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课文教案第一课时人教版 我是什么课文教案? 我是什么课文备课
《我是什么》课文教案设计(综合版)
一、教学目标
-
聪明目标
- 认识“晒、极、傍”等15个生字,会写“变、极、海”等10个字,掌握多音字“没”。
- 领会水的变化经过(汽→云→雨→雹子→雪),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
能力目标
- 通过朗读体会“落、打、飘”等动词的准确性,并仿写句子。
- 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句式描述水的特点。
-
情感目标
- 激发对天然现象的探究兴趣,树立保护水资源的觉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识字写字;领会水的变化形态及经过。
- 难点:体会动词的准确性(如“落、打、飘”),领会水的双重性格(温和与暴躁)。
三、教学经过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谜语激趣:
“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谜底:云)
引出课题《我是什么》,引导学生提问:“我”究竟是什么?
2.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5分钟)
- 任务一:自主阅读
学生自在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如“晒”为翘舌音,“傍”为后鼻音)。 - 任务二:合作识字
小组交流识字技巧:- 形声字规律:如“雹”(雨字头表意,“包”表音)。
- 对比记忆:“浮”与“躁”、“淹”与“毁”。
- 任务三: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变、海、傍”的结构与笔顺,强调左窄右宽、笔画X(如“海”的“母”字竖折与横折钩的配合)。
3. 精读课文,探究变化(20分钟)
-
活动一:水的形态变化
- 步骤1:朗读第1-2天然段,用思考导图梳理水的变化链:
太阳晒→汽→云→(遇冷)→雨/雹子/雪。 - 步骤2:对比动词“落(雨)、打(雹子)、飘(雪)”,通过动作演示体会差异。
- 步骤3:仿写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大众叫我‘雨’。”
- 步骤1:朗读第1-2天然段,用思考导图梳理水的变化链:
-
活动二:水的性格特点
- 步骤1:朗读第4天然段,用表格对比水的“温和”与“暴躁”:
| 温和时 | 暴躁时 |
|————–|—————-|
| 灌溉田地 | 淹没庄稼 |
| 发动机器 | 冲毁房屋 | - 步骤2:讨论怎样“管住水”(如建水库、植树造林)。
- 步骤1:朗读第4天然段,用表格对比水的“温和”与“暴躁”: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科学实验: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态(如杯中的静水、流动的溪水),联系课文“睡觉、散步、奔跑”的拟人描写。
- 创意作业:
- 绘制水变化的连环画,配简短语描述。
- 收X料:水对人类的贡献(如发电)与灾害(如洪水),制作手抄报。
四、板书设计
19 我是什么 形态变化:汽 → 云 → 雨 → 雹子 → 雪 性格特点:温和(灌溉、发电) ? 暴躁(淹没、冲毁) 保护措施:修水库、爱护水资源
(结合*展示云、雨、雹子的形态)
五、教学反思
- 成功点:通过动作演示、思考导图等形式,学生能直观领会水的变化经过。
- 改进点:需加强课堂时刻管理,避免小组讨论超时;可增加水循环科普视频深化认知。
六、参考资料
- 教案来源:、、(综合设计理念与活动)。
- 实验与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