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教材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谈谈如何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优质回答:
教材改革,提升阅读能力是必然。我认为:阅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呢?我的建议是——
一、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没有兴趣的阅读是辛苦的。
1、空间选择
小孩子是可以引导的。我们家一开始就是带去图书馆,当孩子看到一X同龄人在阅读的时候,他觉得很好玩,也就拿起书来读。
在家也可以布置一个阅读角。不需要特别大,可以用点心思,突出阅读特色。我的实践证明仪式感很重要,当一家人坐在那里各自捧着书的时候,孩子很快进入角色。
2、读物选择
如果是年龄比较低的,建议从绘本开始,可以是有字的绘本或是无字的绘本。如果可以,无字绘本我更加推荐,那是锻炼孩子想象力和表达力的最佳工具。当然,起初家长还是应该陪着阅读,再逐渐放手。
不用担心孩子的阅读收获,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会逐渐过渡到拼音读本、带拼音的文字读本、纯文字读本。
我家孩子也是从绘本开始,几年的时间,他已经转移到各种小说上去,天文地理、人情风俗、流行经典……无一不涉足,因而视野开阔知识面比较广。
3、活动配合
为了增强孩子的兴趣,多开展一些关于阅读的活动也不错,同时也可以是换种方式检查孩子阅读的情况。比如阅读分享、演讲、词语接龙等等。
孩子看得下也说得出,这就是收获。
二、注重阅读方法。
很多人反馈说“想看书看不下”“努力看看不懂”,然后就把它归结到不认真,静不下心……其实这都是对于阅读的误解。如同做一件事,没有讲究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阅读也一样。
1、从喜欢的书入手。
“因为爱,所以爱。”面对喜欢的东西往往会付出更多。阅读喜欢的书本,专注力也不一样。例如看故事书和工具书,前者有情节会被深深吸引,后者很多是理论知识,很容易干燥乏味。再比如孩子和父母同读经典或二次元作品,情况肯定不同。
2、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的训练非常重要。有的人一目十行并能深深记住,有的人一字一字的读却记得不牢。这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阅读速度的训练不同。
速度的训练从眼睛的高度集中开始。眼睛快速移动,扫视全文、抓标题、看关键词……同时启动大脑思考协调能力。这样训练一段时间,阅读的速度及专注思考能力都会大大提高。
3、采取多样化阅读。
阅读的内容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可以默读、跳读、朗读、背诵、接读……古诗词、古诗文、优美词句、重要信息建议大声朗诵出来;推理、思考等逻辑性强的文章适合默读;有趣的、问答的、可笑的、讨论的……此类内容可以提问着阅读。
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大脑在运转的过程,阅读的同时能进行深入思考与践行,这样的阅读才真正锻炼了能力。除此之外,还建议——
1、多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书常读常新,每读一次总有不同的收获, 这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根本办法。
2、复述
用简洁中肯的语言把内容复述出来。
3、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梳理文章的章节脉络,帮助记忆和理解。
总之,提升阅读能力不是一两天的事。而循序渐进,科学地锻炼,坚持下去,必定受益终生。
其他网友回答
多读,博采之,多思,深析之,多交流,多总结答题方法,技巧!
其他网友回答
语文,是最难学好的一个科目,也是见效最慢的科目,也是对教师功力要求最高的一个科目!
而学好语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阅读。学语文不阅读,再多的刷题和应试技巧也就不了你!
阅读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更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等到上小学,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爱上读书。一般而言,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习如何去阅读,二是如何通过阅读去学习。
语文学习是需要循序渐进,不断练习,最终才能熟练掌握这个技巧,从而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其他网友回答
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更加鲜明,因此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很多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很大的一个弱项。不管是课内阅读练习还是课外阅读练习,学生都看起来很茫然无措的感觉。那么到底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呢?这已经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感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用词精美、语句生动,这些优美词句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的文字变成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比如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很投入,兴趣盎然,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达到喜欢阅读的目的。
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
全国著名特级老师,初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X颁发的X特殊津贴的 于永正先生,在宜春举办的“小学语文全国名师才艺展示会”上,发表了一篇专题报告:《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中有一点提出:中学老师期盼什么?即留下能力,其中就有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朗读能力越强,阅读的理解能力也越强。朗读培养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低年级阅读教学尤其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新课标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好习惯。喜欢阅读,经常读书。”
正确朗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普通话,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清楚(声、韵、调读到“位”),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多音字、儿化音及“一”、“不”、“啊”等字的变调、变音要读正确。教师可用范读、领读、指名读等方法训练学生朗读,从而达到正确朗读。 流利的读,是指读得流畅,不中断,不读破句子,并根据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低年级学生朗读经常出现唱读或一字一顿地读,有时因心里紧张出现丢字、加字、读错字的现象。应指导学生先用眼睛看字、词、句,分清每个句子中哪些字是单音字,哪些字组成的是词。整段中哪些句子用哪种语气读、哪种语速读。 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地基础上,能准确读出词语、句子重音;能正确处理语法停顿,语速合适,节奏自然;能读出不同语气。比如:升调,表示疑问。降调,表示陈述、肯定、感叹等。平调,表示庄严、悲痛、冷淡。曲调,表示幽默、含蓄、夸张、惊奇。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训练和指导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基础较差的学生朗读时可能出现读错字音、读破词语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掌握生字生词,朗读的要求着眼于正确流利。有些学生虽然能比较流利的朗读,但却读不出感情来。对于前一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形象、意境,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进行停顿、重音、语速等朗读技巧的指导。这样,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克服方言对朗读的影响,逐步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好习惯。有了良好的朗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爱读书、常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学到知识、表现自我、得到享受、获得成功的手段,为将来奠定基础。
三、读书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读书后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X。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四、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圈画批注的方法,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等。
如: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
五、培养学生多写读后感并对文章做出评价。
阅读后不仅要鼓励学生阅读后的感受,而要多写多后感。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作出评价,说说你喜欢或讨厌、反对或支持等的原因,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当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后,说说自己对这篇章文一些看法,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写会更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
这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三方面共同努力,我女儿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每天在学校都会给她们讲故事读儿歌,再让他们自己学着读,放学后会让他们在家和父母一起读书打卡讲故事,每天都要学会自己独立讲一个故事或者儿歌,时间长了她不自觉的就认识了很多汉字,讲故事也是声情并茂的,我觉得老师这个办法特别好,既能提高他的阅读力,又能认识许多汉字,对学习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多读一些书总是好的,可以多增长见识,如果让孩子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