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香菱换上了袭人的裙子,有什么深意吗?
优质回答:
红楼第62回,香菱、芳官、蕊官等四五个人,在草地上玩耍,香菱找到了叫作夫妻蕙的花,被旁人取笑,说她因为薛蟠出去了大半年,这是想汉子的节奏,因此将蕙也扯上夫妻的说法。
香菱一听便起身与荳官打闹了起来,一不小心二人滚到了水洼里,香菱的裙子便湿了。正在为难之际,恰好宝玉这位护花使者出现了。他说袭人也有一条裙子,和她的一模一样,可以将袭人的那条换上。
就这样,香菱换上了袭人的裙子,而且还是一模一样的。香菱换裙这一行为究竟有何深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暗示香菱与袭人相同的人生观
两条裙子一模一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二人类同的命运。这种同向对比式的写法,也是曹雪芹的常用笔法。
香菱幼年时期被人贩子拐走,长大后一人被卖两次,冯渊因她而死,薛蟠因她而出逃到京城,最后算是被卖到了薛家。同样,袭人之所以进了贾府,也是从小就被卖了。在贾府,她先后服侍过贾母、史湘云,再到贾宝玉。
因为都有被买卖的人生经历,相对来说,她们二人心中的归属感不在亲生父母之处,而是更加强烈的钟情于买主之家。
比如,香菱被问起亲生父母以及原生家庭情况,她一概说不知道,当别人替她难过时,她自己倒觉得没什么。相反,在第16回,薛蟠被柳湘莲暴打后,她倒哭得眼睛都肿了。
再比如,当袭人听到家里人想为她赎身时,她死也不愿意回去。这实际上并不符合常人思维,但这正是她重视买主之家的强烈表现。更离谱的是,在小说第6回,她就急急地把自己交给了贾宝玉,算是为日后成为宝玉的小妾赢得一些筹码。
由于被买卖,香菱和袭人有着相同的人生观,那就是视买主为再生父母,死都不愿离开。这也可以说是两条裙子一模一样的深意之一。
出奇一致的婚姻观
香菱长相与宁府蓉X奶秦可倾有得一比,薛蟠当初也是一时看上她的美貌,因此闹出了人命。香菱进了薛家,并没有马上成为薛蟠的小妾,而是作了薛姨X侍女。后来在薛蟠的一再哀求下,薛姨妈才将香菱给了薛蟠,并正式摆了酒宴。
这样的经历,袭人也有。袭人原呆在贾母身边,也是作一名侍女。后来为了出人投地,投靠了王夫人,并被王夫人亲点为宝玉的隐形小妾。虽说二人没有举行仪式,但早已有夫妻之名。
从贾府里的规矩,可以X出当时的社会风俗,就是流行从府里少主子的丫环当中,选取一位作少主子的小妾,可以说这是X通行的作法,赵姨娘X也是如此。
香菱与袭人,同作为侍女,她们所走得婚姻路线都是一致的,只能做小妾,做不了正妻,她们的身份背景决定了她们的婚姻。她们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多半受制于正妻。
比如,薛蟠在娶了夏金桂之后,夏金桂对香菱的百般X,最终至死。袭人之所以站队薛宝钗,也是因为薛宝钗和她有着相同的价值观,这也恰恰说明,薛宝钗作为正室占据着独挡一面的地位。
类同的人生结局
香菱一生命运坎坷,从小被拐卖,如果当初卖给冯渊,相信她的人生必是另外一番景象。但命运偏偏让她误入歧途,跟了薛蟠这只大头虾,而且此人男女通杀,喜欢漂亮女孩,也喜欢俊美的青年,不然也不会挨了柳湘莲的打。
跟了薛蟠也就算了,还来了一个夏金桂,偏偏夏金桂又不是省油的主儿。香菱在她的折磨下最终殒命。
再看袭人,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长大,但事与愿为,她被卖进了贾府。进了贾府后,曹雪芹又说她这个人有一个痴处,她这个人跟了谁,便心里只装着谁。
