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相同之处(东西方文化有什么不同)

网友提问:

请问东西方文化它们有哪些共同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谁能说说吗?

优质回答:

文化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从广义来看:文化,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人类传统的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X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文化,或者说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它是有知识性特征。今日我们所探究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对文化概念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理解,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去认识东西文化的异同。

东西文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同的就是都符合现代哲学所说的“对立统一”规律。无论《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或黑格尔的“正、反、合”,凡宇宙、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符合这“对立统一”的总规律的,正所谓“殊途而同归”。

那么,东西方文化的相似点在哪里呢?可以大略例举一些:音乐方面: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比如提琴与琵琶,他们不论在外型上有很大的相似点,而且在音色上都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提琴也在西方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饮食方面:都是为了填饱肚子;注重品味;现在都提倡绿色食品,安全卫生第一。节日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情人节受到了东西方年轻人的热烈追捧。玫瑰、巧克力、苹果、红酒和情侣套餐都成为了情人节表达心意的最好礼物。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情人节是每年的农历7月7日,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西方的情人节是每年的2月14日。宗教方面:东西方神话都是产生于人类远古时代。宗教被东西方广泛的利用来维护阶级X。在东方文明中,佛教和道教对人们的影响重大。如来佛祖、观音菩萨、X等是人们崇拜的主要神仙人物。而在西方,人们主要信仰的是X教与基督教。耶稣、上帝是西方人民信仰的主要人物。

东西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的最大区别、差异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对立统一的双方,中、西方各略有所偏重于一方。如西方思维传统强调一分为二,而中国思维传统强调合二为一;西方强调天人相分,而中国强调天人合一;西方重演绎推理,而中国重归纳推理;西方重精细、重个别,而中国重一般、重整体;西方重独立思考、反向思维,而中国重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西方人好强好斗,而中国人求和谐圆融,以“和为贵”;西方人行为多呈直线形,中国人的行为多呈曲线形;西方人重个体的独立,X自主,而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较强,求四世同堂,尊老、尊师的观念亦强;······。这是由中西方不同X长期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观念等不同而逐渐形成的差异。

1.东方文化是一元文化,西方文化是多元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实行的都是大一统的X制,即便是分裂时期,也不是X结构的分立,而是一个统一X分开成若干个统一的X。儒家思想作为X社会思想的根基,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扬。相反,西方在古希腊时期就实行分立的城邦制。整体来看,希腊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没有想成一个强大的具有持久X力的大国。

2.东方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西方文化突出天人相分。中国文化历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学说,异常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相反,西方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一向主张天人相分。西方文化强调征服和战胜自然,认为人与自然的对立是“自我”与“非我”的对立。

3.中国文化体现含蓄,西方文化注重张扬。中国文化强调中庸,碌碌无为,讲究逆来顺受,枪打出头鸟,而西方主张发扬自我个性,做一个与众不一样的我。他们追求个性的解放,强调个人X、个X利,主张扩张自我。

4.东方文化强调家庭本位,西方文化注重个人本位。中国文化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农民生活相对较为安。西方文化建立在工商业经济基础之上,所以,其人民多懋迁服贾,不畏迁徙。其家庭也不像中国那么稳定和复杂。

5.东方文化重义讲礼,西方文化重利重法。中国是一个伦理社会,其特点是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建立了伦理价值观念X,如“三纲五常”,讲的是臣以君为纲,妇以夫为纲,子以父为纲。其核心是“仁”和“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西方社会中,人们认为追求最大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私有财产和个X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法制观念在西方早已深入人心。

  

在日常生活中,东西的文化差别,更是多不枚举。如烹调饮食,中国的菜肴讲究色、香、味、形,花样很多,尤重口味。如在家里请客宴会,主人老是要把菜夹到客人碗里,连说请吃、请吃、烧得不好吃等客气话。而西方人比较实际,烹调不注重花样口味,更讲究其营养的搭配和保护,有些就是生菜。聚餐宴会时,爱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爱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那么多客套。再如送礼,中国人送礼总有行贿之嫌,送礼者必先寒暄一番,临别时悄悄拿出礼物;受礼者嘴里连讲不要、不要的客气话,实际还是要,要到客人走后,才打开检视。西方人是一见面即把礼物呈上,受礼者会当面将礼品包打开,当即称赞一番和致谢。再说,中国人在聚谈讨论征求意见时,问有没有意见?对方总是先客气地说,没有意见、没有意见,然后讲一大堆意见;西方人是有意见就是有意见,没有意见就是真的没有意见。

  西方人可直呼长辈、父母、老师的名字,父子也可用同名,只是大小区分;中国人有三纲五常的约束,哪能直呼父母,师长之名,起名字要按辈分,连同音字也不可使用。英美人是女士优先,处处对妇女谦让三分;而中国人是大男子主义,女人要三从四德。当然,现在中国有妇女联合会,提倡妇女能顶半片天,情况也大有改善。中国人可在大街上争吵谩骂,开会时却很少发言;英美人开会时直抒己见,X时却很文明。

  西方重精细、局部而中国重整体、系统,表现为中西医的差异最为明显。西医的外科手术很高明,重解剖而知血管、神经,却不知邻近的经络存在,不知经络系统。中医重整体观,全息观,如耳针能治全身对应部位的病痛。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则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中医“夫惟病病,是以不病”,以预防为主;西医疗效快而明显。中西方重局部、重整体的不同,在日常生活的写信、署名、署年月日以及写文章中也可看出。中国人寄信写地址,由大到小,如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路***号;美国人写地址则由小到大,如****号Donington路SanJose市California州。美国署名,先写名,后写姓,署日期则为日、月、年;而中国人书写次序则相反。

