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酝酿效应是什么?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酝酿效应是什么?
心理学家从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中看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酝酿效应”,或者叫“阿基米德现象”。
酝酿效应在心理学中又称为直觉思维,也就是与人的潜意识有关。酝酿效应具体是指,一个人在反复思考和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而毫无头绪时,就可以试着把这个问题暂时放下,搁置问题的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也可以是几天,甚至是几个星期。在这段时间内,你会因为某种机遇突然想通这个问题,还可能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而产生一些新思想和新观点,这样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不仅迎刃而解,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的“酝酿”过程并不是停止思维,而是将原先的整个思维过程转入潜在的意识层面,通过潜意识对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类似于“灵感”的思维状态。而这种状态的触发因子就是中途的休息过程。在放下难题之后,大脑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反而有利于在潜意识层面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过一个观点: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直觉的,一种是逻辑的,前者是“从想象中得来的”,后者是“从理智中得来的”。当逻辑思维走进死胡同的时候,通过放松和休息的“酝酿”过程,将思维的工作交给直觉,通过大脑中隐含的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和领悟,反而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很显然,这种把难题暂时放一放,X一些其他事情的做法,使人们不会陷入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能够采取新的步骤和方法,从而使问题更容易被解决。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而由此延伸出来的很多观念,比如“劳逸结合”的工作理念,以及以分割时间为基础的各类时间管理方法,都是从“酝酿效应”中延伸出来的。
因此,当我们面临一个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更不要因此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解决不了难题,而是走进了僵化的思维定式中不能自拔。这时,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做别的事情。通过暂时放下这个问题,消除掉僵化的思维模式,过几小时、几天,甚至很长时间之后再来拾起它,我们的大脑便能够运用新的思维模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酝酿效应,说白了就是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积累过程,当然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忍让和准备的行为!
作为一名中国人,大家都听过类似的话语,比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再比如:未雨绸缪,卧薪尝胆!
当然忍让和准备的结果就是情感或者行为的爆发!
针对忍让的行为,现在人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X众,我们要把握好分寸,让酝酿效应更好的为生活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