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悟(于丹论语心得经典句子)

有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曾经学过《论语》哪些经典语录?看过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么,你有什么启发?

优质回答

巜论语》是人生自我修身的唯一一部宝书。是一部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做人要有人的品质,要有人的人格,要有人的风范。例如孔子在巜论语》中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看看社会上的人,真的能分出上智者和下愚者。再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11-26)君子安定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定。

人欲修身养性就必须熟读巜论语》,巜论语》每篇每章悉为人生的座右铭,各取所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修身方面,足足够受用终生。(20200310)谢系统将拙文推荐巜头条》首页。谢金城逸翁之邀。

看了好几遍呀,句句经典呀。百家讲坛看过一些,主要看的是讲历史题材的,经典书籍讲解,我个人建议还是不看的好,除非是修行的大德师傅讲解。那些没有“践行”的理论解释,只能是臆想,无异于纸上谈兵,。

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于丹讲的《论语》,是鸡汤还是正解?

优质回答

放过这个小女人吧!国学的本质原本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学问!何况她只讲了诸子百家的儒家而已,并无误人子弟!诸位,还是就此作罢好!。

论语不是用来指导生活的,更不是指导普通人如何生活。于丹做了尝试,有成功的地方,但绝大部分内容由于过分通俗化,甚至牵强附会,肯定不是正解,鸡汤成份偏多。

民间俗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自古以来,读论语有两个目的,一个用来作为个人进升的台阶——科举考试;一个用来治人。平民百姓不做学问,应该是属于被治的对象。

从论语的形成看,不是孔子本人所作,弟子将他平时的言谈汇总,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里还有个问题,现在的论语与最初版本是不是一致一直被置疑。始皇帝X,吓得大家把书都藏起来,藏起来也被抄了,据说现在的论语是儒生过了这阵风后通过回忆凑起来的。也有说后来从一家人家的墙洞里发现了“珍本”。为这个问题争论不清。

普通人只要知道《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论语阐述的思想主要由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组成:仁,伦理道德范畴;礼,社会政治范畴;中庸,认识方法论范畴。

于丹解读应该说属于尝试,但没有多大意义。这不是否定她的学术成就,主要是对论语的理解各有不同。

读论语有个特殊现象,同一句话,随年龄增长、社会地位变化,理解上差异较大。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于丹从个人修养解读,反省自己才能进步。站在君王的角度,反省后可能需要退步,比如一项决策自己觉得对,反省反省,结合实际后发现问题,于是面临如何调整,或许退回到原来。有如改革开放,允许试大胆改,对的坚持,错了退回去。

夫子原来的意思也不尽是自己反省自己,是结合社会实际反省。因此,不能仅仅从字面上解读。

当下有个老年人叫特朗普,经常深更半夜发推,许多人当笑话,其实,读懂吾日三省吾身就理解。国家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半夜睡不着觉,反思反思有了心得,发个推表达一下,夫子2500年前表达的大概也有这个意思

最近美国制裁华为,华为启用备胎,X子质疑既然有备胎为什么非要等爆胎了才用?

论语X里,中庸之道是一根支柱,归结起来就是不同理念的人如何同生共存。

华为备胎的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普通人也许知道同生共存的道理,但境界的区别在于,理解了用不到。

X子的质疑停留在进口替代层面,任总独步天下不受制于人,但考虑产业链各个环节取其最大优势。自己有不一定最好。有最好,选最好;没有,用自己的。

论语可以说是值得参悟一生的书,于丹式的参悟属于一家之言,关键还是自己参悟。

《于丹《论语》心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关于批注《论语》的书推荐?

优质回答

台湾傅佩荣的《论语之美》《论语心得》

不如看看鲍鹏山的书

蒙曼和于丹二位教师谁的国学水平更高?你更喜欢谁?

优质回答

蒙曼.于丹的国学水平谁更高?喜欢谁?这两人都是百家讲坛推出我们伟大祖国女性中有才华的女人。我个人不会因为蒙曼当选这届全国妇联付X(是同一个人吗?国家大.人多,不会是重名吧!)而偏爱蒙曼,更不会因为很多人从于丹的《论语.心得》中挑出了点毛病而否认于丹的国学知识达到一定的高度。世上夲无完人,也不存在完美之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古人总结的多好!非把蒙曼和于丹放在一起比较,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有所长,任君欣赏。国学是前人留给后人的财富,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发扬.广大国学,需要更多的于丹.蒙曼。不要光有学者.大家人物,要有大师级人物引领时代。

对于蒙曼和于丹两位教授谁的国学水平更高和最喜欢谁这个问题,我个人更喜欢蒙曼。

也许是两位老师长相非常的形似,刚开始我总是错以为蒙满就是于丹。要论蒙曼和于丹二位得的国学水平谁的更高?这里不好评说,因为我们有机会通过接受蒙曼和于丹两位老师系统的国学讲座,怎能随便说出谁比谁的国学水平更高呢?这里我个人只能根据蒙曼和于丹在央视作为不同角色的嘉宾时,对国学的解,来说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对于丹在最为央视百家讲坛上,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像一个旧社会说评书的街头艺人,这种架势,总让人感于丹对国学的理解存在着肤浅的认识。首先,于丹缺乏一个大家风范,甚至说是一个文化学者的应有的稳重与风范。那种扭捏作态,故弄玄虚的媚俗举止,非常搞笑。本来是一种严肃的文化传播,愣是被于丹演绎成了戏说的味道。。。所以,我个人并不喜欢于丹这种对待国学文化过于浮躁的态度,更别说再去听她“戏说国学”了。。。而蒙曼作为央视的嘉宾临场时,比于丹显得更加成熟与沉稳。对于国学的解析,甚至是对唐诗宋词那种娓娓道来的解说,让人有一种成竹在胸的感觉,让观众内心也有一种渴望与陶醉。通俗的说来,蒙曼说话时让人能坐的下来。。。

这些都是个人的一些感受和不同的认识。当然,大家对同一个人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差异。

如何看待于丹讲解的论语?

