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是不是春天的古诗(悯农是描写春天的诗吗)

网友提问:

《悯农》其一,古诗。是春天的古诗吗?你怎么理解的?

优质回答: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天。理由是:

一,锄禾是禾苗长成的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春种,冒土,要等禾苗大点才能除草,不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除草,按季节时令去推,是夏天。其实也是夏天,别无其他季节。

二,与诗句汗滴禾下土吻合。农民在夏天除草,并且要选择太阳非常好的天,而不是阴雨天。为什么呢,因为太阳可以迅速把草晒死,从而让作物长势良好。

太阳大了,还要作体力劳动,肯定大汗淋漓。

三,春天除草,禾苗太小,初长成嘛,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冬天更不可能,所以,肯定是夏天。

其他网友回答

这首诗描写的应该是炎热的夏天农民锄地的情景。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诗人没有一般地写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集中写他与第一句“日当午”紧相呼应。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X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次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诗人在抒发感慨。盘,盘子,这里指碗。餐,指饭食。皆,都。意思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言外之意,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应该珍借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吗?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描述,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议论,紧紧围绕人人必需的“盘中餐”。而且,诗的前后联系很紧,顺理成章。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没有根基,没有力量。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题主出题。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首先,这不是一首写景诗,不是写春天的

这从诗的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来。《悯农》,悯,即怜悯,在这里既有怜悯,又有同情、感叹之意。看诗的内容便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农民辛苦种粮,一边是粮食丰收,硕果累累,一边却是农民遭饿死。在鲜明的对比之下,农民是不是值得怜悯、同情?对此种现象是不是要感到愤慨?一目了然。

因此,这不是写春天风景的诗,而是描写现实、感慨农民命运的

其次,怎么理解这首诗

《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早期创作的一首诗。李绅幼年失去父亲,生活艰难。年纪轻轻的他,曾经目睹了农民辛苦劳作、挥汗如雨,但是粮食丰收,却得不到温饱,诗人深深地怜悯、同情农民的遭际,并为此而感到痛心和愤慨,于是写出了著名的《悯农》诗2首,他因此被称作“悯农诗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粒粟”变为“万颗子”,这是对丰收景象的描绘;“种”和“收”,是对农民辛苦劳作的赞美。这一切让人欣喜。

但是到第二句,风云突变,转喜为悲:“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一边是粮食大丰收,且四海之下广种粮食,没有荒田,另一边却是农民照样饿死的残酷现实。从硕果累累到两手空空,这强烈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农民的生存状态、不幸遭遇,这不能不迫使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是谁制造了照样的悲剧?诗人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把思考交给了读者。但是答案又显而易见:作者把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这样的思考、揭示和批判,便具有了振聋发聩的力量,使这首诗具有格外沉重而深邃的价值。

所以,《悯农》(其一)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残酷的生存状态和严酷的现实生活,并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综上分析,这首并不是写春天的诗,而是一首反映生活、揭示矛盾、引发思考的现实主义诗歌。

再次感谢题主。

其他网友回答

这首诗不是写景诗,也就不是写春天的诗。而是从习以为常现实生活中,提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X社会,农民以耕种土地为生。春华秋实是自然规律,依据这一规律,农民在春天的时候种下”一粒粟”,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万倍的粮食。这种收获并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四海无闲田”规模,全国的农民都在耕种,这丰收是全国性的。按照以上的逻辑,农民应该是丰衣足食,安享太平了。但是,实际情况是,农夫还有饿死的!

这是不问之问,是残酷的现实!从春种到秋收,农民要经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田间管理,要经过担水灌溉的艰苦劳作的。结局却是这样的凄惨,有良心的人都会得出答案的。那就是X者为了腐朽生活的横征暴敛,为了扩大疆土的穷兵黩武!

现代社会,《悯农》二首诗也成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必选,从X的声音吟诵出的不在是沉重与黑暗,而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对仗之美、韵律之美。但愿我们的孩子们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春天的诗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是唐朝李绅所著。说的意思是如果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首先,作者用层层递进的笔法一步一步的描绘农民辛苦劳作到获得大丰收的景象。最后又用农夫犹饿死来突出最终作者想表达真正问题!是不是看到这里你会问:作者想表达什么问题呢?其实这也是作者写这首诗想要达到的效果。这首诗最后就是想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