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国魏蜀吴的玉玺,哪国是传国玉玺?
优质回答:
三国乱世,由于十常侍之乱,皇帝被迫出逃,来不及携带贵重物品,导致玉玺失踪。
在董卓叛乱之际,孙坚趁乱从一名宫女手中得到了玉玺,本来想着就此称王,却不想自己的妻子被袁术所持,只能被迫将此物献给袁术。
在袁术兵败身亡后,曹操把玉玺还给了汉献帝,就此拉开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因而曹丕后来称帝所持有的玉玺,就是曹操从袁术手中夺回来的。而后世流传的玉玺,也都是从魏国开始流传的。
玉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在我看来,玉玺就是个印章。但是在古代,玺、印、章的使用人却大有不同,比如皇帝、皇后所使用的叫做“玺”,公侯王族使用的叫做“章”,刺史等官使用的叫做“印”。
常规的玺可能没那么重要,坏了再打造一枚就是。但是秦朝开始,也就是说X王朝的开端,丞相X曾奉命打造了一枚传国玉玺,代代相传,这是皇权的象征。
古往今来,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这个传国玉玺。说实话,就算你能做得了皇帝,没有传国玉玺,你也只是个空壳子,天下人不会服你。
三国时期的玉玺真的是全国玉玺吗?
传闻中,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打造而成的,尊贵无比,尽显帝王气质。
刘邦击败项羽,拿到了传国玉玺,开创了汉室江山,可以说汉朝所持有的玉玺应当是真的,但是孙坚从宫女身上获得的那块传国玉玺究竟是真是假,当下无确切定论。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多半是假的,而那块传国玉玺估计是让人重新打造的。传过玉玺怎么可能有一个宫女佩戴着呢?还这么就被轻易的找到了,这显得不有点荒唐吗?
再有传国玉玺上刻的字究竟是什么?三国时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历史比较混乱,后世传下来的传国玉玺究竟是不是秦始皇时期打造的呢?
总结
当然现在讨论上述问题没有多大意义,因为玉玺已经失踪了许多年了。不管三国时期魏国的玉玺究竟是不是真的,传国玉玺都让魏国得以立足,在三国之中称雄。
传国玉玺的意义不再是一块印章了,而是天授君权,这是X时期X的重要标志。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三国的玉玺或许都不是传国玉玺,当然魏国的有可能是。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用和氏壁,再由X用小篆雕刻,正面刻有“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这一个玉玺被认为就是皇帝的信物,谁得到他就意味着谁能得到天下。王莽代汉之时,向自己的姑姑索要玉玺,结果王政君大怒而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所以传国玉玺是金镶玉。
传国玉玺后来落在刘秀手中,刘秀建立东汉,一直传承下来。
董卓控制东汉朝廷之时,关东诸侯反抗。当时袁术的部下孙坚杀入洛阳城,最终得到传国玉玺。
袁术听到之后,就将孙坚的家人抓起来,逼孙坚交出传国玉玺。孙坚没有办法只得交出传国玉玺。这样传国玉玺就落到袁术手中。
袁术见传国玉玺在自己手中,认为自己就是真命天子,于是立国称帝,结果天下人共讨之。
袁术兵败之后,带着传国玉玺投夺袁绍。不过袁术没有到达袁绍那里被曹操的人拦截。至此传国玉玺就下落不明。
不过也有说法是当时的荆州刺史徐璆带着传国玉玺去见曹操,这样汉献帝就重新获得传国玉玺。后来禅让时传国玉玺自然就到了曹丕手中。
这一种说法是不是一定正确呢,这里需要打个问号的。因为《三国志先主传》记载这么一种说法: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於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这里说玉玺曾经出现在荆州,与荆州刺史徐璆得到的玉玺是相冲突的。当然关于传国玉玺出现的传说不止这么一起。明确而详细的记载而且没有任何争议的应该就到袁术这里为止。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蜀汉与东吴一定是没有传国玉玺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魏蜀吴,魏国的玉玺是传国玉玺。蜀国和吴国的“玉玺”是自力更生而自己刻的。
一,传国玉玺的大致走向
曹丕篡夺了汉献帝的帝位之前,曹洪向符宝郎祖弼索要传国玉玺。祖弼不给,被曹洪杀了。传国玉玺就到了曹丕手中。
秦始皇造了传国玉玺,经子婴之手献给刘邦,王莽篡汉,得到了玉玺,王莽灭亡后到了刘秀手中,董卓乱京城,汉少帝刘辩时搞丢了,孙坚得到了孙策拿去与袁术换军队,袁术得到因而称帝,袁术称帝失败后,传国玉玺又回到了汉献帝手中,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得到了这个传国玉玺。
