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废除科举制度的改革有哪些(中国近代史上废除科举制度的改革是)

中国近代史上废除科举制度的改革?

中国科举制是光绪三十年(1905)正式废除的。19世纪80年代随着西学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了改变。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和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中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成亦即停止。

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

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科举废除的意义和局限性?

答,科举废除的意义是:

废除科举制度,铲除了X官僚制度的基础。冲击了儒家学说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推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过分重视科举选拔文官武将,忽视了科学与技术人员的选拔,误导民众.

考试的形式内容单一,文举,武举表现明显,冷兵器,考核弓马娴熟还可以,科技发展的今天,这些东西不合时宜。八股文限制了科学发展,不应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形式.他还拒绝了女性的参与。

X为什么废除科举?

答案如下:

X没有废除科举制度。

公元626年X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权。之后励精图治虚心纳谏文治武功,开创了贞观之治。对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完善了自隋朝发明的科举制度。从社会层面选拔人才。是自从商鞅变法废黜世卿世禄制度以来最为公平的政策。一直延续至今。

什么时候科举制度被废除?

公元1905年。科举考试是在清朝的时候被废除的,具体的废除时间是公元1905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二年。科举考试产生于隋朝,直到清朝被废除为止,它在历史上存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成为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公元1905年9月2日,一纸清帝谕令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自此之后,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当时包括袁世凯,张之洞等人在内的一批高官,XX朝廷,明确建议光绪帝在全国范围内废除科举考试,建立学校。

科举制废除的原因?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据史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

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之若鹜,新式学校难以发展,因此清廷诏准袁世凯、张之洞所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科举制被废除的历史背景?

科举制废除的背景有如下几点:

1、西学东渐的影响

新式学堂的设立,加速了西学的传播,以八股文为考试内容的科举考试制度日益显示其腐朽落后的一面,在以培育实用性人才的新式学堂面前不断后退让路。

2、科举制度自身日趋保守

由于科举制度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导向功能,因而很快为X者所利用。

科举考试在科目上,从多科变成了单科,限制了士子的个性和特长;在内容上,锁定在儒家经典之中,遮蔽了士子的视野;在注释上, 唯认朱子一家,禁锢了士子的思想;在形式上,八股的固定化、程式化,让士子们变成了答题的机器。至此,原本较为先进的科举制度变得越来越僵化,并陷人恶性循环之中。

3、科举制的公平性、平等性受到冲击

科举制度的生命力是其公平性,但是到了清朝后期,科场舞弊日盛。清末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为筹措饷银,清X恩荫X、捐纳制泛滥,甚至出现了无官不捐纳,无人不能捐纳的X鬻爵之风,这使科举仅有的一点公平性也荡然无存。上述诸因导致科举取士公平择优尽失,使科举制最终走向覆灭。

4、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

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科举制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其停废是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

在清末批判科举制的浪潮中,一些来华传教士也发出改革科举的呼声,其中有的是出于好意,有的则动机可疑。当强势的西方文明借助军事力量东渐之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显得文弱无助。当科举制承载并以之为动力的儒家文明遭遇西方列强的冲击之后,科举制也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1905科举制废除始末?

清末废除科举制,并不是因光绪皇帝颁布一纸上谕诏令,就迅速完成废除一事。相反,废除科举制大体经历了增设学科、议改科举、废除八股取士、废除科举这样四个阶段。

首先是增设学科阶段,时间上从1874年到1897年一直延续了二十多年。以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为标志。其次是议改科举阶段,时间从1897年到18X。议改科举,主要分为奏设经济特科和议改科举章程两个方面。其中奏设经济特科,主要是以贵州学政严修1897年12月16日《奏请设经济专科折》为标志。再次是废除八股取士阶段,时间大约从1895年到1901年。提出废除八股取士制度的观点,突出表现在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的《救亡决论》中。

最后是废除科举阶段。时间是1903年至1905年,大约三年的时间。这一阶段,以袁世凯、张之洞于1903年3月13日《奏请递减科举折》为发端。

以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于1904年1月13日《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为衔接。以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于1905年9月2日《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为标志,奏折分析了废除科举的现实原因和国际原因。为此,建议采取了五项措施:第一,尊经学。第二,崇品行。第三,造就师范。第四,暂时不用录取没有毕业的学生。第五,为参加旧学应试的寒儒统筹出路。由于科举不停,民间普遍处于观望中,因此推广学校必先停止科举。最终,光绪帝在上谕中明确规定立即废除科举,即“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