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与以前一样吗?
一样基本没有改变
八年级上教材里其实主要就是以前几何里面的三角形那一部分,在上册里基本涉及的部分就两点:
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含全等三角形的几个证明方法)
可能不少家长都会觉得第二点很重要,其实不然,第一部分三角形的性质重要程度其实比第二部分重要的多。
而且第一部分其实也为后来“相似三角形”打下了不小的基础。
“全等三角形”其实只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个特例,而且大都记牢了几个公式之后就可以很简单的解决。
而且考虑到下半学期可能需要学到的“勾股定理”也和三角形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说在八年级上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里,三角形性质那一部分一定要认真学习。
延伸阅读
写幼儿观察记录应注意什么?
问题一:教师在记录时,有为记录而记录的现象。
在记录时教师总想找到幼儿的一些“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没有发现时就无事可记了。但为了完成任务还是要硬着头皮写。我们应该本着对幼儿负责,对自己的记录负责的态度,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
问题二:教师对记录资料的价值认识和运用不够。对记录的原始资料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幼儿的个性及发展阶段;②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调整课程的发展方向,③针对幼儿个别差异 在教学上做某方面的改进,④与家长一起分享资料,全面了解幼儿发展和幼儿园活动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使这些宝贵的资料白白浪费。如果把它充分利用到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问题三:教师在记录时如何与幼儿互动的问题。
教师很难做到边记录,边与幼儿一起活动,专门让一个教师在旁做记录又是不现实的。与一部分幼儿记录就无法顾及到其他幼儿的活动情况,而且总是在那里做记录,幼儿会觉得教师突然变得陌生了,活动起来也不自然。这个问题是目前教师感到最困难的事情。
问题四:记录时人员分配,资源分配、时间分配等问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书共有多少章?
第一章:勾股定理
第二章:实数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第六章:一次函数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八年级上册数学有哪几个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共有七个单元,42个课时,平均每个单元有六个课时,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一个课时在3到4个月出就可以课上完,然后其他的时间用于复习以及总结,觉得时间是匆匆有雨,八年级上册数学主张背诵里面的大部分都是几何图形,需要背诵公式啥的,所以在八年级上册,一定要好好学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方程?
初二上学期数学公式大全: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八年级上册数学如何提前学?
我的建议是:抓好课前预习,规划时间分配,分散整体任务,安排重点突击。数学一定要提前做大预习:
对于数学来说,即将成为初二的同学,初二
这一年是关键年。初二数学所学的局部,占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点的一半。这是一个很惊人的分量。中考几何的重头戏:三角形全等和它的三大转换,都要在初二全部讲完。这一局部学习的难度,大家可以问问学校里的学哥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