  在语言文字上,表现出中西文化差异的例子更多。如”old”(老)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露尊敬的概念,如老X、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更是礼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在中国人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又如,英美人忌讳莫深的”fat”(肥)一词,见人说”fat”会令人沮丧不快,很有反感。说道fatmeat(肥肉),多半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该扔掉的废物。而中国人见了小孩子说“胖乎乎”、“胖墩墩”,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对成年男子说fat有“发福”之义;对成年女子讲fat有“X”之义,都有赞美恭维之意。日常生活工作中,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种东西是块“肥肉”,或某种差使是个“肥缺”的话语,言下之意是不可多得的东西或求之不得的位置。中国人不但不讨厌fat,而且对其赞美有加。再如对“气”这个词,西方人只是理解为空气的气,呼吸的气,液体、气体的气等少数含义;而中国人所指涵义却广泛得多,有气功之气、气血之气、有节气、有精气、有骨气、有志气、有豪气、有浩然之气,等等。

东方文化思考问题时,通常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中去分析把握内在的规律性。中医是望、闻、问、切,从整体把握,阴阳是否平衡,经络是否畅通。在思维方式上:东方文化注重归纳型、举一反三;思辩型、体验感悟;强调悟性、灵性、天性,更多的是靠直觉、靠洞察力、潜意识或第六感官,难以教和传;要靠悟、修、炼,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右脑思维较多,非结构化的、模糊的、突变的、可联系的东西多。西方文化思考问题更多的是强调局部功能,强调从局部入手,化整为零,一项一项去解决。西医是开一连串的单子做生化指标化验,让你做CT,B超…每个局部研究得清晰,全局综合上就有点欠缺了。其在思维方式上:演绎型、逻辑型,基于数据分析思考、推理;强调知性和理性,可学可教,有模版;定量、尽量拿数据说话,指标会定量、量化;线性的,直来直去,有一才有二;擅长解决结构化问题,结构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左脑思维多,多线性问题的思考。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根源在于人们所生活,成长的区域、环境不同,所处的文化传统不同,形成的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不同,受影响的宗教信仰也不同;历史形成的网络习惯差异带来的观念,评判标准均不同,另外:两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带来的消费者偏好也不同,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制造产品,提供服务的创意方式和检验、评价标准均不同。当然,还有一些具体的差异,诸如:

1、语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代表着东方,但中国的语言和西方的语言差异不小。在称呼、问候、表达上等有明显的差异。

2、教育方面。西式教学,给予所有学生机会去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并锻炼将来在社会上实用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东方教育“有教无类”,填鸭式教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考核。

3、饮食方面。吃中餐时,食客们围坐在餐桌旁等饭菜,全过程是:厨师将饭菜做好以后端到餐桌之上,围坐在餐桌旁的进餐人各取所需,各自根据各自的喜好选取相应的饭菜;餐桌上的任何一种饭菜都不属于任何一个食客,大家为了相同的目的聚在同一张餐桌旁,面对相同的饭菜各取所需,解决饥饿问题和生存问题。吃西餐时,食客们围坐在餐桌旁等饭菜,厨师将做好的饭菜分成相应的几份,将每一份饭菜端到相应的食客面前,每个食客只能吃各自的那一份饭菜。不同的饮食文化,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不同。

4、建筑方面。东西建筑风格的不同,从本质上看是因东西文化的不同。按一般的理解,中国文化重人,而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

5、音乐方面。中西音乐之差异中西音乐之渊源各异,除了因X性所产生的色彩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而西洋音乐注重的是和谐。

6、绘画方面。西方绘画十分讲究X法,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尤其强调对细节的刻画和还原生活的特性。他们严格地按照物体在同一空间中的大小比例进行描绘,给人以生动、逼真、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国绘画传统,则以“形神兼备”为皈依,重在抒发主体精神,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画家的主观精神因素,包括修养、品德、秉性与客观世界相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的美的形象和境界。

总之,中西文化各有特点,各有短长。当前“地球村”观念已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密切。中西文化自应彼此尊重,互求补益,为人类共同创造新世纪的“世界文化”。人类生存的地球是圆的,东西方文化最终必然走到一起,互相取长补短,中西结合,殊途同归。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顺对提问者在此隔空致以诚祝!

要“说说”这一“提问”的问题,首先必须得弄清楚什么叫做“文化”。我本人的文化定义是:由知识、道理、理念构成的意识形态X,——就叫做“文化”。

那么,东、西方的“意识形态”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简言之,——从根本上讲,对其努力探索是共同的。但,东方趋向是向内:立足于“礼”和“理”;西方走势是向外:热衷于“利”与“力”!再进一步说,西方是在奔着“上帝”去;东方则是要探究那“正确理念”!若需统称而言:东方力求——三思而后行;西方即为——三行而后思!

如何啊??(呵呵…)

其他网友回答

在古代:东西方文化,共同之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同之处——得到的“人才”——西方从事科学技术的人多,东方从事管理国家的人多。

在现代,东西方文化互相交融,人员交流密集,差别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