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X学与儒家思想的不同(王阳明的心学和孔子的儒学的区别是什么?)

网友提问:

王阳明的心学和孔子的儒学的区别是什么?

优质回答:

一直以来,儒家是中国思想的主流。“儒”字是“文士”或“学者“的意思,儒家的发展历程有:孔子创建了儒家;孟子的儒家理想主义派;荀子的儒家现实主义派。

新儒家有:周敦颐、邵?、张载的宇宙发生论;程颐、朱熹的程朱理学;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

纵观上下五千年,中国出现了两个半圣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那么作为其中两个圣人,他们的学术即王阳明的心学和孔子的儒学有什么区别呢?

1.首先看下他们的主要思想。

孔子儒学的主要思想有:正名、仁义、忠恕、知命。王阳X学的主要思想有:心即理、知行合一、明明德、致X、正事、用敬。

2.治国方略上的区别。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而王阳明则主张“心即理”。

孔子的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主张用外在的标准,如社会的道德准则、礼教,或是否履行了自身的义务来约束人民。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X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礼治”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而王阳明则主张心即理,他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根据王阳明的说法,没有心,也就没有理。心是宇宙的立法者,也是一切理的立法者。

王阳明强调“X”、“明明德”。“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炢惕恻隐之心”焉; 这便是“X”,不假外求。

王阳明的心学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内心上,时刻在内心上用功致X,这样就减少了受外界影响的烦恼。而孔子的儒学则要求每个人按即有规则做应该做的和必须做的事。如果做的事出于非道德的考虑,即使做了应该做的事,这种行为也是不被认可的。

3.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区别。

《论语·里仁》中有一段,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为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为恕。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要使X时刻关照着人的行为和心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X。

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更关注的是他人。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的是自身的X。

4.中国文化两次大的变动。

第一次是孔子让学问不再被X把持,实行“有教无类”。

第二次是王阳明传承弟子更加“有教无类”,但更进了一步,连贩夫走卒也能根据心学让自己心灵进步,依据心学的方法和道路寻求幸福,不再因为客观的环境而困扰。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

而王阳明从学习朱熹的理学开始,“格竹子”失败后,确信朱熹的“格物致知”有问题。他没有在一条路上走到黑,所以才有了后来惊天骇俗的“龙场悟道”,创立了心学。

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新儒家是儒家、佛家、道家、道教的综合,从中国哲学史的观点看来,这样的综合代表着发展。王阳明的心学代表了儒学的生命力,在儒学的基础上传承,著有《传习录》。

各位看官,你们对王阳明的心学和孔子的儒学的区别又有什么想法呢?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其他网友回答

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面对的时代问题不同,缺啥补啥,因为缺的东西不一样,所以解决方案不同。

孔子身处战国,主要问题是“治乱”,人心不古、礼崩乐坏带来的世道大乱

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民生痛苦,主要问题是“治乱”,所以孔子针对性提出“仁(仁爱他人)、义(帮助他人)、礼(遵守社会伦理和政治秩序)”的儒学核心,这些主要是对国君、君子(X和士阶层)提出的希望和要求,背景正是当时的社会精英之间或对待小人(黎明百姓)时不仁、不义、不守礼。

王阳明身处盛世,主要问题是“治心”,理学僵化、文人堕落带来的对未来的危机感

明朝中期,虽有内忧外患,但仍属太平盛世。主要问题一是作为儒家主流、科举显学的朱熹理学暴露出僵化、保守、封闭的严重弊端,连带着文人官僚阶层的普遍虚伪堕落,二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动摇了传统观念,淳朴社会风气开始转向利己逐利、贪欲奢靡,“存天理、灭人欲”的高调失去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王阳X学提出三个核心对策

1.致X,即自我把握每个人本有的内心道德意识。针对当时很多文人精英丧失X、被X奴役

2.知行合一,就是要将所知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汇合一。针对当时很多文人官僚人格分裂,人前大唱高调,满口仁义道德,人后男盗女娼,无恶不作

3.心即理,人人皆可超凡入圣。只要坚持致X,知行合一,每个人都能成为圣贤。针对理学文人对道德评价、文化创造、教书育人的排他性垄断,这时候道学已经变成了“伪道学”,君子、小人已经变成道德标准,被理学门徒常常用它来戴帽子、打棍子。

这X切中了南宋以来朱子理学的要害和文人官僚体制的弊病,是造就健康人格、健康机制、健康社会的良方,特别是第X若能打破儒家对思想的禁锢,科学等近现代文明未必不能在中国率先开花结果,其功业不亚于文艺复兴。

但是这却严重威胁了儒家理学垄断利益集团,所以心学一直被视为“邪说”、受到围攻,长期弱势甚至传承断绝,中国失去了摆脱近代落后挨打局面的机会,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其他网友回答

