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请问现代人写的诗词是否超越了古代人写的诗词?感谢?
优质回答:
提问者的问题有点广,我帮你纠正一下你的问题吧,你可能问的是:中国现代的诗词作者水平是否已超过唐宋时期的“李杜”和八大家的水平?
在正式回答你问题之前,我先简单作一下自我介绍。我笔名(字)潇客、潇先生,号流浪行者,是一名古诗词爱好者,玩诗词已有多年,擅长律诗、绝句、词创作。目前,律诗作品占多数。
在我所接触的诗词圈子中,会书写诗词的大有人在,同样,在打油诗阶段的也大有人在。现今,诗词圈的整体现象是,作者们自恃清高、拥抱一点小成就自封为“诗人”。
这些所谓的“诗人”,其大多数作品都还只停留于“风”“花”“雪”“月”、“酒”“歌”“剑”“舞”等学前班阶段。这些题材已经被古人们写烂了,后X历我们之手再次被写烂了一回。这种级别的创作,其实连入门都不算。拿它们去比较古人的作品,犹如小儿科与老司机的较量了。
一些人不过只掌握了一点诗词格律的皮毛就自称为“诗人”,而实力深厚的诗词爱好者不屑于“诗人”这个称谓,更多会谦虚的自称为“爱好者”。
在诗圈里,也不乏诗词写得好的诗友。但若拿去与古人的作品作比较,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用语习惯方面。
现代官话(即普通话)与唐宋时期的官话有非常大的不同。现代官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声调,而唐宋时期的官话有上平(相对于现在的阴平)、下平(相对于现在的阳平)、入声、上声、去声等五个声调,通过比较现代官话和古代官话,不仅仅是声调的区别,还有音调数量上的区别。
虽然,语言上的差距是必然存在的关系,但可以通过后期练习古人的用语习惯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诗圈里还没有几人能完全精通古人的用语习惯。
其次,差距还体现在生活习惯和环境氛围方面。
我们都知道,古人的生活方式是很俭朴的,那个年代大部分时候都在闹X,野外还不时有强盗、X等作乱,国境也经常动荡不安,朝野分立了多个集团和派系,以及皇位更迭等等场景,间接的为诗人提供了非常多的创作题材和吟诗氛围。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伟大的诗人,例如,“李杜”(李白和杜甫)二位中国诗坛上的璀璨明珠。两位诗人诞生的年代之差只有11年,李白走的是浪漫主义情怀路线,而杜甫走的却是现实主义情怀路线。“李杜”二人走了截然不同的路线,成就了一代诗仙和诗圣。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从鼎盛时期瞬间跌落至谷底,近乎X。经历国家长期祸乱的杜甫,在往后的作品中大多以忧国、沉郁为主。其诗已经突破了“华而不实”的瓶颈,甚至摆脱了前人窠臼,开创了“务实”诗歌的先河。给后世诗词文化产生了深选影响。
现今,我们的所有作品,不过是继承了传统而已,很难谈得上超越。
在现代这样安逸的环境中,很难再诞生第二个李白或杜甫。更何况,近体诗是要按照唐宋时期形成的诗词标准来走的,一切诗词的创作只能在原有框架内进行。
按目前情况,我们暂时还不可能越过现有规则来另起灶炉。鉴于此,我们还无法超越前人,最多是与古人平起平坐。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是,现代人写的诗词,不管古体诗,近体诗,词、现代诗总体上没有超古人。个别作者作品不亚于唐诗宋词,现代诗输于X十年代水平。那时现代X诗个别诗人写?打动人心。
各位网友你们说呢?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说现代诗超越不了古诗,是自卑。
如果说现代诗超越过了古诗,是自傲。
现在评价孰优孰劣,为时过早。
也许一百年以后,或两个百年以后的文学界再来评价,可能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
其他网友回答
现代人写的诗词是否超越了古代人所写的诗词?
我的回答是:正在赶超。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赶旧人”。这里我仅就拙作《高中同学聚会感怀》与诗意境同类的唐代名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比较,从作者回乡喜悲意境上看,正在赶超。当否?留待大家和后来的人评说。我的诗是:
高中同学聚会感怀
X
二O一九年八月十七日高中同班同学首次聚会,自一九七四年毕业分别已有四十五年了!青年时分别,老年喜重逢,同学已改青春颜,笑猜姓名,有十几名同学已经离世走了,感慨万千!主持人高武勤同学命我发表感言,用纪同学聚会感想云尔!