优质回答

《论语》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曾经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但在今天只是文化谈资,并不作为今人的行为准则,评对评错都不影响社会的发展。

(网络配图)

于丹老师只是把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借《论语》讲述出来,只是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就像当年孔老夫子提倡人们克己复礼一样,都没有法律的约束力,更没有要求各级行政组织传达落实。

社会需要鸡汤,普罗大众都会需要寻找心理安慰。在公众媒体上,遇上一个洋洋洒洒、传经布道的女菩萨,正好托付自己的心灵。

电视是广播形式的媒体,于丹在电视上出现的时代,正是全民X电视,学术X百家讲坛,形式X听课,这时是造神运动的巅峰时期,于丹在这时带着《论语》出现在了全国最高神坛上,只是赶上点儿了,当时还有易中天、马未都等,今天很难超越。今天互联网的互动形式优化了电视广播形式,学术随处可以设坛开讲,形式崇尚交互,人人都自以为神,谁也不服谁了,都想X了于丹自己来当于丹。

(网络配图)

于丹讲论语已经变成了“于丹现象”,那就是掀起热潮,推出网红,迅速变现。

我们应该感谢于丹给我们带来了国学热,她一夜成名的事例激励了更多的学子,她能成为富翁也改变的穷苦读书人安贫乐道旧观念。

《论语》太专业了,越是跟于丹咬文嚼字较劲,越说明您是专业人士,都是孔圣人的弟子,可以求同存异,也可以指出错误。我们局外人都是爱看热闹的。

学术上我没资格参与评论,但就电视媒体而言,今天很难再复制于丹了,时代变了,重新选个风口,才能飞起来,社会需要更多的于丹。

“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我了,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或许有不少人是这么认为的。但如果你本身在经济上是比较贫穷的话,还会这样认为吗?

有相当一部分人说孔子一生是清贫的,经济条件不怎么好。对于这个,我不清楚,我不是学者,我也没研究过孔子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但我知道,孔子一生中留下的思想、智慧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财富。虽然现在很多人,对这些兴趣缺缺。

就像我没钱却写这些文字一样,价值在哪儿?意义在哪儿?不少人或许认为是X,但于我来说,却是精神上的快乐,因为这是属于我的,之后可能会是属于你的。

好了,言归正传,先来说说“朋”这个字。

“朋”这个字,是个象形字,像挂在同一根横木上面的两串质地相似的贝壳,在古代最初的时候是指“货币单位”,古人把五“贝”称为一“朋”,或是十“贝”称为一“朋”。后来才慢慢的变成了“朋友”的意思。

《礼记》中记载: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朋”和“友”这两个字要分开说?

什么叫同门?比如说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同一个公司的,同一个地方的,共同籍贯,共同团体,这些叫做“朋”。

“朋”通常有“利害关系”。

所以,“朋”是共同进退,有利害关系结合与共同进退去达到利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未必有多好或者很亲密。

“友”,同志为“友”。就是说共同志向、共同志趣、共同爱好,但利害关系不多的人,这叫做“友”。

有一个词叫“狐朋狗友”,狐狸和狗哪个对人是“忠诚”的,我想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

哪怕在一些古装剧中,用到的是“狐朋狗党”居多,而不是“狐朋狗友”。

有人说:孔子一生没有“朋友”。但我却觉得“友”应该还是有的。

在《易经》中的“坤卦”,也就是第二卦,卦辞说:“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因为周当时的地理位置是在商的西南方,商在周的东北方。当时周文王被商纣王给抓进了大牢,出于当时大环境的考虑,周文王把伏羲的先天八卦中卦的位置改变了,所以周文王的八卦为“后天八卦”。

《说文》解释说“朋”:(倗)辅也。

对于天下第一卦“乾卦”来说,第二卦“坤卦”就是来“辅助”它的,所以是“利牝马之贞”。

“牝马”就是“母马”的意思。母马是追随辅助公马的,公马的步伐多快,母马的步伐就有多快,但母马不是盲目的追随辅助,它是有自己的“坚守”的。

就像妻子追随辅助的是丈夫、员工追随辅助的是老板、月亮追随辅助的是太阳。虽然“位置”相近,但却是有主次的,亦有其坚守。

所以,南师花费了大量时间阅读《参同契》时说“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应该理解成“西南得明,东北丧明”,也是对的。

再来说说“远”这个字。

“远”这个字与“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仅代表地理空间,还代表着时间。

所以,在理解“时”和“远”在《论语》这两句话里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要从“时间”和“地理空间”这两个方面去理解,会有更大的收获。

对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是这样理解的:我希望来与我交流或者是拜访我的人,不要带着功利之心,志同道合的会更好。不管你距离到我这有多远,也可能你是几年之后才来我这儿,我都会以诚相待。哪怕你知道我的时候,我已不在这个世上,也是可以跨时空交流的。

人生难得一知己,所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公众号:子仙曰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悟.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