看到许多朋友回答这个问题,小编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给大家一点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做一了解。

阳X学和孔子的学说,最大的一点区别在于:孔子的思想中“仁”和“礼”这两个核心概念没有明确的关联,而到了阳明那里,阳明则弥合了“仁”和“礼”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阳X学的精髓之一。

了解儒家思想的朋友都知道,孔子的思想中,“仁”、“礼”是两个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论语》一书中,“仁”出现了109次,“礼”出现了74次,算得上超高频词汇。孔子对“仁”的解释有各种不一的内容,“博施济众”、“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居处恭,执事敬”、“刚毅木讷”、“恭、宽、信、敏、慧”等等都是他对“仁”这个抽象概念的解释。

然而,在这众多的解释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颜渊的回答“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个回答中,孔子明确的把“仁”和“礼”联系在了一起。

所谓“克己复礼”,不是后世理解的压抑人性的意思,而是要控制、克除个人心中过多的私欲。孔子的意思是讲,一个人,如果能够克除自己内心过多的私欲,那么就达到了“礼”的标准,这样,就实现了“仁”。(孔子时代的“礼”并非我们现在理解的礼貌的意思,当时的“礼”,是各种道德规范、社会制度、社会秩序和规则的总和)。

孔子紧接着又讲了“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个意思很明显,能不能实现“仁”,是每个人自己就能把握的事情,不需要靠别人的监督、督促,换句话说,也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制度(即“礼”)约束。

这么看起来,不难发现,孔子讲“仁”和“礼”是有关联的,但是具体是什么关联、怎么关联的,孔子没有继续深入,这就为后世的儒家留下了空间和余地。

而阳明的心学,就是用一套非常完善而且精致的理论弥补了这一部分,这就是阳明的心学和孔子思想的区别。

阳明对此部分的解释是用X呈现完成的。

“致X”是阳X学的关键内容。他所谓的X,就是天理,就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自然法则。这一自然法则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也就是X人人都有。之所以有些人身上没有体现出来,是被心中过多的私欲蒙蔽了X。

所以,心学的功夫不是向外求的“格物致知”,而是反求诸己,向内求,反观自我的内心,只要能够克除内心过多的私欲,X就能够自然呈现,这就是“致X”。

对照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一个人,如果能克除内心的私欲,达到了“礼”的标准,天理就可以自然呈现,而这种自然呈现的“天理”,就是“仁”。这就是阳明对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入发展和补充。

当然,儒家思想也有不同的流派,各个流派对这一内容的解释也不尽相同。王阳明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致X”、“知行合一”,在当时理学僵化的社会背景下,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和我们一起走进经典之门!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儒家文化是孔子思想的集成。是以仁为核心。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学派分三个层面,儒学、儒家、儒教。

儒学是一种学说。儒家是一个阶层。儒教是一种信仰。

王阳明的心学应该是作为儒学的一个学派。它的宗旨在于 致X。是一个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心学在于强调生命的过程。是中国的圣人学问开始哲学化。或者说是新儒学的诞生。

儒家的根本是在于成圣,而王明阳的心学是哲学学术。

其他网友回答

自古文人多媚权。

尤以孔圣人为甚,可谓始祖焉。

方孝孺其为异类乎?历来被”大学士”们所讥讽,何人之悲哉?!

方孝孺虽是儒家学派,忠君之心可敬。然,其不畏X,宁被斩十族也还尊心而行,实是心学之行径。

吾之所敬者,非其忠君之心,而是其尊心而行者也。

自程朱之后,儒家功用,只剩构陷民意之一途尔。幸而,王阳明一派,倡X说,以启民智,正民风,无畏权势,尊心而行,当可称人间正道焉。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X,为善去恶是格物。”

由心学四句诀可知:心学之所求者,知X也。

心学之所用者,致X也。

当知阳明之意:知X,可谓圣人心。

致X,可谓圣人事。

知X而后致X,可谓圣人焉。

是以,心学兴,国家皆循X而治,则必是百姓之福也。

然则,愤而慨者:孔圣人驾乘着历史的战车,承载着儒家学说而大行其道,阳明一再被辗压,几近消声矣。

何故也?

盖因儒家之所以兴者,”忠君″也。

心学之所以废者,“尊心”也。

忠君,则媚权。媚权,则忠君,则天下无争焉。

是以,儒家兴,可以粉饰太平,实是君臣之所欲者。

心学兴,则百姓必有义士,则百姓必有义举,则君臣不可妄为也。实是君臣之惧者。

始知兴废焉。

一一一@五莲初音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阳明的心学和孔子的儒学的区别是什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