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跟安徽人(深度:这些河南人和安徽人,你到底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早年间,去到异地的中国人经常会在口头上挂一句:“我们北方人如何如何……”或者“我们南方人如何如何……”但有一个特别人X,就是豫南人和皖北人,他们经常会纠结自己究竟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因为往北去了东三省,他们被人称为南方人,往南去了珠三角,就被称为北方人,好纠结。那么,在中国,标准的南方和北方应当如何划分呢?

地理原因

北纬33度!这条纬度线从中国的中部横穿而过,将中国版图划分成南北两块。这是一个神奇的纬度线,它相对于中华X和中华文明来说,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在这个纬度上下,中西部是海拔2000米的秦岭,向东延展就是淮河。事实上,我们在中学时学地理,就叫这条线叫“秦岭-淮河一线”,它是中国极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线南是南方;线北是北方。不好意思,这条线并不是细细的一条线,它相对模糊,穿河南南部(豫南)、安徽北部(皖北)而过。连绵不绝的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阻断了南北的冷暖气流,也同时影响了秦岭南北的年降水量。以北,年降水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800毫米以上。降水会影响收成,收成就会影响居民聚集,影响他们的建筑风格,北方民居平顶厚墙;南方居民斜顶高墙,当然,进而也会影响居民性格。更神奇的是,远不止降水,还有……它是中国半X区和X区的分界线;它是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分界线,北方主要种小麦和大豆,南方主要种水稻和油菜;它又跟气温相关,是每年一月份0°C等温线大致的位置(于是北方供暖,南方不供暖);它同时又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是温带季风气候和X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植被也不一样,是植被分界线,北方是落叶阔叶林,南方是常绿阔叶林;它是暖温带和X带的分界线;它还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秦岭)厉害吧,是的,就是这么神奇。北方的田野,春夏季麦田油绿,秋冬季则先是满目金黄,然后转眼就是一片枯黑,紧接着就是河流和空气都被冻结……天地间充溢肃杀之气!于是北方人粗犷、盛产血性男儿;南方的田野,一年四季都是碧绿,就算到了冬天,湖泊里也有菱角和莲藕,也有鱼虾,更有风吹稻花香两岸,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天地间充斥着温暖和煦!于是南方人聪慧、盛产温柔女子。(淮河)呵呵,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同样一句:“你瞎说”,南方人北方人的说法很不一样:(南北方差异)所以,中国史上在北方建立起的铁血X,一到南方,就马上演化为文采风流:东晋到了南京,于是“王与马,共天下”,天下都不是皇帝自己家的了;南宋更是“直把杭州作汴州”,醉倒在温柔乡里了。地理原因直接导致了不同的人文特征。