二,走一路祸害一路的和氏璧
传说中的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制作而成,和氏璧是怎么面世的呢?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经过楚厉王、楚武王两个王都说是石头。被砍去了左右足。楚文王即位,卞和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哭了三日三夜,眼睛都哭血来了。楚文王高度重视,命令玉工仔细查,玉工理其璞,果得宝焉,遂命曰“和氏璧”。
过了四百年后,楚威王为表彰功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领宾客游历赤山时,想显摆一下,于是拿出来供人欣赏。之后,和氏璧不翼而飞。据说,这就是张仪X的故事,张仪无辜挨打,张仪后来报复楚国非常惨,夺了楚国许多地盘,楚怀王死在秦国云云。
五十余年后,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和氏璧。和氏璧就流落到了赵国王室。
秦昭襄王得知后,就给赵王写信,愿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这就引出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作为使者出使秦国,凭借智慧,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暂时保住了和氏璧。
据说秦昭王打赵国,目的之一,就是要得到和氏璧,他发动了长平之战。秦国把赵国打废了。
公元前228年,秦灭掉了赵国,和氏璧最终落入了秦国手中。
秦国得和氏璧十五年后,秦朝灭亡。
所以说,和氏璧一出世,就是一连串的个人,国家的悲剧。国破家亡,个人残废。
三,传国玉玺就是模棱两可的存在
01,秦始皇什么都要搞第一,对于自己用的玉玺也是如此,他就用了和氏璧做底材。命令丞相X用小篆书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再交给由咸阳玉工孙寿篆刻而成,成型后的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称之为“天子玺”。
既然和氏璧是璧,一般厚度就浅。不成正方体或者长方体,作为传国玉玺就没有办法刻成。虽然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材料上的疑点很多。
倒是陕西蓝田玉出产的玉可以制作而成立体感极强的玉玺,这种可能性最充分。
02,这颗玉玺到底是秦始皇亲自佩戴,还是交给“行符玺事”的赵高保管?如果是赵高保管,恐怕会出问题。
赵高杀了胡亥后,从胡亥身上拿走了玉玺,说明是皇帝亲自戴在身边的。这就说明玉玺的重要性了。还有一个事例说明了皇帝必须亲自戴的事例。
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覆。秦始皇慌忙将随身携带的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从此失落。这件事说明了皇帝亲自戴在身边,不然秦始皇在危急时,从什么地方拿出玉玺投江镇鬼神。
同时也说明了传国玉玺已经丢了。
03,失而复得,后来又找到了。八年后,有人持玉玺站在华阴平舒道中,对秦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
当然啦传国玉玺搞丢了不好跟子孙及天下人交代,秦始皇说又找到了,纵然没有了传国玉玺,再做一个,说它就是传国玉玺,又有谁敢怀疑?而且离咸阳不远的蓝田玉多的是,挑一快好的很容易。
所以说,用和氏璧做的传国玉玺早就丢失了,替代品用蓝田玉做了一个相似的玉玺,把它说成就是传国玉玺,谁能怀疑?
这样一来,无论传国玉玺是真是假,后来的反正帝王说的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就是真的,作为皇权的象征,传之于我,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秦朝的传国玉玺,就这样固定下来,谁都不敢质疑。
四,传之异姓也是传
秦始皇死后,赵高把这些东西交给了胡亥,胡亥死后,赵高保管了几天,子婴杀了赵高,拿了回来。刘邦到了咸阳,子婴投降。传国玉玺就到了刘邦手中。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
赵高牛逼哄哄地把秦朝变成了秦国,玉玺变成了王玺。所以,司马迁这样写。其实,本质上还是玉玺。
五天后,子婴杀掉了赵高。但子婴还没有把热乎玉玺,刘邦的军队就来到了霸上。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子婴就把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再五年后,刘邦就建立汉朝,佩带此传国玉玺登基做了皇帝。
那么,在里面有个问题,刘邦得了传国玉玺,项羽到了咸阳,项羽难道不问传国玉玺吗?项羽糊涂,范增却不糊涂。但是,历书上错过了这一段是非。如果刘邦交给了项羽,项羽失败后,又得到,也是说得走的。那么,刘邦得到的传国玉玺,还是原来的那一颗吗?
