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的典故和意思解释(荆的意思与什么有关)

荆的典故和意思?

荆现名牡荆、荆条、黄荆,是马鞭草科的一种落叶灌木,高1-5米,小枝四棱。叶对生、具长柄,幼枝、新叶为绿色。5-7出掌状复叶,小叶椭圆状卵形,长2—10cm。历史典故:荆古代又名楚,用来做刑仗,鞭打犯人。因此楚又称“荆楚”,受鞭打叫“受楚”。“受楚”是件痛苦的事,所以“楚”字又引申有“痛苦”的意思,如痛楚、苦楚。

荆的连笔字写法?

荆的写法是:横、竖、竖、横、横、撇、竖、竖、竖钩

荆jīng

<名>

(1)(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

(2)灌木名。又名楚 [brambles]

(3)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枝条柔韧,可编筐篮;果实可入药。如:荆榛(有棘刺的灌木丛);荆钗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

荆公拒参古文中荆的意思?

荆公指王安石,王安石曾被封为荆国公。

原文: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翻译:

王荆公(安石)得了哮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确找不到这东西。恰好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

荆是哪里的简称?

湖北开展了现在省的简称“鄂”应改称“楚”,为此展开了讨论,但至今没有结论。笔者认为,湖北省简称“ 鄂”和“楚”都不妥,湖北省的简称应称“荆”。

这要从鄂、楚、荆的历史渊源和字的本意来分析,从其中就不难看出用那个作简称最合适。

楚:《说文》“丛木也。一曰荆”。《诗·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注》“楚楚,茨棘貌。” 又《诗·召南》“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疏》“荆属。薪虽皆高,楚尤翘翘而高也。”又《礼·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注》“楚,荆也。”《书·禹贡》“荆州之域,周熊绎始封”。“又三楚,地名”。

楚字由林和足字组成,是个会意字,意为赤脚在荆棘丛生的林中痛楚地走着。

据史书记载,楚国原来在陕西商洛一带,后来迁徙到河南省淅川县丹江以北,楚都因在山南(伏牛山)水北(丹江),故楚国都名为“丹阳”。楚文王时迁都到湖北省宜城市。楚国最盛时,含湖北、湖南、江西一部分、河南、安徽、江苏、陕西一部分等,面积有近半个中国的区域。

鄂:中国湖北省的别称。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简称“鄂”。鄂亦是姓氏,以国名为姓。皇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今河南南阳市北),夏商时为诸侯国。后来鄂侯的子孙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鄂姓。

湖北省鄂起源于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鄂王城曾是江南地区最古老的一座诸侯国都城,为鄂氏族所建。

鄂国,是我国商周时期早就存在的一个古代诸侯国,商代时为北方的鄂国,姞姓,鄂氏,侯国,爵位不低,其封国位于鄂邑(今山西乡宁县)。西周时期迁都到河南南阳市北。2012年在南阳新区新店乡夏饷铺村北1公里处的X干渠中,发掘了一个春秋早期鄂国X墓葬X,已发掘出9件刻有“鄂侯夫人”铭文的青铜器,证明鄂国确实在南阳立国。鄂于西周中叶,又一次东迁到今湖北鄂州市城区东,仍叫鄂国。后来鄂为楚子熊渠所灭。鄂国亡。

荆:《说文解字》【卷一】【艸部】荆,楚木也。从艸声。。

荆的含义大概有:1、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 。 荆条。 荆棘。披荆斩棘。2、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形声。字从艸,从刑,刑亦声。“刑”指“刑罚”。“艸”指草本植物。“艸”与“刑”X表示“一种其枝条常用来鞭打犯人的草本植物”。本义:一种刑鞭专用灌木。3、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 荆州。

荆楚:特指湖北,湖北古代称为荆楚。(包括荆门、荆州、宜昌等地区)

湖北省用鄂作简称是不合适的,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湖北省简称“楚”,一是不符合楚字的本意,湖北省地处长江流域,地域已不是荆棘遍地的荒蛮地带,而是河湖纵横的渔米之乡;二是楚国曾在陕西、河南、安徽立都,地方达许多省份,楚代表湖北省没有唯一性;三是楚不仅是国名,而且楚字有痛楚和荒蛮之意,不适合作省份的简称。

如果湖北省简称“荆”,笔者认为最合适:一是楚本荆也;二是古代地名有荆州,地处湖北、湖南,是以荆字冠名的最大行政区;三是湖北源于荆字,宋代以荆山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用荆作简称才能还原本名;四是湖北省有古荆州,襄阳在汉末和三国也为荆州,这两个荆州都在湖北省,且涵盖了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五是楚国和湖北省自古至今都一直有“荆楚”或“荆”的别称,荆在楚前,且楚就是荆,所以,湖北省如果要改简称,称“荆”是再好不过的了。

荆姓的稀有度?

荆姓不稀有,是我国常见姓氏。

姓氏荆,拼音jīng,20X全国总人口约 25 万人,属我国常见姓氏,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最新排名第 291 位,位于云姓 之后,储姓 之前。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山西、河南、黑龙江,这四省区大约占荆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河北、吉林、山东、陕西、辽宁、江苏等地。

荆字组词?

组词:荆条、识荆、负荆、荆芥、山荆、柴荆、荆山、寒荆、白荆、荆妇

荆组词有:荆请、荆蓝、荆江、荆蛮、金荆、荆州、荆蓁、荆魏、荆舒、荆杞、荆轲、荆聂、荆南、黄荆、棘荆、关荆

2、荆(读作jīng)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本义是指一种灌木名;后引申指刑杖;也指姓氏。

荆的近义字?

没有近义词,一般用作名词。

荆,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jīnɡ,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金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楚木也。从竹声。古文荆。举卿切。荆的基本含义为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如:披荆斩棘。荆的引申含义为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如:负荆请罪。

现代汉语中,荆多用作名词,如:荆山之玉。

荆字的演变过程?

演变过程:

“荆”是会意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荆”字早期的金文字形,右边是一个人形,左下边两个“X”,表示一种刺,整个字形画面表示荆这种刺刺进了人的手与脚中。

金文后期字形,增加了一个“井”字,以表示这种刺长在田中,农夫在田间耕作时易被刺伤。秦篆字形在金文基础上又一变,增加“艸”字,表示这种刺在田间长得跟草木一样,要小心。

汉隶字形又一变,将人变成“刀”形,就成为了“荆”字。直至发展到了现代汉语。

其字源演变如下:

荆的字源演变图

荆的字源演变图

荆与荆意思的区别?

基础释义: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 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请罪。 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荆详细释义:〈名〉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 灌木名。又名楚 荆,楚木也。——《说文》 以牡荆书幡。——《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 白刑堪为履。——《广州记》 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枝条柔韧,可编筐篮;果实可入药。如:荆榛(有棘刺的灌木丛);荆钗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荆天棘地(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荆花(即紫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荆子(荆条作的挞具);荆朴(鞭笞,杖击);荆门(柴门);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荆室(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荆冠(用荆条编的帽子) 荆山的简称 又如:荆玉(荆山之玉;喻美质贤才);荆山玉(荆山产的美玉。相传楚卞和得璞玉于荆山);荆襄(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 古国名 荆之地。——《墨子·公输》 荆有云梦。 荆有长松。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荆王(楚王);荆巫(荆楚的巫祝);荆吴(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 正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氏》 荆州之民附 操者。——《资治通鉴》

又如:荆州瘿(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荆扬(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 我的,属于我的 ——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如:寒荆;老荆;荆人(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妻(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室(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 贫寒的 。 如:荆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