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定义?
频率(frequency)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常用符号为f或v,单位为赫兹(Hz)。
频率可分为工频、声频、潮汐频率、角频率、统计频率等,在力学、声学、电磁学、光学等领域中均有应用。每个物体都有由它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
赫兹和频率的关系?
赫兹是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它是每秒钟的周期性变动重复次数的计量。
赫兹简称赫。每秒钟振动(或振荡、波动)一次为1赫兹,或可写成次/秒,周/秒。因德国科学家赫兹而命名。
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是存在的,且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当于光速,赫兹实验为无线电、雷达和电视等无线电电子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创新途径。他对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光电效应,认为在光的照射下物体能够释放电子,这个发现成为爱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论的基础。
赫兹是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它是每秒中的周期性变动重复次数的计量。频数表示某一项或某一组出现的次数,是直观的数量;频率则是对于总体而该组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频数/总数=频率,所以频率总数一定等于1。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或ν表示,单位为秒分之一,符号为s-1。 为了X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贡献,人们把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频率字母符号?
频率常用符号f或ν表示。为了X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贡献,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频率是指物质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用公式表示为f=1/T。
每个物体都有由其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频率概念不仅在力学、声学中应用,在电磁学、光学与无线电技术中也常使用。
扩展资料:
测量频率的方法:
1、无源测频法(又可分为谐振法和电桥法)
常用于频率粗测,精度在1%左右。
2、有源比较法(可分为拍频法和差频法)
拍频法是利用两个信号线性叠加以产生拍频现象,再通过检测零拍现象进行测频,常用于低频测量,误差在零点几赫兹;
差频法利用两个非线X叠加来产生差频现象,然后通过检测零差现象进行测频,常用于高频测量,误差在20Hz左右。
3、电子计数法
电子计数法主要通过单片机进行控制。由于单片机的较强控制与运算功能,电子计数法的测量频率范围宽,精度高,易于实现,但是在测量范围和精度上都有一定的不足。
频段和频率的区别?
频率指的是某个固定点值,频段指的是频率点变化的一段范围。
频段,是指一段连续的频率范围(宽度),由于频率一般从 0MHZ~300GHZ,因此可以被分成若干个频段,可大可小(比如 30MHZ~300MHZ 频段被称为HF频段,也就是毫米波频段);频率,就是每秒振荡的次数(这个可以从物理学角度看,反映振动现象最基本的物理量就是频率);频道,可以是两个频率组成的一条通道(就像公路上根据车宽划出的4车道、6车道一样),每条通道是双向的,一条收信息,一条发信息,典型的频道是频率的组合利用。总而言之,频率是度量尺度,频谱是信号,频段、频道是信道媒介(相当于“路”)
频率怎么形容?
单位为赫兹Hz! 可以用高、低、变、多,大,小等形容! 常用的频率单位还有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等。
1KHZ=10^3HZ 1MHZ=10^6HZ 1GHz=10^9HZ 1THZ=10^12HZ 1PHZ=10^15HZ 人类的心脏是1 Hz左右,而人类听力范围之间的20 Hz和16000hz 。家庭的电力供应通常是50,60赫兹,上午的无线电波是在千赫和调频无线电波在兆赫。角频率 为了避免混淆,标准单位的角频率是不赫兹,但弧度每秒。1弧度是一个部分一个圆圈大约等于57度
幅度和频率有什么区别?
答:振幅(幅度)和频率都是描述物体振动的两个物理量,但二者是有区别的:①定义不同:幅度(振幅)A是物体离X衡位置O的最大距离,频率f是物体在1秒内完成振动的次数。②单位不同:振幅A单位m,频率f单位Hz。③意义不同:振动物体能量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比如水平面上弹簧振子简谐振动时总机械能E=?KA^2(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振动的快慢与振动频率f大小有关,频率f=周期的倒数,即f=1/T。。
次数和频率是什么?
次数:动作或事件重复出现的回数:练习的~越多,熟练的程度越高。
拼音 [cì shù]
例句 他参赛~最多,是游泳队里资格最老的成员。
短语 成功的~。更多的~。一定的~。
频率:1.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或振荡的次数或周数。常用单位是赫兹。1赫兹等于1次/秒或1周/秒。2.某一时间内某事物发生的次数或完成某过程的次数,有时也叫频率。
拼音 [pín lǜ]
例句 这段问候语的使用~很高,我们应该将它熟记于心。
短语 一定的~。合适的~。
频率频次频数频度区别?
频数: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次试验,在这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m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
频率:
比值m/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用文字表示定义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是频率。
区别:
1、取值不同
频数又称次数。指变量值中代表某种特征的数(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按分组依次排列的频数构成频数数列,用来说明各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值所起作用的强度。各组频数的总和等于总体的全部单位数。
某个组的频数与样本容量的比值也叫做这个组的频率。有了频数(或频率)就可以知道数的分布情况。
2、侧重点不同
一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总数的比为频率。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的个数。而频率则是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在变量分配数列中,频数(频率)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
频率中当重复试验的次数n逐渐增大时,频率fn(A)呈现出稳定性,逐渐稳定于某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事件A的概率.这种“频率稳定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统计规律性。
3、分布不同
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全部列出来就是频数分布或称次数分布。将频数分布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调查数据经分类整理后形成频数分布表。
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样本数据,纵轴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将频率分布表中各组频率的大小用相应矩形面积的大小来表示,由此画成的统计图叫做频率分布直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