即使不是,刘邦也一定会说是。不然,这“国”就传不到他身上了。
所以说,在秦汉交替的时期,传国玉玺再此出现真假问题,胡亥——赵高——子婴——刘邦——项羽——刘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以次代好,以假代真的细节。
至此传国玉玺就差不多“渣”了。已经面目全非了。
但是,刘邦一口咬定他得到了传国玉玺,所以刘邦再此替传国玉玺定名,——这就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五,刘邦得到传国玉玺后,这颗玉玺叫“汉传国玺”,玺臧长乐宫。
刘氏家天下传到了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把持朝廷,孺子刘婴年幼,传国玉玺就保存在长乐宫王孝元皇太后处。
王莽称帝后,索要玉玺。太后怒骂:“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皇太后本来要把玉玺当随葬品的。但是侄儿当上皇帝,不能没有玉玺,要不没有传国玉玺就不能说传国于他 没有君权神授的意思吗?不合法,又何以服众?
皇太后舍不得交出玉玺,因而垂泣流涕,王舜也陪着流泪。伤心之后,愤怒把这劳什子朝苏角,王舜摔过去,碰坏了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修补。
玉玺就缺了仪角。残缺也是美呀?王莽照样宝贝起来。
六,忽隐忽现的传国玉玺
王莽因为这劳什子国破家亡,死翘翘了。王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玉玺,专门赶到宛城,献给了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三年(25年),赤眉军杀刘玄,改立刘盆子,传国玉玺到了刘盆子手中。
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玉玺拱手奉献给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之后人世世相传,就到了汉末桓灵时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传国玉玺又开始流浪了。
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黄门张让等作乱,胁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出逃,掌玺者投井,玉玺失踪。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带兵进入洛阳,在城南甄官井内发现了传国玉玺。此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缺一角,有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确实是东汉孝元皇太后时期的那一颗。
孙坚如获至宝,孙坚死后,其子孙策为替父报仇,就以传国玉玺做抵押向袁术借兵,玉玺就到了袁术手中。袁术称帝失败,袁术死后。徐璆得到了传国玉玺,他把玉玺交还许都朝廷,徐璆被拜为太常。徐璆就因为献一颗传国玉玺就被曹操大大重用,以丞相之位以待。由此可见曹操有野心。反正就是汉传国玺又回到了汉献帝手中。曹操知道了传国玉玺在什么地方,要弄到手就很容易了。
后来,曹X后,曹丕派曹洪向汉献帝索要传国玉玺。曹丕的妹妹曹节是汉献帝皇后,闻之大怒,继而大骂,她跟孝元皇太后一样,把王家,曹家的人都咒骂了。
不幸的是,这些刘氏家族的太后,皇后们差不多都一骂成谶。
《后汉书》: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入,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
献帝延康元年(2X),献帝禅让,曹丕建魏,传国玉玺就到了曹丕手中。
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入,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后汉书》
曹丕派使者向献帝皇后曹节索要玺绶。曹节一样舍不得交出来,最后无奈之下,曹皇后把这劳什子扔到露台下,让曹洪们拿走了。
如此,汉献帝的传国玉玺,曹皇后的皇后玺绶,被夺了,汉朝就变姓了,成了曹家的天下。
至于蜀国,吴国,他们虽然没有传国玉玺,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称孤道寡。他们随便刻一颗“玉玺”就成了,照样发号施令,与曹魏鼎立。
其他网友回答
魏国的,原本玉玺是被孙坚所得,后来孙策以玉玺换兵将,玉玺到了袁氏集团手里,袁家两兄弟被曹操所灭后,玉玺归了曹操,也就是后来的魏国
其他网友回答
孙坚得到玉玺,本想称王,又因战乱,妻子被抓,把玉玺给了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