟,绕道敌后打垮了守军,夺取了关口。
二、东汉末年,公元211年,曹操向西X马超韩遂。同年8月,曹操兵临潼关,和马超、韩遂狭路相逢。马超倾巢出动,严守潼关,但曹操派兵背上渡河,迂回包围,夺取潼关。
三、唐玄宗年间,安禄山X打败哥舒翰,夺取潼关。
四、公元416年,在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刘裕部下王镇恶率大军进军潼关,西秦将军姚鸾带领步骑兵5万防守潼关,王镇恶迂回包抄,断其粮道,围城打援,攻占潼关。
五、公元1367年,朱元璋北伐也曾攻占潼关。
黄巢之后,大家都知道通过禁沟可以迂回包抄,夺取潼关。因此,禁沟已经成为潼关软肋。
不管在那里布下多少守军,没有天险可守,也经不起打。明末农民X军将领李自成,就是向黄巢学习,先不惜代价夺取禁沟,然后迂回打败潼关守军,拿下潼关。
因此我们可以说,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没有过不了的天险。只要开动脑筋,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其他网友回答
风凌度非一般,古代至今乃雄关。先祖拾步从此渡,黄河两岸万众欢。
其他网友回答
山坡羊·潼关怀古
[ 元 ]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潼关古时很有名,也慕名前去看了下,县城不大,依山不多的居民区,怎么会这样?潼关城墙在哪?黄河在哪?当地人似乎对这盛名也不是很在意。经指点在郊外挺远的地方找到黄河;居然还有点被农家占用的“古土城遗迹”!黄河在这里有个湾,好在有个黄河旅游开发点,可以乘船到凤陵渡黄河大桥处逛一下黄河潼关段风景。
老潼关城什么样?很难想象出来,因为那里没有多少平地!老潼关可能更像长城那种?沿黄河边而建的单面城墙,而不是标准的四面八方围起来有城门围墙的城?!因为地形实在不支持!是黄河拐弯峡谷区,有山有城墙,有天险黄河不太好打?总之很失望!!
古人缺乏现代人的各种知识积累,在叙事中时常不够严谨准确,像苏东坡搞出了文赤壁。
天下第一关的“潼关”和另一个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都去过,潼关和山海关离长安和北京很近,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上地理上有“天险”,潼关,山海关那一类应该是一个区域的泛指,而非简单的一个城或关口,区域范围很大。
潼关唐安史之乱时就丢过;明时李自成时也丢过潼关;提起李自成,还得讨论下山海关一片石大战,地理上的一片石在山海关城外,不突破山海关城,无法来到一片石;假如可以绕路,还占山海关干吗?再回头看看多铎和李自成的潼关大战“记录”,如果是准确的?那么潼关在黄河边上有没有城墙?若有城墙,多铎部队南北来攻,北面攻城的部队过没过黄河?不过黄河又怎么搏杀?假如过了黄河,那潼关的黄河天险作用又在哪里?古人打仗死心眼?偏选择怎么假设都不大的潼关城攻?绕路不行吗?
凤陵渡口很窄,其实上游一点山西的河律和陕西的韩城间龙门不是更窄?那个地方黄河的水滩不是更容易渡!?我认为古潼关被古人夸大“文潼关化”了?!
其他网友回答
地理决定论。
欲从风陵渡渡河首先需要占领风陵渡,而占领风陵渡就要占领河东。而占领河东就要占领山西。历史上山西军队从风陵渡渡口进入潼关、渭南而打进长安也是很多的。唐国公李渊、安史之乱的安史军队、魏国进攻占领秦囯河西、魏秦大梁之战。而山西省外的欲攻入山西却是难上加难。这主要是山西四周均为大山阻隔,南有中条山、东有太行、王屋二山,北有恒山,且有黄河、汾河、束水河等,号称表里河山。省内河流、山脉纵横交错。
第二是古代渡黄河需在冬季河水结冰时进行。
其他网友回答
山西风陵渡距离潼关不过7公里,但是历朝历代没有人从风陵渡攻击潼关,是由于有以下的原因。
一是。从地形上看。潼关居高临下,不宜被攻取。潼关县处在风陵渡风云渡南岸。易守难攻是潼关的基本形态。空管指南是秦岭山脉商洛山的主峰所在地。从风陵渡攻去潼关,从攻方考虑没有多大价值。因为供求预防往往都是占优势的一方。既然占优势。可求更大的利益去考虑。潼关只有向李自成那样的流窜作战的弱小势力才看得上。
二是。没有大的价值,潼关太小。只有526平方公里,过去只有几万人口。地小地少,物资少,攻取潼关,得不到大量战略物资。攻取无大的价值,因此,没有谁去考虑。
三是,从战略形势看。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短时守住潼关,保西安,或攻西安,均可一马平川,定乾坤。如果哪个军阀势力,能从山西到了风陵渡。攻击河南时,渡河地点很多,不需要从山西风陵渡攻取潼关。往往是先攻三门峡。不会先攻击地势稍高的潼关,冒仰攻失败的风险。
谢谢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