跟着贾母的时候,心里只有贾母,但她却不能像鸳鸯那样守着贾母到死。后来跟了宝玉,她一心想着当小妾,心里默认并支持薛宝钗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但同样,当贾宝玉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时,心里装的是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玉更加看重的却是晴雯。
薛宝钗倒是成了贾宝玉的正妻,但贾宝玉没有给她机会,出家而去。袭人就更不用说了,末了还被赶出了贾府,看在宝玉的份上,蒋玉菡娶了她。
从香菱和袭人两人的命运来看,正好切合了墨菲定律。一件事会产生两种结果,她们二人都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而是向坏的一面奔去,最终都成为一种悲剧,特别是香菱。
贾宝玉的X
贾府里的男姓,从上至下,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皮肤淫滥。说到贾宝玉,曹雪芹给了他一个特别的身份,用以区别他与淫滥男性的不同之处,就是X。
所谓X,用警幻仙子的话来解释就是,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所以,在贾宝玉的身上表现出对世间女孩的博爱情怀。看着谁都喜欢,觉得每个女孩都应该得到最好的照顾。
比如这些经典场面,龄官划蔷、平儿理妆、晴雯撕扇等,还有就是香菱换裙,这些名场面都有贾宝玉的参与。更为有趣的是,他希望自己死后,能用女儿们的眼泪埋葬自己。
香菱换裙的举动,也是满足宝玉X的表现之一,他没有想到自己还有机会与香菱如此的亲近,特别是香菱在换裙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女儿娇羞之态,极大的满足了宝玉的X心理。
此外,香菱之所以换裙,是因这裙子沾染了污水,从之后的情节来看,也是暗示香菱的命运将再一次被迫改写。即使更换了裙子,还是一模一样,人生命运还是一样,一样陷入婚姻的是非当中。
综上所述,香菱换裙,一件小事写出多方面的内容,可谓一箭多雕。
其他网友回答
文学大师曹雪芹用华美的词句,周密的构思,铸就了文学巨制《红楼梦》。随手大笔一挥,引起了从清代民国直至今日很多名流大家的评论。甚至组成了红学研究会。
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各种溢美之词不胜言表,各种猜测纷纷出炉。好象曹雪芹是什么政治大师,文学大师,甚至社会,伦理学大师。
不得不承认,曹雪芹确实有两把刷子,能够用精美的词语,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人物描写等手法把一部反映X家庭兴亡衰落的《红楼梦》演绎得淋漓尽致,实属难得。自古至今,也确实没有几人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像题主提出的问题,即花袭人与香菱换衣一事也提出置疑,认为作者在这里这样描述有什么暗示,确实有点无中生有,或小题大作。
香菱衣服弄脏湿透后,是没有办法在人前走动的。尤其不能被有身份的主人看到,在那个时代,那个家庭中是不允许下人这么做的。正巧袭人有一条与香菱一样花色的裙子,并借给香菱穿,这完全是一种巧合。这只能说明袭人为人宽厚,助人为乐。她这样做,的确给香菱解了围。以后,能发展的也只能是香菱必怀感激之心,时时处处想法答谢袭人。但是以袭人的身份和地位,也确实是不需要香菱有什么报答的。
在这里,曹大师随便那么一写,我们也只那么一看。不必要猜测有什么暗示。正象我们穿着一件名牌时装,出去碰见穿同一品牌衣服的大哥,难道还非要找出与其人有什么缘份与联系么?
世上不论什么事,大可不必那么认真,也不可怀疑一切,劳神劳心,又有何必呢?