历史原因

南北之分,当然还有其历史原因。在远古中国人的心中,从商周到秦汉,华夏X从来就认为自己住在天下的正中心,全世界也只有这一个中心,所以,叫中国、中华。相对“中华、中国”之外的就是北狄、西戎、南蛮、东夷。这个中华文明的最早区域有多大呢?(古中国人的天圆地方概念)长江黄河(跟两河文明相似)之间,但主要是黄河流域。那时候,中华X的先进文明就大多聚集在“中国”(周代时就确立的概念,春秋战国那样乱,其实就是在“中原”乱,如下图),“秦汉之前,只有中国和四方”(易中天《中华史》,下同),秦汉之后,只有中央和地方,没有南北方之别。汉的中央就是长安和洛阳,两个城市在秦岭淮河一线稍稍偏北的位置。(春秋初的中原)问题出在魏晋南北朝,从东晋开始,淮河变得更加重要了,它既是地理分界线,也是军事分界线(跟地理相关,古代战争,地利很重要)。后赵与东晋,前燕与东晋、前秦与东晋,都隔淮而治,淮河南岸从东到西有一条军事边防前哨线和国境线,从东往西是淮阴、蚌埠、淮南、信阳。对,就是河南、安徽这一带。实际上,如果没有淮河,就没了东晋(淝水之战的淝水实际上也是淮河的支流)。(中华文明的起源处)十六国是大分裂,“五胡”次第登场,是北方强悍的X打跑了代表“正统”的晋,但正史连绵,这一段大部分还都只记东晋,因为五胡不如东晋文明高级,即北不如南,即便强大如前秦,也最终在淝水之战败给了东晋;但到北方十六国变成统一的北魏之后,充分“汉化”的“胡人”终于成了“正统”文明(或者自称“正统”),实际上就是胡人的北方不断进步,汉人的南方每况愈下,紧接着,北方人统一了天下,有了隋唐,实际上是南不如北。(从东晋开始的南北对峙)没错,隋人和唐人实际上是接受“汉化”的胡人,这里的“胡人”是正宗的北方人。你看,中华华夏文明厉害,我打不过你,但是我可以消融你,我可以把你最后变成我,最终五胡都成了“新X”,方法简单,就是通婚混血,移风易俗。但南方的旧式汉人不接受“胡化”,于是他们对北方文化的看法就有了“X”、“胡思乱想”、“胡言乱语”等等说法,这说明,南边的这一部分南方人,他们一直以自己为“正统”,一点也不接受北方人强硬彪悍的东西。(从东流到隋的文化流转)于是南朝的宋、齐、梁、陈最终灭国,说到底,是弱势文化斗不过强势文化。有意义的是,到了现代,最“正统”、最“原汁原味”的汉文化却在南方仍有保留,比如语言,我们现在讲《说文解字》,最正宗的“中原雅言”只有在闽南话里还有残留,普通话里,找不到了,因为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语言,现在的北方方言,是五胡入华之后的北方方言,其中有“胡音”。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胡界限越来模糊,南北分野越来越突显。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人有了南北方的概念。这段时期南北方人的特征:南方人尚雅谈,因为他们自恃正统,停止了学习;北方人尚实务,原来的中原居民深知落后就会挨打,于是向胡人学习,新来的胡人深知华夏文明是优秀文明,于是学习华夏文明;在文化艺术方面:南方人秀丽唯美,北方人雄浑质朴;鲁迅说(是的,鲁迅又说话了《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北方人的优点是厚重,缺点是愚钝;南方人的优点是机灵,缺点是狡猾。接着鲁迅又引用顾炎武的观点,说北方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方人是“X居终日,言不及义”。(《鲁迅X》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鲁迅说)南北差异越来越大,必然产生相对应的文化。比如南腔北调,北方人的方言只是声调不同,南方方言则连读音也不一样;又比如南拳北腿,南方人打架用拳头就到底了,最大武力了,北方人不解气,是一定要用腿的,这样够狠;男人女人关系不清楚,南方人说这两人“有一手”,北方人说这两人“有一腿”,甚至就连书法艺术,也是南人尚帖,北人尚碑;如此种种,还有很多……总之,一般意义上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在身体、性格和习俗上都大不相同。

总结

为什么同是中国人,却有这样的差异呢?其历史因由,实际上就是魏晋到南北朝的原因,这段X大融合的时期足够长,长达三百六十九年。中国文明史如果按三千七百年算,这一段,几乎占了十分之一,形成的文化惯性当然不可小视。在这之前,原有的华夏文明的代表者是西晋,要知道,西晋司马氏是曾短暂统一过中国的,它肯定是正统的华夏文明代表者。西晋灭,于是西晋人被至少打散成了两部分:留在北方的,同化了远方攻来的北方“胡人”,同时也被“胡人”同化,于是有了“新北方人”。这一部分原本可能是没条件南渡的,原因可能是家里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也差的,但他们接受了“胡人”文化之后升格了,成了优秀的北方人,于是统一了天下,有了隋唐。(南北朝时期)去了南方的,本是西晋最优秀的一波文化人(他们是有钱人、读书人,有条件南渡),但他们在南方的温柔乡里堕落了,他们被原有的“土著”南方人同化,同时也实施反同化,于是有了“新南方人”。新南方人渐渐沉醉,变得不务实,只知清谈误国,直至最终X,但他们却保留了最后的、最原始的、最正宗的“汉文化”。当然,现在南方人、北方人之别已越来越不明显了,因为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交融更加方便了。河南人和安徽人,纠结自己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的原因是这两个地区正处在南北分界线上。(儿童画:地球村)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地球村”的村民,这是一个全球人X大融合的时代!大家可以完全不用纠结这个南方人、北方人的概念了,往深处想,不过都是中国人、地球人。(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