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150字?
优质回答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X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X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X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的民间习俗: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吃粽子等节日活动。粽子有多种多样,=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优质回答
包粽子,插栀子,赛龙舟,是老家端午节永远的三部曲。
小村宁静,也没有太多人在意端午节要X谁,只知道包粽子可以犒劳肚皮,插栀子可以美化外在,而赛龙舟,则是全村人的集体狂欢。
对于那时肚子里缺油水的我来说,粽子的X绝对让人垂涎三尺。
小时家贫,缺钱少粮,我们总是担心吃不上粽子,但母亲却总能在端午节前神奇般地备好包粽子的各色材料,X半天时间,手脚麻利地包上一锅粽子,架上柴火,再用半天的时间慢慢蒸煮。放学回家,我的鼻子总会循着香味,带着我“哧溜”地钻到厨房。总是来不及洗手,就迫不及待地剥开一个粽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消灭殆尽。很多时候,等到吃完才“悲催”地发现,粽子还没有完全煮熟。
那时,村子里家家都不富裕,但却有互相赠送粽子的传统。端午这天,亲戚走动,朋友来访,邻居串门,必定要带上几个粽子,你吃吃我的,我尝尝你的,你夸赞我的粽子味道好,我点评你的粽子外形佳。一个小小的粽子,却寄托着邻里之间和谐共处、其乐融融的情谊。
村里家家户户房前院后都种着栀子树,一进五月,栀子花开呀开,将小村笼入一片清香之中。
平时舍不得采花的村民们,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就会摘上几朵还带着露珠的栀子花,少男们送给心仪的女孩,少女们插在头上装扮自我,老人们则采回放在家里,引得清香满屋。
五月是花的海洋,但唯有栀子花是村民们的最爱,这是因为栀子树易种不奢,栀子花淡雅不娇,而且夹杂着扑鼻的泥土气息,清新可人,香而不腻。因此,栀子花俨然成为小村的“村花”,插栀子也成为了端午节的保留节目。
吃了粽子,插上栀子,端午的重头戏——赛龙舟就隆重登场了。
吃过早饭,村里的青壮年就吆喝着把龙舟从仓库中挪出来,喊着号子抬到江边,等邻村的龙舟一到齐,就开始了这场属于庄稼汉们的比拼。
江中,虽没有千帆尽发、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许多村子的龙舟却也把江面挤得满满当当,旌旗招展,锣鼓齐鸣,号子震天;岸上,男女老少席地而坐,还有卖瓜子的、卖冰棍的小商贩夹杂其间,加油声、叫卖声、聊天声,声声入耳,汇成属于村民们独有的端午交响乐。
记忆中的龙舟赛,绝对是耐力的较量,那时村里没什么人外出打工,对于这场关系到村子荣誉的重大“赛事”,一般都精心挑选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上阵,虽然是天天端锄头使力气的汉子,但一场比赛下来也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打鼓手和掌舵者,十分关键,一般都要选择经验丰富的老手担当,否则,划手们就是再努力也难以取胜。这些年,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即使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也懒于下水出力,龙舟赛的选手变成了中老年人,比赛的观赏性也大不如前了。
端午三部曲,村民欢乐多。儿时的许多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渐次模糊,但这端午三部曲,一直在脑海深处萦绕。或许,艰苦年代里的点滴欢乐,更显珍贵难忘。
端午节快到了,一起谈谈端午节的由来?
优质回答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节日开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这里我仅介绍两种:
第一种传说是X屈原的。屈原本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夫,由于主张与侵略者开站,被朝廷中的投降派赶出都城,流放他乡。在秦军攻破楚国时,屈原满怀忧国忧民的情怀写下了《怀沙》后,投汨罗江而死,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五日,人们撑着船打捞他的尸体无果,就准备了一些饭团投放到水中,给鱼虾吃,以免他们在饥饿中吞噬屈原的身体。后来饭团慢慢就发展成粽子了。
第二种传说是X伍子胥。伍子胥原来是楚国人,因为父亲兄长都被楚王所杀,无奈投奔了吴国。楚怀王死后,伍子胥掘墓鞭尸,报了杀父之仇。后来吴王夫差消灭了越国,伍子胥劝夫差杀死越王勾践,夫差不听。反而听信谗言,赐伍子胥自刎。伍子胥死后,夫差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内投入大江,这天正好是农历五月五日。后人为了X伍子胥,就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已经成为传统节日,有着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继承和发扬光大。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的由来有5个版本,分别是:X屈原、X伍子胥、X孝女曹娥、古越X图腾祭、古时候天气热防疫的一种习俗等。
版本一: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X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五月初五,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后入每年在屈原投X这一天X屈原,,慢慢的就发展成端午节。
版本二: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X伍子胥之日。
版本三: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X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版本四: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据说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X中去了,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X的节日。
版本五:因为温度太高,就会导致细菌滋生,而且在这个时期还会有很多毒动物出没,比如:蛇,蝎子等等。所以,五月也被认为是毒月。五月初五这一天被认为是最毒的一天,这个时候特别容易染病。为了防虫防病,人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比如:和雄黄酒,携带香囊等等。反正就是尽量搞得味道重一些。五月初五还被专门起了一个名字: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版本,可能也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X众多,各地区各X的为X先人或者祭祀等习俗,最终发展成为中华X共同的节日。总的来说,X屈原这个版本是目前普遍认同的版本。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英文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