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李煜拼音版(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

乌夜啼李煜全首注音版?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拼音版注音:

  zuó yè fēng jiān yǔ , lián wéi sà sà qiū shēng 。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zhú cán lòu duàn pín qī zhěn , qǐ zuò bù néng píng 。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shì shì màn suí liú shuǐ , suàn lái yī mèng fú shēng 。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zuì xiāng lù wěn yí pín dào , cǐ wài bù kān xíng 。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全文翻译: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 。

  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全文是?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①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④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乌夜啼李煜赏析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赏析:

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乌夜啼李煜

《乌夜啼》这首词写于北宋时期,即南唐灭亡之后。李煜在被囚禁时,经常遭受宋帝的监视和 呵斥,他不敢在词里直抒胸臆。这首词描写春残花谢的自然景象,借以喻指国破家亡和人生失意的无限仇恨。

李煜所著《乌夜啼》全文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