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的题眼是(诗歌鉴赏诗眼题的答法)

网友提问:

所谓“诗眼”,其实就是一首诗里的一句切题的点睛之笔,是吗?

优质回答:

五官端正,面若桃花,当然就有吸引力了,谁见了都喜欢。然而眼睛,便是传神发光之亮点。

所谓的“诗眼”,顾名思义,就是一首诗的眼睛,他是全诗最传神、最精美的亮点,最能体现诗人的艺术情感和诗歌意境,从而能与读者引起共鸣而茫若身处其中,流连忘返,百看不厌。

它可能是一首诗里面的某个字,某个词语,也可是某句诗。其实,每首诗都会有“诗眼”,下面就以字、词,句三种“诗眼”的表现形式举例说明一下。

一,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中只隔万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诗用一个“绿”字,即写出了春天的美好,又写出了诗人内心对政治和谐的期待,以及对家乡那种田园生活的向往,“绿”字就是“诗眼”。

二,唐代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X思不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用“得意”一词,诗人情与景会,笔随意行,使全诗意境归于一点,既生动又充满豪气。“得意”一词便是“诗眼”。

三,唐代李绅《悯农》二首里的第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描绘的是正午时分,农民还在烈日下劳作情景,一滴滴汗水就象一粒粒粮食,然而又有几个人知道那是农民用辛苦和汗水换来的呢?在这首诗里,一句“粒粒皆辛苦”就是这首诗的“诗眼”。

所以说,所谓“诗眼”,并不单单是一首诗的一句切题点睛之笔,也可以是一首诗的一个字、或者某个词。

最后,哆嗦一下。我们平时阅读或写作的时侯要学会找“诗眼”,学会用“诗眼”。这样就能提高自己的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写诗、论诗很讲究“诗眼”。所谓’诗眼’,就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它在诗中通常起到一字点睛、全篇生辉的重要作用。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是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意思是说,春风一吹,长江南岸的大地苍翠葱郁,生机盎然,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一个“绿”字点睛,全诗顿时生辉。这个“绿”就是诗眼。“诗眼”用字,常常花费诗人许多功夫,确实凝结着语言的精华。

《泊船瓜洲》一诗,是诗人路过瓜洲怀念江南的住所而写的,在草稿上,最初是“春风又到江南岸”,诗人以为“到”字用得不好,改为“过”字,觉得不行圈去,而改成“入”字,随即又改作“满”字,这样反复修改了十多遍,最后才定为“绿”字。一字之改如“画龙点睛”,使诗境更加鲜明。诗人这种反复琢磨认真“炼字”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诗如此,作文亦然。

其他网友回答

一句诗中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是解读古诗的一把钥匙!

1:所谓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和最能表达诗的意境的字。用以表达诗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关键所在,是整首诗的精髓,这个字或词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才得出的,也是一种“炼字”,读者找到了诗眼就等于掌握了诗人的情感。

2:例如:杜甫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落就写的生动传神,这首词通过描写凄凉的落日和一缕缕孤烟。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落和直就是这首诗的词眼。

3:要想找到诗眼,就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诗眼”,其实就是一首诗里的一句切题点睛之笔,是吗?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字眼)。或者说,诗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的字。

X诗眼,捕捉最佳信息,深入挖掘诗词意蕴。

诗歌的特点是高度简洁凝练,因而它的语言更是高度个性化,经常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等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在诗词的语味中,要善于寻找最明亮的那颗珍珠,即警句,这是不可忽视的。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警策之言俗称诗眼,它是诗中最凝练、最精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字句,最理清诗词脉络的盘节,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能X诗眼或是文章的关键字句,就可以带动全篇,完成对诗作的欣赏。

而“诗眼存在于中心句或出现在标题上,常表现为动词、形容词或副刊词等形式”。如何品析诗眼?

