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意思及出处(马革裹尸的意思和典故)

马革裹尸的意思?

马革裹尸通俗的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引申的意思是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形容视死如归的决心。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马革裹尸什么意思?

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的马革裹尸的意思?

“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后引申成为国效忠。

这个典故出自东汉将军马援。马援说道:“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应该安安稳稳地躺在自己的床上死去,然后被子孙用棺材敛尸埋葬。大丈夫战死沙场,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这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啊。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  【读音】:mǎgéguǒshī  【词义】: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词性】:褒义词。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造句】: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马革裹尸革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X,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怎么造句?

马革裹尸:【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造句:

1、在X生死存亡之际,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

2、昔日马革裹尸的悲惨已经不在,幸福生活来临了。

3、我宁可马革裹尸,也不愿忍辱偷生。

马革裹尸和锲而不舍的意思?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献身疆场的决心。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马革裹尸和赴汤蹈火的区别?

马革裹尸的意思用马的皮裹着尸体。人已经死了。是实实在在战斗在疆场,最后战死。

赴汤蹈火是进入热汤中跳入火中。这只是一种比喻,实际未必这么做。是干什么事情前的决心。可以说是赴死的决心。但实际并没有死。

一个是既成事实,一个是事前决心。这是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