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宋代佛印与苏轼的故事哪些是真的?
优质回答:
是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哦,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
黄州在长江北岸,要到对岸的归宗寺,必须渡江。现在,我们趁苏东坡的佣人搭船过X时候,来研究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
其人之计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这就是苏轼与佛印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有一次,佛印禅师和苏轼在打坐,结果坐着坐着,苏轼就问,他说你看看我这个样子像什么?佛印禅师一看就说,我看你这个样子很庄严,就像一尊佛一样。苏轼听了就很高兴。结果过了一会儿,佛印禅师就故意问苏东坡,他说你看看我这个样子像什么?苏轼一看,佛印笑嘻嘻的,袈裟还婆娑在地,于是他很不客气地说,我看你这个样子,简直就像一堆牛粪。这个禅师听了之后,也微笑了一下,没有作声。
结果经历了这件事之后,苏东坡特别高兴,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和他的妹妹苏小妹分享。他说,妳看平时我和禅师在一起都说不过他,都让他占便宜,但是今天我赢了,我占了便宜。苏小妹就问,她说佛印禅师那么有智慧,你占了什么便宜,说出来我听听。苏东坡就说,妳看我们俩今天打坐,我问他我像什么,他告诉我,我很庄严,简直就像一尊佛;而他问我他像什么,我告诉他,简直就像一堆牛粪。这不是我庄严,而他不庄严吗?苏小妹听了之后就笑了,她说,哥哥,哥哥,你这一次又输了。为什么输了?因为佛印禅师他的心地清净、慈悲,他的心中有佛,他看谁都是一尊佛;而你呢?你的心地肮脏,把那么慈悲、清净的禅师都看成是一堆牛粪了,这恰恰说明了你的心地太肮脏了。苏东坡听了之后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境界还是差得太远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看别人的行为,都是以自己的有色眼镜去看的。当我们戴上了一个黄色的镜片,我们看这个世界的人、事、物都是黄色的;我们戴上一个黑色的墨镜,我们看这个世界的人、事、物全都是黑色的。所以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己这个心,是不是刻薄,还是很平和。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境界问题,佛印从佛学角度讲,出发点就占了优势,东坡诙谐落了下层。你眼中有罪恶,说明你关注罪恶。你眼中有美好,说明你关注美好。发现别人的缺点,只能说明那个缺点在你身上产生过影响,或曾经属于你,或你被那个缺点伤害过。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记载,纯粹单纯的民间传说。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苏小妹也是历史上不存在的,苏轼只有一个弟弟苏辙。
这个故事你讲的好象不太对,
一次,苏轼与佛印在一起聊天,苏东坡突然问佛印“你知道你坐在那里让我想到了什么?”佛印说不知道啊。苏轼说:“大师呀,您坐在那里就象像一砣屎。”然后哈哈大笑。佛印看看苏东坡,却说:“苏学士,您坐在那里俨然是一尊佛。”
前面后面的都一样。
苏轼不会这么低级趣味的,呵呵!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牛粪的故事有古书记载。
明代徐长孺所著《东坡禅喜集·佛印问答第九》中的《马上谈》,原文为:苏东坡与佛印出城X。佛印谓坡曰:“尔在马上十分好,一似一尊佛也。”坡答曰:“尔穿一领玉袈裟,在马上好似一堆太牛屎也。”印云:“我口出佛,尔口出屎。”随从人呵呵大笑。
关于苏轼和佛印逛寺庙的故事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描述如下:一天苏东坡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进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一般认为能伏怪降魔,放在门口当然是把守大门的。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噢,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
“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
佛印说:“你知道,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
关于鸟的故事
《苏东坡传》中描述:“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在苏轼自己的《东坡志林》中没找到与佛印的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宋代名士苏轼与得道高僧佛印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吟诗作画。
有一天,两个人又一起打坐。苏轼笑X对佛印说;你看看我现在这个样子像什么?佛印爽快的说;我看你像一座佛像。苏轼听后开心的大笑,随后说那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佛印问你看我像什么?苏轼回答说我看你坐在地下好像一滩屎。佛印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并不在意什么。
苏轼的妹妹得知这件事后笑着对苏轼说,人心里想什么眼里就会见到什么。苏轼听后很是信服急忙点头妹妹说得甚是有理。正如互联网高速发达的现代,对网络的争议也是见心见性。对微信用户间对发不发朋友圈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见智,其实这所有的看法都出于你的心,这与发与不发没多大关系。凡事抛开事物的表象看事物的内在,能够时常观心内省的人很可贵。
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为生活 ,为责任 ,为梦想,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轨道上,似陀螺一样旋转着。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我们奔跑疲惫的脚步,安静下来,重新回归到光阴的源头。静下心来观观自己的内心。同时也给自己的心灵洗洗澡,更要问问自己的心真正需要些什么。滋养我们的心总比花高价买一些效果并没有多大效果的化妆品更划算些。用真 善 美来孕育自己高傲的风骨,独立行走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有别与这个世界的污浊,清清爽爽的度光阴。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虽然已经久远,但是这故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远的。拥有一颗阳光般纯净的内心,永远会是我们今世的一笔宝贵无形的财富,这财富是任何人夺不去的。它会伴随我们人生的使末,不曾背叛不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