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网友提问: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优质回答:

非常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下面我就说一说我自己的观点。 创新是教育教学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实现中国梦必备的手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做了一些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一、数学创新思维滞后的原因 数学教学是在数学自身特点基础上进行的,但也需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从教近X来,感觉农村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数学创新思维明显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始终无法有效地提高数学成绩。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农村初中生小学基础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数学思想方法缺乏 在农村,由于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使得许多小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明显存在诸多差异。所以一些家庭条件较好,小学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就很容易流失到城市或外地入学。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接触面也远不及城市,可以想象这些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初中数学繁重学习任务后的尴尬 (二)多数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现在的农村家庭一般只有两个孩子,家庭条件好一些,父母、长辈溺爱颇多。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几年难得与孩子见上一面,除了给孩子寄点生活费,对其学习又有何期待?甚至有的学生家长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对孩子上不上学、上学学不学习毫不关心。在这种环境下,农村学生多数没有很明确的目的,不知自己在学校到底是在干什么? (三)农村初中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差,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导致数学创新思维减弱、模糊,甚至停止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涉及的知识面更广、综合性更强、灵活性更大,加上数学几乎天天要做作业,与初中其他课程比较,要真正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绝非易事

其他网友回答

一、激发求知X, 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学生的思维独立性较差, 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 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问题, 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激发思维,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始终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 将圆纸片对折打开, 再对折再打开, 如此多次, 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 都想看看圆纸片上留下了什么。一生发现: 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 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要求学生继续仔细观察。其他学生纷纷发言: 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 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 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 看一看交点叫什么? 折痕叫什么? 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在学习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 教师则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 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 教师还是不讲画法, 让学生先去画, 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 让学生自己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 学生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 自己观察发现问题, 积极探索得出结论, 教学效果好。再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 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同学认为是角, 有的同学认为不是角, 到底如何认识呢? 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 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以从几个方向来看,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识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展开与深入探讨。

二、转换角度思考, 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 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求“异”, 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进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如,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第一课时,出示了一道加法题: 9+9+9+5+9=? 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