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什么制度?
这是元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枢密院、御史台和中书省。
1、枢密院
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主要掌管军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
2、中书省
古代官署名。XX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
唐代枢密院和兵部区别?
枢密院,枢密院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的政令,同时负责侍卫皇帝的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是主要的军事机构。枢密院与当时的最高行政机关中书并称“东西二府”。但是在宋仁宗年间出于西夏边事的需要,中书和枢密院开始一起办公,宰相吕夷简、章得象兼任枢密使,在南宋宁宗之后,枢密使已经由宰相兼任了。所以枢密院掌握了宋朝的军事。
兵部,兵部主要掌管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军、土军、蕃军,土司世袭等事情,还有舆马、器械的修建,天下地图的绘制等等。并不是什么重要的部门,而且尚书和侍郎这些官职都是寄禄官,也就是说这些官员的俸禄按照自己的本官发放,但是在实际上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的本职工作却是其他的事情,这叫做差遣。兵部在宋代只是一个空架子,作用不大。
清代枢密院创立于什么时期?
您好,明清是没有枢密院的,相关信息见下: 枢密院,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主要掌管军政。
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
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
辽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及汉人枢密院(掌X地区兵马)。
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战争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清废。
枢密院是明成祖建立的吗?
枢密院,X时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后唐时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辽代按南北面官设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
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枢密院的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控制。
所以,枢密院不是明成祖建立的。
三司使与枢密院区别是什么?
枢密使:宋代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同门下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要政。枢密使有时亦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其副职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任此职者一般为文官,且往往即由同平章事兼任。凡军事之措置,均由枢密使秉皇帝意旨决定执行。
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宋初沿五代旧制,三司X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三司的设立最初是为了分割宰相的财权,有利于君主X的加强,但与中央X无关。后来三司是一个几乎无所不管的部门,它的职权范围涉及了原来的兵户工礼吏部的事务,甚至连监察部门的职权也受到了侵犯,而且还包办了地方州县的所有财政事务。元丰改制后,将三司侵夺各部门的职权重新归还给了各部,其中最大的财X归属户部,“三司”这一机构从此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