青年分别老聚首,
四十五春须发秋。①
握手笑猜同学名,
最怕闻斯人已走。②
二O一九年八月十七日
附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出版的编入作者高中时的作文的《中小学生作文选》与金城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拙著。
注释:
①农谚:“瓜离母,四十五”。意即瓜四十五天成熟,瓜熟蒂落。“四十五”这个数是“九五”至尊龙数相乘的得数,泛指以法则、法纪规矩“四(丁卯免)”,约束工作、大白话 “十”(癸酉鸡),解放中华文化思想X“五(戊辰龙)的成熟标志。例如:古书说过程概括:“三日九,九日三,四十五天个半月,(这)一日来到XX城”。
②这首诗的表意是:
高中同学聚会感怀:
高中的同学们青年时分别,到老来聚首,经过四十五春,大家须发花白如秋。互相握手,高兴地笑着猜同学姓名,最怕听闻到说,你说的XXⅩ同学人已离世走了,悲从心来,使人悲喜交集。
这首诗的深意是:
高中(去声)共同学习目标的聚会的感怀,把感慨万千的话概括成一首四句诗一条中华龙文化精华X操作(尔字意):
第一句诗是说高中同学聚会这一条龙头,是“起有城头(青年)住有店(老来聚首)”:
人和集体在“青”涩好竞争时,往往以主观目标代替客观目标,与人竞争比赛过大“年”般的热点。正确的竞争目标是:“上善若水”水,拐补短腿不用刀动手术一样,公平地“分别(八捌分字意)”到社会不足的短板处、需要的困难地方去补平做贡献。检验精准补平不足的成功的标准方法是,“老”成持重,“聚”集X众进行交换、票决检验(龙马首的字意),惟这一马“首”是瞻。
第二句诗是说高中毕业四十五年过程中总结、发现的中华文化一条龙:
工作中间,要以法则、法纪规矩“四(丁卯免)”,约束一切工作、大白话 “十”(癸酉鸡),解放中华文化思想X“五(戊辰龙),“须”知这是“发”展成熟的标志,如”秋”收(聚)。
第三句诗是说一条龙公开工作与交换、票决隐私对立统一的闪光点:
掌“握”工作的抓“手”是公开透明,不搞‘屋’里暗箱操作,但要节制(竹)过分主观,造成‘夭’折,“笑”对狠(犭)心改变‘青’涩(黑)隐私,“猜”测大家共“同学”习的无记“名”‘夕’选交换、票决的正名的做法。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中的话)。
第四句诗是说一条龙中预防到第三句结束,用第四句法纪规矩约束心脏交换、票决这最可怕的“人已走”:
人和集体“最怕”听“闻”心脏、X众无记名‘夕’选交换、票决(忄)隐私,使隐私漏‘白’,使X众不敢在交换、票决中反映真实的不同意见,而“人”为地统一X众的不同意见,就结束了,算X集中结果而“已”,“走”上夭亡逝世的路。
因为“人”为统一X众的不同意见,只是候选目标,不算结束,就像人吃饭与呼吸统一成的候选物质,还要经过睡眠心脏跳跃(不是走)交换、票决血液。人和集体如不上心脏、市场交换、票决之马“惊险跳跃”(X观点),实现价值,惟马首是瞻的人间正道,就会夭亡,令人痛心。《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和庄子:“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就是说人和集体如上这种忽然夭亡的可“怕”原因,而不是说人生短暂的意思。
(这首诗曾在今日头条发表)
附: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 ·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龙学创始人X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阅读457万,粉丝2500,获赞3.1万……
其他网友回答
现代诗人的诗词能否超越古人诗词?可以用实践标准轻易作出评判。
李杜诗篇万口传,甚至妇幼皆知,“有口皆碑”。就连谈不上有文化之人,都能信口吟诵两句,且闻者不以为怪。那么,我们再看现代诗词大家的诗词名讳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知道丶熟知呢?更不要说妇幼皆知,随口吟来了。知此便知现代人写的诗词能否超越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