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晚清大臣李鸿章 李鸿章在晚清地位

网友提问:

你是怎么看待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历史定位的?

优质回答:

李鸿章1874年X同治皇帝的奏折中,首先提出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可见在当时李鸿章是属于当时对时局十分清醒的那一部分人。无论如何,李鸿章能成为晚清首屈一指得人物,与其能力是分不开的。

苏州杀降

李鸿章是读孔孟之道成长起来的读书人,而太平天国凡到之处无庙不烧,去颠覆那时读书人的信仰,用拜上帝教来蛊惑人心,所以那时读书人对太平天国是十分不耻的。从杀降事后,曾国藩来信夸奖李鸿章便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在读书人眼中是为洪水猛兽。更何况李鸿章的淮军根本无法完全控制投降的太平军,另外投降的太平军没有剃发,投降太平军具体人数也多有X,引起李鸿章的疑心,担心这些人是在给回归太平天国留后路,最终李鸿章决定先下手为强。

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慈禧同十一国宣战 ,打不过被人赶出北京。想回北京,怎么办?和谈呗,于是,让李鸿章去和洋人和谈,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他完全可以推病不去,最终,他还是去了,他那时估计真的想的只是在为大清朝出一次力吧。遂有了《辛丑条约》。(慈禧同十一国宣战,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这些地方大员那个时候提出“东南互保”,就是不承认慈禧的诏书,这已经是等同于谋反了,但李鸿章面临和自己老师曾国藩一样的境遇 ,有X清朝的能力,却没有建立一个朝代的权威。说白了,他不知道中国该走那条道路,所以他最终选择再为大清出一次力,其实也就是再为汉人再出一次力。)

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严令北洋水师不许出战,而此时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刚亲政不久需要一场胜仗来巩固自己地位,几道圣旨催促北洋水师出战,最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海战失败。海战失败后,其实陆战清朝还是有一战之力,李鸿章向光绪皇帝建议,不计较一城一地的损失,以国力拖垮日本。而此时的光绪只是一心求和。日本从唐朝就开始觊觎中国,他要是能把你吃掉,他会和谈?说到底,甲午战争已经打到日本的极限了。而光绪不肯听,只是一心求和,先打在谈,清朝便能主动的多。

慈禧任性一回,光绪任性一回,锅都李鸿章背了。

关于贪污

曾国藩曾经说过,我的精力十之三四都用在带兵打仗,十之六七都消耗在X交际之中。在晚X场你想办事太难了,见慈禧你要给李莲英银子吧?带兵打仗要和户部搞好关系吧?这些不都需要钱?李鸿章贪污是一定,但他把大多数钱还是用在做事之上的,翁同龢出任户部尚书之后,断了北洋水师的银子长达四年之久,李鸿章真要是有万贯家财,我相信他会拿出银子建设北洋水师的,北洋水师基本算是他一生的心血,他怎么可能看它蒙羞呢?就好像现在的一些企业家,眼看着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被人夺去、倒闭。北洋水师没了,心里最痛的应该是李鸿章,可他还要去和日本和谈。

有人说,李鸿章的后人有很多有亿万财产,我认为不奇怪。当大多数人家还吃不上饭的时候,人家就能接触股票到这些东西了。

后来李鸿章的墓被发现,发现陪葬品只有两样,一样是他的一副老花镜,另外一样是他常用的拐杖。

曾国藩、李鸿章在我看来都是伟人,没有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欲,去X清朝,引起军阀混战。可第三代汉臣袁世凯不懂这个道理,到底没有和平过渡过去。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X太平天国运动、X捻军X、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X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过去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停留在爱国、卖国的表层上,李鸿章是个卖国贼过去几乎家喻户晓。那么,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李鸿章有没有爱国主义之心。X主义之情呢?

显然也是有的,他毕竟也是炎黄子孙。他办的许多企业,是为了抵制外国,分洋人之利。拿军事来说,他创建的北洋水师主要是对外的,威海卫炮口也是对准外国侵略者的,因此,我们不能说李鸿章的身上就没有一点爱国之心和X之情。

每个人都有其历史局限性,不能当代的发展空间和思维,看待100多年前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实权派X官僚对满清朝廷彻底死了心,让X官僚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满清朝廷就是骑在汉人头上的鞑虏,要想改变中国的命运就要X满清朝廷,而辛亥革命一声炮响遍全国响应就证明了这一点!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是大清糊裱匠,

是皇权维护者,

是忠诚的爱国者,

是坚定的改革者,

为大清鞠躬尽瘁,

只可惜时运不济,回天无力!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如果把李鸿章比做秦桧有些过了,只能说一句话来评价他,坐等大清灭亡!

李鸿章为了这个目的,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却忘记了他自己也是这个国家的人,如果说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他保存实力导致的战略错误,那么《东南互保》就是他所做的一件最不能容忍的卖国行为,正是以他为首的这一举动,将大清X,实际上也就是中国X,置于最危险甚至于灭亡的境地。

可以说,他已经看到了大清朝的腐朽和没落,却对这个腐朽和没落表现出X放任自流的态度,然而,即使这种局面下,李鸿章依然没有忘记紧紧X个人的名和利,如果说大清朝当时的X是一个污垢的泥坑,那么,李鸿章就是又扔进一团污垢到这个泥坑里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