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是农历吗还是阴历(阳历是农历吗还是国历)

过生日!是过阴历还是阳历?有说道吗?

优质回答

这问题提得好!有很多人都在为这个事情纠结。我国现在使用的历法有三种,阴历阳历与甲子。农村人过生日几乎都是在阴历,对于阳历没有几个人懂,自己的生日是阳历的哪一天都不知道。不说阳历生日,就连过阳历年(元旦节)都根本不重视,与平常没一点区别。至于过阳历生日的基本都是上层社会与城里人,特别是基督教徒们。

围绕主题,我们别开六十甲子,简单的来谈谈阳历和阴历这两种历法。

阳历

阳历是现代世界各国公用的历法。我国从1912年中华民国X成立后,由总统孙中山先生宣布开始使用,直到现在。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历法呢?理由有两点:一、当时阳历是很多国家使用的历法,我国接受并且使用是为了在时间上能与世界同步。二、阳历要比阴历简单而且精准,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平年的2月是28天,闰年的2月是29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其余的几个月都是31天,并且每年都是如此。

问:过生日!是过阴历还是过阳历,有说道吗?

过生日,主生日有小孩过周岁生日和老人庆寿,年轻人中年人过生日,那叫一般生日。

在农村,小孩的生日有阴历也有阳历,老人的生日只记得阴历,不知道阳历。

主生日在农村,小孩周岁都是父母爷奶姥爷姥姥和亲戚们来给过,老人们很多,有老人们参加的一般都是过阴历。主生日是亲朋好友甚至乡亲都来参加酒席的。

老人的庆寿肯定是过阴历,因为当初只记住阴历,不知道阳历。

过了主生日,以后再过就是一般的生日了,一般的生日,也就是一家人和最知己参加了。

小孩和年轻人过一般的生日,很多都是过阳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阳历生日。

中年人以上的人过生日,大部分都是过阴历,因为当初父母也是只给他们记下了阴历生日,沒有理睬阳历。

这里问的是过阴历和过阳历都有什么说道,那先说过生日都吃什么喝什么,过生日有的是蒸寿桃炸馃子吃面条喝白酒,有的是吹蜡烛吃汉堡蛋糕喝香槟。

过生日蒸寿桃吃面条喝白酒的就应该过阴历,这是传统,有的过生日不仅蒸寿桃,还要蒸九牛一只手,九牛一只手活到九十九,过阳历不太合适,所以要过阴历。

如果过生日是吹蜡烛吃汉堡喝香槟,那这个生日就是洋生日,只有去过洋(阳)历。

我的说道就是这些。

阳历、农历、阴历,是什么区别呢?

优质回答

三者皆有自己的规律。比较容易搞混的,是很多人误以为农历就是阴历,这是不对的。

阳历就是公历,基础是太阳历法,是从格里高利历法衍变成的,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依据。公元纪年月日,这一点就不用解释了。

农历和阴历不是一回事。目前我们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

阴历和农历,都是以月、星为基础的历法,也叫“太阴历”。

阴历为什么不是农历?

打个比方。阴历是“男性”,农历是“男孩”,涵盖的范围不一样,农历包括在阴历之内,是阴历的一种。

阴历,主要是以月之朔望为依据制定的历法。它是一个基础,在它之上,出现了更为细致的历法,比如农历。

细节上,阴历与农历最大的区别有两个。

第一,我们所说的“生肖”,十二生肖,是基于农历诞生的。从最基本的阴历上来说,没这个概念。

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非公历,但凡是有类似十二生肖概念的,都不是直接诞生于基础阴历,都是在各自的历法上发展出来的。

第二,以上说了,它属于“阴阳合历”。农历中“廿四节气”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源出太阳历。

也就是根据地球上看见太阳的位置,设定廿四节气以便运作农业生产。这个做法,是阴历中不存在的。

农历比基础阴历更先进。它用置闰法填补了阴、阳历的时间差,又用阳历的规律制定了安排农事的廿四节气。

——包括许多传统节日,在这上头纠缠不休。根据公历设定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就是清明节。根据基础阴历设定的传统节日也只有一个,就是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其他传统节日,包括月亮的意义最为重大的中秋节,全部来自于农历。

综上。阳历即公历,以太阳为基础的历法;阴历是所有以月、星为基础的历法的统称;农历是阴历的一种。

过生日到底是过阳历还是农历,阳历对立的怎么不是农历?

优质回答

生日都是阴历算的。

我们中国人的习俗还是按农历的

阴历、阳历的由来是什么?

优质回答

阴历、阳历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会观测太阳运行的规律,《史记》记载黄帝迎日推策,最早或用手,以指缝迎日观察太阳运行规律。夏朝时,有了“柱缝迎日推策”,观察太阳的技术和水平得到提到。又来还有立杆测日,日晷等手段。因此,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历法。

阳历,就是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它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就会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1天。所以每四年增加一天,加在二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

当然,4年加1天,实际上使回归年多了近45分钟,积满128年左右就会多出一天,到积满400年就会多出3天。这就会用规定闰年的方法来解决。

太阴历又叫阴历,也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它的特点是每个月的平均长度等于或接近于“朔望月”,一年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计有354天。

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做朔望月。观测结果表明,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有时长达29天19小时多,有时仅为29天6小时多,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

今天我们阴阳历都用,使我们的生活既能与时俱进,又能使传统得到延续。

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又称为阴历。虽叫阴历,但实际上还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X运动)的变化特征指定而成的。其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节气。而节气如果也算历法的话,就是完全的太阳历。节气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位置有关,和月球无关。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历法中,唯一既照顾到太阳历,又照顾到阴历的历法。是汉朝初期初步定形,而后到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了更好的与世界交流,便采用了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西历后来的世界通行,成为公历,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阳历。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是古罗马人向X人学得,并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兴起而传播于世界各地。

在实际上历法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但随着全球各国之间开始进行融合,历法的统一就是时代的趋势。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既要与国际接轨,也要不忘初心,毕竟到现在为止,农历不仅能指导农耕,更主要的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计时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阳历是农历吗还是阴历.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