如果你有丰富的想象力,又有一手象样的写作能力。也可以借此为由,撰写出另一部《青楼梦》,让后世名流也去研究探讨,也是可以的。
以上尽是个人意见。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指教。鄙人定当虚心以待,更深入地学习和领会。
谢谢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贾宝玉生日那天,家里的长辈们都不在家,当家人凤姐病着,虽有李纨和探春X家事,但大观园的环境却宽松得多,又恰逢薛宝琴、邢岫烟、平儿的生日和贾宝玉也在同一天,这一天热闹非凡,不仅小姐们无拘束地喝酒取乐,就连丫头们也开启了狂欢节。
《红楼梦》六十二X目是:“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前半回写湘云喝醉酒躺在石板上睡着了,芍药花落满一身;后半回写香菱的石榴红的裙子被水污了,贾宝玉很怜香惜玉,让袭人把还没有穿过的一条一模一样的红裙子送给了香菱。
表面上看,这一细节写的是贾宝玉的多情,以能在香菱跟前尽心而欣喜,也写了香菱的娇憨:这事情你不要和你哥哥说。
但细思,香菱换上了袭人的裙子,却大有深意。
贾宝玉喜欢红色,喜欢穿红的女子。
贾宝玉住的地方,名“怡红院”,怡红院的牌匾上写的是“怡红快绿”四个字。怡红院子里是这样的:
贾政与众人进去,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贾政让贾宝玉题一个匾额,贾宝玉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故题名匾额为“红香绿玉”。元春省亲,把“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赐名曰“怡红院”。
宝玉更有诗: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宝玉的前身是赤霞宫神瑛侍者。赤是红色,赤霞就是红色的霞光。宝玉出生时衔的宝玉,“灿若明霞”,璀璨似明亮的晚霞。
贾宝玉的性格喜聚不喜散,自号“怡红公子”,住在“怡红院”,平生爱好:吃女儿唇上的胭脂,为姐妹丫头等淘制胭脂……
贾宝玉最喜欢“红妆”的女儿。去袭人哥哥家,他看到穿红衣的袭人两姨妹子,心驰神往。
他最爱的女子—-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绛”也是红色,“绛珠”就是红颜色的珍珠。黛玉在现世书中仅有的两次服饰描写,都是穿红的:
第八回黛玉“罩着大红羽锻对衿褂子”。
第四十九回:“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的鹤氅……”
而两次对比,宝钗的穿着则比较素雅,第八回宝钗的穿着“蜜合色绵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绵裙,一色半新不旧”,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浅黄白色曰蜜合”。这次薛宝钗穿的是浅黄白色系。第四十九回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这次穿的是青色系。
贾宝玉喜欢红色,不喜欢青色;喜欢黛玉,不喜欢宝钗。
宝钗把红裙子送给了袭人,袭人也丢失了红裙子
宝钗也是有过红妆的。
第六十二回,香菱说,这是前儿薛宝琴刚带来的,宝钗做了一条,她做了一条,那天才第一次穿,没想到就被豆官将她推倒积水污了。贾宝玉说袭人有一条和她一模一样的红裙子。
巧的是质地和样式都一样,过去大家小姐的衣服都是自家手工制作,还不走现在批量生产市卖的渠道,况且袭人正在孝中,断不会自己做这样一条红裙子,那这条裙子一定是宝钗送袭人的。
宝钗送袭人红裙子,一是想笼络袭人,为自己以后顺利进入荣国府作铺垫,二是她不喜欢红色无疑。
那么袭人拥有了这条红裙子,但最后也没有守住红裙子,冥冥之中袭人也把这条裙子送人了,而且是在贾宝玉的授意下送走的。
袭人失了红裙子,说明袭人最终也是和贾宝玉无缘。
薛宝钗本来有一条红裙子,她也想把这条红裙子留在怡红院,但是却被贾宝玉送走了,而且还送给了薛家人,也就是说把薛宝钗的红裙子退回了薛家。
贾宝玉喜欢穿红衣服的女子,但却有缘无份,不能娶她,但却一直怀念她、牵挂她,并且愿意为她丢弃家庭,遁入空门。
家庭给了他一段婚姻,给他娶了爱穿淡黄白色青色的女子,但是他不喜欢她,最终丢下了她。
本来拥有红裙子的袭人,也丢失了红裙子,最后被迫别嫁给蒋玉菡。
一条裙子,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实则在冥冥之中,映射了几个人的结局。
作者曹雪芹关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贾宝玉把薛宝钗送袭人的红裙子,送回给薛家人,或者映射如愿嫁入荣国府的薛宝钗,在贾宝玉出家后,可能像香菱妈妈似的,一个人的薛宝钗最后不得不依附娘家度日,吃尽白眼,在孤独中苦挨岁月。
其他网友回答
具有很深的含义。
第六十二回,是香菱在和豆官玩的时候弄脏了她的新裙子,换上了袭人的裙子。 这件事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在这一回的标题中指出的,所谓“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如果像以前一样,只理解宝玉和袭人对香菱的朋友关爱的话,那就太肤浅了。
首先,看看这条裙子。香菱的脏裙子和袭人的完全一样。巧合吗?所谓的:
宝玉道:“你快休动,只站着方好,不然连小衣儿膝裤鞋面都要拖脏。我有个主意: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他因有孝,如今也不穿。竟送了你换下这个来,如何?”
