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大家如何评价三国中的荀彧?
优质回答:
三国荀彧是一个嗅觉敏锐的政治家,曾让宗族免于战乱,并成就了曹操平定北方;但是荀彧又是一个愚忠之人,因为过于维护已没落的汉朝,导致荀彧与曹操分道扬镳,结果未得善终。
1.具有敏锐政治嗅觉
荀彧绝对是个政治家,他具有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董卓入京后,荀彧预判出天下会X,而中原必将受到X冲击,于是荀彧开始了政治站队,选择了士族一方,同时为了避祸将宗族迁居到冀州。
自和帝开始皇权旁落,宦官、士族和外戚三方势力染指国家大权,并进行惨烈的争斗。但是,董卓与这三方势力毫无瓜葛,结果打仗出身的董卓加入了权力争夺战,并成功夺权。
荀彧叛断出董卓与士族的矛盾空前激化后,并将诉诸武力,最终爆发了十八路诸侯X董卓,战乱席卷中原大地。
荀彧敏锐捕捉到政治上变化,正确选择了站位士族阶级,并全族避难士族X的冀州。
2.辅助曹操统一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荀彧功不可没,尤其妥善处理了曹操与士族的矛盾。
当时的名士边让不听曹操的话,曾多次发表反曹言论,结果边让被曹操所杀,自此曹操与士族的开始出现矛盾。
随后陈宫与张邈趁曹操攻打徐州,合伙引来吕布掏了曹操大本营。吕布的到来,以及陈宫等人的反叛,让曹操众叛亲离。关键时刻,荀彧守住曹操仅有的地盘,并经荀彧多方周旋,曹操才夺回大本营。
由于曹操与士族有隙,荀彧帮曹操挖掘了许寒门人才, 如戏志才、郭嘉、陈X和杜畿等人,可见荀彧拥有强大资源,这也是曹操称之“王佐之才”的原因。
3.维护汉朝未得善终
荀彧虽然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及关键人物,但是荀彧却一直在维护汉朝,对于这一点曹操最终与之决裂,荀彧也因此自尽而死,未得到善终。
到北方已平,曹操意气风发,有意进爵为魏国公,但荀彧却认为曹操为了“匡朝宁国”,应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不该进爵魏公,此举荀彧在竭尽全力维护汉朝。
按史书记载,曹操知道荀彧的态度后“心不能平”,因此曹操与荀彧开始产生了不可调合的矛盾。
曹操X孙权进军濡须口,战后随军的荀彧便死在了寿春。按《魏氏春秋》记载,曹操曾赠荀彧一个食盒,而荀彧打开后发现里面是空的,便服毒自尽!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看多了,会觉得许多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存在太多断层,明显感觉后人涂改的痕迹,让人疑惑不已!比如荀彧,一生为曹操事业呕心沥血,到最后决然反曹,大有自毁长城的寓意!除非晚年荀彧精神失常,否则,就是被后人“性格阉割”,才有曹操与荀彧相残的荒唐局面!
说曹操一见荀彧,就称“我的子房”,绝对X!那时的曹操还是个未名小角,岂敢用“子房”的称呼!还有年轻荀彧被人发现有“王佐之才”,更是扯淡!要不是家境富裕,荀彧吃饭都成问题,仕途上基本是朝不保夕,何才可露!中国古人在追溯一个伟人的历史时,往往会X一些少年奇闻奇举加以帮衬,弥补其理性分析的不足与懒惰!好像荀彧是带着一身本事来到曹营,让曹操白捡个便宜!
事实是,投奔曹营时荀彧,历经侍奉汉灵帝、董卓、袁绍等旧主,终因不得志,或者志趣不投,无人理睬,而茫然四顾,最后确定投奔当时位卑力弱却才华横溢的曹孟德!那时的曹操与荀彧,毫无英雄迹象,仅是野心相近!为了共同的X情怀,走到一起来!曹操不过是个日子并不富裕的小诸侯,荀彧仍然是一个不得志的文人,二者相惜,决定联手向未来下些赌注!谁王,谁佐,当时的二人,恐怕就是喝了半斤老白干后,也不敢作此胡思妄想!能活下去,当是两人会师面时最高理想!
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在曹操的极度信任及丰富战争实践中,荀彧的才华得到了极致的滋养与发挥,为曹操的霸业作出卓越的贡献!征陶谦、诛吕布、收拾张绣、铲除袁绍、进攻荆州!荀彧一直起着曹营的战略灵魂与心理辅导作用。正如曹操所言“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慢慢成为曹操的“子房”!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军事家曹操;没有曹操,人间至多有个书生荀彧!
这样,互为绿叶与红花的英雄搭档,竟然最后会为名存实亡的汉室正统,反目为仇,实在是不符合各自角色的正常性格发展!假如,荀彧真的因为反对曹操“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而遭到曹操X致死,从心理学的角度,荀彧与曹操两人心理或性格都出现异常!按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两个人都患有严重的精神病!两人同时患精神病的可能性不大,那唯一的解释,就是后世文人对历史加以“外科手术”!
荀彧的作用,起初体现在为曹操的军事献计献策,及确保粮草军需供应!随着他向曹操推荐荀攸、钟繇、郭嘉、陈X、杜畿、司马懿等人才后,就专为曹操控制许昌朝政,死死钳制汉献帝及洛阳老臣们,防他们X的同时,并对朝臣持续改造与清洗!曹操外出打仗期间,真正“挟天子”的是荀彧!说荀彧是忠实汉臣,简直滑天下大稽!要知道,董承那帮人,完全是在荀彧的一手策划与反制下,干干脆脆彻彻底底被X!荀彧要是心系汉献帝,董承那帮人还会有什么戏啊!后来最后一股反曹力量即伏皇后一系被铲除,也与荀彧生前暗查与反间有关!