一、品析诗眼应知人论世。如:《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和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有何作用?读这两首诗必须了解当时背景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我们不了解创作背景,就不可能准确把握。

二、品析诗眼要联系诗中的形象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柳宗元的《江雪》,《江雪》本诗诗眼应为”独”字。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

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X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

总之,”独”字笼罩全篇,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堪为诗眼。大家非常熟悉的;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还流露出作者经历第一次罢相之后,虽被再次征召回朝,但不能不产生的重重忧虑,丰富的表现力,也十分生动的确让人称道,难怪王安石不厌其烦,易”十许字,始定为绿”。

三、品析诗眼要仔细体悟修辞和表现手法。例如《题玉泉溪》

红数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诗中”弹”字精练传神,写出了溪水声,富有音乐性,以动写静。将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静。同时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玉泉溪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

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和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比较不难发现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X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怎样去锻炼诗眼、词眼呢?

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

如“孤灯然(燃)客梦,寒件捣乡愁”(岑参),“危峰入鸟道,深谷写(一作“富”)猿声”(郑世翼),“万里山川分晓梦,四邻歌管送春愁”(许浑),“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章孝标)。

因而主张五言诗要在第三字上着力,七言诗要在第五字上着力。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

五字句与七字句的节奏多作上二下三与上四下三,如“孤灯——然客梦”与“万里山川——分晓梦”。而意义单位又往往与节奏单位相统一,在五言诗的完全句中,常常上二字是主语,第三字是动词所在;在七言诗的完全句中,常常上四字是主语,第五字是动词所在。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因而自然成为锻炼字眼的重要对象。

但若把诗眼定死在五言诗的第三字、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则又未免偏颇。原因在于,诗句的语法结构多种多样,并不都取上述完全句的格式,而诗眼也并不局限于动词一个类别。“身轻一鸟过”、“白玉堂深曾草诏”,便是不受诗眼在第三、五字说法局限的例子。这在词里,句于参差不齐,句法千差万别,当然更无从咬死第几字方得为眼,所以“绿肥红瘦”(李清照)既不妨以二、四字为眼,“宠柳娇花”(前人)又不妨以一、三字为眼。

应该说,锻炼诗眼、词眼,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条例可循。有的诗词本来无需在字眼上追求,如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病后初见的春色,已是形神毕肖,就无需乎再加炉锤之功。

韦庄的“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技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意境浑成,也就不必要再在字眼上煞费苦心。如果是有待锻炼的字句,那么,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刘勰说得好:“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文心雕龙·章句》)字句之所以需要锤炼,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全篇的整体美。

如果不能在宏观的背景上斟定字眼, 就会象作画的人“谨发而易貌”(《文心雕龙·附会》),头发惟妙惟肖,面貌却走了样。明代诗论家谢榛无视篇意而轻改古诗字句,难免招致非议。

他认为谢朓的“澄江净如练”(按“净”应作“静”),“澄”、“净”字意重出,意欲改为“秋江净如练”。殊不知这是一首写春天的诗,下一句便是“喧鸟覆春洲”。忽春忽秋,颠三倒四,还谈得上有什么诗意呢!在意辞关系上,前人是有过不少精辟的见解的。《文镜秘府论·南卷》提出“精练意魄”。

杜牧《答庄充书》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这些与刘勰所说的“振本”、“知一”都是同一个意思。韩愈帮贾岛推敲字句,正是从前后句文意的关联上选定“敲”字的。王夫之认为“’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若即景会心, 则或推或敲, 必居其一。”(《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看似有理,其实是架空立论,未能从贾岛原诗的情景去判定选用“敲”字的妙处。

其他网友回答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

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尽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诗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以下是几种典型作用:

[1]用以翻出新意。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2]借以增添情趣。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3]靠它增强形象性。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是取”抹””连”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4]有的诗眼关乎诗意的精确。如一首咏早梅的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梅。”若将”数”改为”一”,”一枝”与”早”丝丝入扣。

诗眼犹如人眼最为生动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