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道教的发源地究竟是今天的哪个地方?
优质回答:
【道教】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渊源于古代流行的巫术和求仙方术。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奉先秦道家老聃为教祖,以《X五千文》为主要经典,道教渐臻形成。稍后张角另创太平道,两者成为早期道教的两大派别。东晋葛洪撰《抱朴子》,对战固以来神仙方术加以整理阐述,丰富了道教的思想理论X。东晋末年,五斗米道因其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南北朝时,嵩山道士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称新天师道。后为别于南天师道,又称北天师道。南朝宋时,庐道士陆修静创南天道。唐宋时期,因唐高宗、宋徽宗诸帝的扶助提倡,道教大盛。南北天师道和上请、净明、灵宝等各派并立,后趋于合流。至元代即并入以符箓为主的正一道之中。金代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以道为主、道、释、儒三教合一的全真道。此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二宗。在金元之际,尚有刘德仁的真大道教、萧抱珍的太一道存生。明清时期,道教由盛入衰。道教以X提出的“道”为基本信仰和教义,“道”生宇宙,宇写生元气,元气构成天地、阴阳、四时而生乃物,崇拜由“道”人格化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教道徒修炼的具体方法有服餌、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箓、X、辟谷等,宗教仪式有斋醮、祈祷、诵经、礼忏。道教之经书异常庞杂,现存明刊《道藏》就收有5485卷,代耀书有《道德经》、《正一经》、《清静经》、《玉皇经》、《灵飞经》等。
其他网友回答
道家和道教是哲学思想与宗教X的关系,完全是两码事。
道家是指从太古姬河流域的轩辕氏统一华夏成为中华人文始祖以来,对自然现象逐渐发展形成的朴素而具权威性的解释,比如河图洛书等都是假托神明天授的超自然神秘感获得话语权,包括伏羲做先天八卦。其后周伯姬昌困于羑里做后天八卦也是为X殷商赢得权威的服众政治手段。其后由X聃做德道经八十一篇及庄子周做南华经五十二篇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天人和一、无为而为的哲学思想,指导大众生活,我个人认为黄帝完全是被后来道教拿来当招牌的。
通过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秦以法家思想治国,进而汉朝建立,又以黄老思想治国,使得道家在两汉得以普及。东汉晚期社会矛盾激化,民心动荡,才有徐州丰邑人张陵在益州成都大邑鹤鸣山治病救人以黄老为基础传道,号正一真人,因加入需纳五斗米所以又称五斗米道,最后在成都灌口青城山战胜当地巫教而正式开坛授法,创正一道威盟,由于传其在天师洞显圣而胜巫师故又称天师道,张陵获封张天师,名字中得以冠道成为中国道教始祖。
而后前有创太平道的钜鹿人张氏三兄弟领导的黄巾军,后有张天师孙子张鲁割据汉中这个中国历史上极少的政教合一X的推广从而使道教逐步成为中国国教。
至于哪里是道教发源地?应该是鹤鸣山,祖庭是青城山。
鹰潭龙虎山是张道陵得道之处,现在也是至宋徽宗御赐嗣汉天师府以来的获历代X者认可并追封,成为与曲阜洐圣公府并立的世袭之地。
南阳桐柏山太白顶可能天师在此居住过,以愚公闻名天下的济源王屋山相传为黄帝祭天之所,为天下第一洞天;而平凉崆峒山是封神演义描写元始天尊的阐教十二金仙之一广成子修炼的地方,后又附会广成子是黄帝的老师,虚有道教第一山之名。句容芧山是道教上清派祖庭。周至终南山为王重阳创全真派的祖庭,传X在此为尹喜讲道德经,渭南华山、青岛崂山属全真派。丹江口武当山以张三丰著名,因而属儒释道合一的三丰派。汤口黄山据传黄帝曾在此采石炼丹而闻名,惠州罗浮山则属丘处机的全真龙门派。
其他网友回答
雲漢鑫曰: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就是轩辕之丘!当年轩辕黄帝在轩辕之丘立法坛祭昊天上帝,申人间君主为昊天上帝的儿子,代天申教,是为天子。同时,道教的科仪、法事、礼制俱成,所以,自古以来我们炎黄子孙称黄帝为道祖。
现在有人将张道陵立的正一道法坛称为道教的发源地,纯属瞎扯!张道陵创立的正一道是民间道教教团组织,而国家层面的道教是存在五千年以上了。
依古制,天子就是昊天上帝派到凡间来管理人间事务的,朝堂之上的所有职官都是有神职的。故无道教,则无历代天子,更不会有三皇五帝!因为天子、皇、帝都是受命于天的。
另外,中国道教正一派的创始地为四川青城山!现在的嗣天师府在江西龙虎山!嗣天师则在四九年带剑、印、镜随蒋介石先生到了台湾。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精忠勇士雲漢鑫 示)
其他网友回答
成都 鹤鸣山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应明确道家是由春秋时期的X(即太上老君)所创立,当时只是个学派。代表作道德经,当时黄帝常与太上老君在一起炼丹故仙方术家尊黄帝为炼丹鼻祖。活动于黟山(因黄帝炼丹而改为黄山),峨眉山。先秦时期曾出现一个黄老学派,东汉末年为道教产生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当时佛教巳从印度传入中国,其宗教,教理,教规都很完善,成熟。当时我国许多有识之士考虑到是否也创立一种以某种思想为指导的宗教组织,最终催化了道教的诞生。在东汉顺帝时修道于蜀中鹤鸣山的张道陵称太上老君授他(正一盟威符箓)让他推行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不住庙,全真弟子往庙。奉其为代天行道之师,称张天师。又因入教者须交五斗米为斋醮费也称五斗米道,道教尊X为X。故地点在蜀中鹤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