曹操是个大方的老板,更是个舍得论功行赏的角儿!为什么许多将领与谋士在投奔曹营后,简直判若两人,忠诚度特别高,就是因为曹操对待下属不薄,敢于信任,将士们感觉“这个主儿”天下难寻,呆在他手下有面子!对待荀彧的奖赏,曹操可下了本钱。203年,曹操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207年,增荀彧食邑二千户,还授三公。礼太重,弄得荀彧都不好意思接受!这样的曹操,荀彧跟了二十多年,你说他好意思反曹操吗!他反曹操,那就是在否定自己的一生追求!
有人说,荀彧是最后一刻才看清曹操的真面目!这也太小看荀彧的智商,好比夫妻X,最后才发现对方是黑人或白人,谁信啊!208年,曹操明的学董卓罢三公,自任丞相,直毁皇权,荀彧没看见还是看不懂,当时怎么不见荀彧反对声音!我一直相信,荀彧后期预感身体欠佳,便与曹操唱了个双簧,设计反对曹操称魏王,主动打入反曹内部,摸清朝廷内仅剩的反曹力量伏皇后派系,为日后清理这股力量做出贡献!可真是委屈自己,至死忠诚,为曹操作最后的鞠躬尽瘁!
这样的荀彧,才不枉与伟人曹操相识相伴相携一场!其人格,其品行,以及政治操守,显得是何等的高尚与圣洁,才配得上后世所誉的“王佐之才”!
其他网友回答
有关荀彧的评价,不妨参看《三国志注-魏书-荀彧荀攸贾诩列传》里,陈寿和裴松之对他的评语: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世之论者,多讥彧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彧之由。虽晚节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陈寿陈氏此评,盖亦同乎世识。臣松之以为,斯言之作,诚未得其远大者也。彧岂不知魏武之志气,非衰汉之贞臣哉?良以于时X既微,横流已极,雄豪虎视,人怀异心,不有拨乱之资,仗顺之略,则汉室之亡忽诸,黔首之类殄矣。夫欲翼赞时英,一匡屯运,非斯人之与而谁与哉?是故经纶急病,若救身首,用能动于嶮中,至于大亨,苍生蒙舟航之接,刘宗延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及至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於当年,布诚心於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谓之未充,其殆诬欤!——裴松之
对于荀彧,陈寿的评价是相当不客气的——他认为,尽管当时有关“汉魏之变”需要由荀彧来负责任的论调不靠谱,但是荀彧也需要为此承担一定的批评。毕竟,是他一手将曹操辅佐起来,把曹操从一个军阀变成了大汉丞相,最后又变成了即将X的权臣。即使最后以一死(有可能是自杀)谢罪,毕竟也难辞其咎。
相对来说,裴松之的论调就高明了许多——荀彧不是蠢人,他绝对不会看不出曹操有代汉自立的野心。实际上,又有几个人能在再造社稷以后,还能心甘情愿地把帝位让给别人做的道理?
但是,在当时混沌不堪的时局下,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坚守所谓大汉的名节、一味强调“汉贼不两立”?还是把天下收拾好,给苍生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作为政治家,荀彧选择了后者,因此他去辅佐了曹操。毕竟,比起一堆忠诚于大汉而又碌碌无为的庸臣,一个能定鼎中原的枭雄才是乱世更需要的。
而当三分天下,曹操已经有其二时,荀彧也无奈地发现,曹操终于露出了他本就料到的獠牙,开始准备反噬汉朝。而此时的荀彧也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对于他来说,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以一死,来成全自己汉臣的名节而已。事实上,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无论是陈寿的观点,还是裴松之的猜测,包括易中天教授的作品,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无法证实。我们无法揣度荀彧到底是怎么想的,只能对他下这样一个评语:
荀彧,是东汉末年优秀的政治家和官僚,也是曹操最得力的助手。
至于荀彧与曹操之间的政治理念矛盾到底有多深,他的死到底是主动自杀、他杀还是赐死,都已经永远无法得知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的谋士。
荀彧的初期的政治立场一直都希望曹操能够做一个将国家带入正常轨迹的辅臣,而不是改朝换代的新君,所以他 向曹操提出的政治纲领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我们经常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荀彧虽然能力很强,但在三国时期,他还是不同于其他谋士的,简单的说,别的谋士都在为自己的主公效力,而在荀彧心里,他在为汉朝效力,他的理想是让汉朝延续下去。如果曹操真的自立魏公,建魏国,那么大汉皇帝随时随地便会被曹家取缔,汉朝也将结束,所以荀彧内心是非常矛盾的,他的上级领导的做为跟自己的理想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所以在所有人为曹操晋升魏公而欢呼雀跃时,荀彧选择了沉默,最后用死亡结束的对自己内心折磨的终结。
其他网友回答
荀彧,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谢邀。作为曹操的首席顾问,荀彧给曹操提出过不少的建议和参谋意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后广为人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如果当初曹操不接受荀彧的这个建议,曹操恐怕就不会那么“名正言顺”剿灭各路人马了。
荀彧,据说是荀子的后人,出生于颖川的世家名门。荀彧向曹操引进的人,有荀攸、钟繇、陈X、司马懿、郗虑、杜袭、辛毗等十多人,多半是世家大族的名士。
荀彧早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曾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
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
还有一种说法就让人不免有点心惊肉跳了,据说荀彧生病,曹操派人送去空盒子一个,荀彧打开盒子一看,知道曹操有何暗示,于是服毒自尽。
荀彧死后被曹操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总设计师,为曹操规划了蓝图和军事路线,曹操对其也是赞赏有加。
无奈曹操容不得英才,荀彧最后还是死在了曹操手里,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