香菱的裙子,说明了,“这是前儿琴姑娘带来的。那个女孩做了一个,我做了一个,今天第一次穿。“薛家做裙子,宝琴拿来材料,宝钗香菱各做一件, 和袭人没什么关系,然而,碰巧袭人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多巧啊,也来自袭人和香菱的裙子。 事实上,这个巧不仅仅是裙子的巧合,还意味着另一个巧合。
其次,香菱其实是体会到了宝玉穿裙子的苦心。 所谓的:
香菱笑着摇头说:“不好。他们倘或听见了倒不好。”宝玉道:“这怕什么。等他们孝满了,他爱什么难道不许你送他别的不成。你若这样,还是你素日为人了!况且不是瞒人的事,只这告诉宝姐姐也可,只不过怕姨妈老人家生气罢了。”香菱想了一想有理,便点头笑道:“就是这样罢了,别辜负了你的心。我等着你,千万叫他亲自送来才好。”
香菱一句别辜负了你的心,说明也是痴人。呆香菱,呆者,痴也。痴人遇着痴人,如何不怡然自得?
第三,更奇妙的是,袭人也很开心 所谓:
袭人也是个散漫者。此外,她和香菱关系很好。当她听到这件事时,她打开包装,把它折叠起来。她跟着宝玉去找香菱。她还在那里等着。
袭人笑道:“我说你太淘气了,足的淘气出个故事来才好。” 香菱红了脸,笑道:“谢谢姐姐,谁知那起促狭鬼使黑心。”
”说着,接过裙子,一看,果然跟自己的一样 她叫宝X对着脸,用手把它解开,系上。 袭人道:“把脏的给我,洗干净了还你。如果你把它拿回来,也会问你是否看到它。 香菱道:“好姐姐,你拿去给那个妹妹吧。” 我有这个,不想要他了。“ 袭人道:“你真大方。” ”香菱忙道谢,袭人接过脏裙子走了 。
那么,香菱换成袭人的裙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正当贾宝玉和蒋玉菡交换汗巾来引出花袭人和蒋玉菡的婚姻时,贾宝玉想把史湘云的金麒麟送给卫兰若。这里香菱穿上了袭人的裙子,暗示香菱身份的改变,后来又担当了袭人的角色。 香菱袭人换了裙子,和宝玉偷埋夫妻穗并蒂菱。这两件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篇文章。
意思是宝玉结婚后和香菱的交集。 那时,袭人已经走了,只留下麝月。香菱陪宝钗到房里,实际上是代替袭人尽一切可能照顾宝玉。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宝玉和香菱之间的对话。这三个句子非常模糊暧昧的,第一句话是别辜负了你的心,这是香玲答应换裙子。 第二句话是香菱换上裙子后,看到宝玉埋夫妻穗和并蒂菱说的,所谓:
香菱拉着他的手笑道:“这又叫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你看,你这手弄的泥乌苔滑的,还不快洗去。之后,香菱拉着宝玉的手,笑着说,画面亲昵不亲昵?
和“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这句话,为什么香菱觉得肉麻呢?
另外,香菱已经照顾好宝玉了吗?你的手太脏了,为什么不洗干净呢?
至于最后,香菱和宝玉说得更暧昧了:
香菱对宝玉说:“别把裙子的事告诉你哥哥。” “就是转身走开了,宝玉笑了。“我没疯。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 ”说着,也回去洗手了
为什么不告诉薛潘?因为害怕薛潘吃醋 薛大X是吃醋了,想当年大闹学堂的时候,蒋玉菡换汗巾的时候,柳湘莲唱戏的时候,那样他不拈酸吃醋?这正好表明,这一段,宝玉和香菱,是极其暧昧的 。
此时,回头看看这个时候的标题“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一点也不简单。
谢邀@问答。
博而化易,原创精品!(纯技术分析文。)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香菱的大红石榴裙弄脏了,怕薛姨妈骂她不知道节俭糟蹋东西,而不敢回家。贾宝玉发现后,让袭人来江湖救急。于是,香菱换上了袭人的大红石榴裙,香菱的同款裙子给了袭人,让袭人随意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