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体裁有哪些?
诗的体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及词和曲,还有现代诗。具体介绍如下:
1、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X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3、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 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4、曲。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5、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诗词
绝句是什么体裁的诗
绝句是X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是X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
雁门太守行是什么诗歌体裁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边塞体裁的诗,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雁门太守行》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雁门太守行体裁是律诗吗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不是律诗,更非七律。乐府,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人乐的诗歌。乐府本是汉朝设立的一个机构,又叫汉乐府,乐府旧题是相对于乐府新题而言的。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是从汉未建安时X始,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初唐乐府诗。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次北固山下是什么体裁的诗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体裁的诗。《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诗的体裁有哪几种形式
诗歌题材主要有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绝句、词、曲,新诗包括X诗、散文诗和民歌。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X诗”,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体(五古)、七言古体(七古)、杂言体。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是古代的格律诗,一般包括律诗(五律、七律)、绝句(五绝、七绝)、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律诗的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古代诗歌体裁有哪几种
古代诗歌体裁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种。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绝句、词、曲,新诗包括X诗、散文诗和民歌。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律诗的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次北固山下是什么体裁的诗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体裁的诗。《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琵琶行是什么体裁的诗
琵琶行是乐府体裁的诗。《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X社会官僚X、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X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X,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泊秦淮属于近体诗中的什么体裁
泊秦淮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体裁。《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X享乐终至X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X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X集团的腐朽X,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XX,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望岳体裁为什么不是律诗
《望岳》不讲格律,不符合近体诗的平仄(平声和仄声)规格,所以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望岳》原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X山,豪情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