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平水韵》在诗词创作中怎么应用?
优质回答:
谢邀。
首先表明态度,个人不建议初学者使用平水韵创作古诗。
但是这句话有两个先决条件:一,初学者。二,创作。
《平水韵》对于古诗词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上承《唐韵》、《广韵》,而《唐韵》又是《切韵》的增补修改,所以可以说《平水韵》算得上中华传统音韵正朔。要了解元朝以前的诗词作品,离开《平水韵》会理解误差。
第一,押韵误差。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古人写诗有不押韵的作品?诗是韵文,只要是称作诗的,必然在当时的发音中是押韵的。但是由于元朝的文化南移,导致唐宋中原语音被X,一直到现在都是以北方口音为主的普通话,大量的发音发生了变化。而现代人读诗的本能开口就是普通话,肯定有些字的发音和古时完全不同了,导致了“即使不押韵也能被称作诗”的错误认知。
我在前面有问答过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事”和“未”在当时是押韵的,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原”和“昏”也是押韵的,这里面有平水韵的缘故,也有平水韵成型前的缘故(因为前面有问答,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有人就在评论区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来抬杠:谁说诗要押韵了?
不习惯在评论区回复不怀好意的抬杠,就在这里说下,这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是押韵的,至于为什么,以前也回答过,有兴趣的自己去翻。
第二,平仄误差。
平水韵的“平上去入”平仄区分法与普通话平仄划分是有区别的。平为平声,上去入则为仄声,而普通话是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最重要的是平水韵中有入声字,而近代语言中没有,原来的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并入了其他声调,也就是说一二声有,三四声也有。
如果发三四声没有问题,在平仄划分中还是属于仄声,但是如果音调是一二声的,比如“一”、“独”、“节”这些入声字,就容易在现代人学习格律诗创作中产生平仄错误,从而对格律诗做出错误判断。
最简单的例子,以前也提到过:“清明时节雨纷纷”,按普通话划分平仄的话是“平平平平仄平平”,很明显关键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没有交替,这是“失替”。
但是“节”在平水韵中是入声字,所以这句诗在古时的平仄关系实际上是“平平平仄仄平平”,而第三字可平可仄,所以这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个律句的格式,即七绝中的平起平收格式。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律句得出整首诗的平仄,并一一应对,验证出这首《清明》是一首合格律的七言律绝。
赏析和创作
在意识流上创作和赏析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在学会赏析前人作品,了解各种格律形式,学习古诗的意境营造手法,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诗词创作。
如果我们对古诗词的赏析和创作感兴趣,那么熟悉平水韵是必要的。
不过在形式上,赏析和创作是可以分割的。
平水韵最大的功用是对古诗词的赏析,是帮助我们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寻找和千年前作者的通感,达到和古代诗人心灵相通的境界。这是赏析古诗的高境界。
而在创作上,我们要认清一点:我们写诗给谁看?
高端一点的回答是写诗给自己看,那就随便你用什么韵了。但是作品出来,没人阅读,没人能读懂,就在你自己的电脑里荒芜淡忘,这还有什么价值?
价值来自于认同。
作品不为认同而生,但我们是希望通过诗词来抒情言志,打动合适的人,找到有通感的人。而有通感者即认同你诗词的人。
那么你用平水韵写出来的作品能得到如今大部分人的认同吗?基本上不可能。
诗词早就已经不再重要了,只不过是生活的调剂,很多人欣赏,但是不会去追究这首诗的韵是什么韵,是新韵还是平水韵,别人只看读不读得顺畅,清朗。
诗词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表达自己的内心。
表达和沟通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是用大家都知道的方式说话。普通话,新韵,意境营造,同样可以出格律精品,同时能让你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传诵、理解、认同。时代在进步,古韵的局限性非常大,甚至影响到交流。
当然了,如果我们创作诗歌只为了给那些讲究平水韵的诗词协会交几块投名状似的敲门砖,那倒是无所谓。
或者说,作为一个诗人,确实发自内心的喜欢古韵,坚持用平水韵创作,其实也挺好。不过最好是在完成一首诗作之X行用韵标注,方便读者阅读。
很多创作者认为平水韵也没什么难,一首诗也就两三个韵脚字需要注意而已。其实这是错误的,一旦使用平水韵,那么诗句中的每个字都要合上平水韵的平仄才行。
说句老实话,有几个人能真正区分每一个字的唐风古韵,就算你用了平水韵,平仄对了,你能保证每个字的发音都是古调?
有些东西,不能认真想。一想全是漏洞。
如何使用平水韵创作
前面全是个人态度与废话,这里认真回答一下如何使用平水韵创作。
正因为提到的古文发音的变迁,所以我们能验证的也就只有《平水韵》这本书记载的“平上去入”,只能依靠每个字的音调来区分平仄。而背韵书这种事情只怕是连专业的音韵专家都不会去干的蠢事。
最实用的方法,自然是先写诗,再校验平仄是否符合平水韵。合则笑笑,不合则改。
有很多网站提供平仄检测,选择新韵和平水韵,可以一次性检测出平仄格律以及是否出韵。
建议大家使用工具,别把写诗这种本来文艺创作当做一种负担来做。
记住,先成诗,再校韵。
诗意为先。
再声明一下,平水韵创作与新韵创作齐头并进,是好事。
只是我个人认为平水韵重在赏析古人诗作,新韵有利于诗歌的创作复兴。
纯属个人看法,想喷就喷。
其他网友回答
在当前新韵研究不够成熟情况下,平水韵与新韵双轨并行是过渡时期必走之路。只有加大研究新韵力度,符合现代语音工具书,为今后诗词创作(者)提供便利。平水韵作为学习诗词母本不学习它显然不行。当前很多作者用平水韵创造了大量诗词,无可指责。因平水韵的辉煌将走永远。
其他网友回答
不请自来
《平水韵》或许很多朋友不知道是什么,这里也先介绍一下。
《平水韵》的简介
《平水韵》即为韵部,是根据古人创作诗歌时运用韵的状况而编纂的,古人创作律诗,绝诗等作品时磁盘会使用到韵,而诗歌的韵脚也必须出自同一韵部。
《平水韵》因其刊行者山西平水人刘渊得名,其中把汉字共分为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得文字若干,数量不等。最初韵得运用被记录在隋朝时期陆法言的《初韵》中,共分为193韵部,到北宋时期由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又在《初韵》的基础上细分为206韵部,后来因为运用过于锁细,到了南宋时山西平水人刘渊著《任子新刊礼部韵略》总结成了107韵部,同时期的山西平水官员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共106韵部,后来把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佩文韵府》和《平水韵》相结合成106韵部,这就是后世流传的《平水韵》。
《平水韵》在诗歌创作中的优势作用
《平水韵》在诗歌创作中,可以使诗句变得优美动听,同时在阅读诗歌时也非常的上口,诗歌有韵的作用下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让诗歌本身的文字美得到一个非常高的升华。韵的使用也是诗歌中韵味的所在关键,品读一篇诗歌时有了韵的作用,就可以让这篇诗歌在读起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时人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喜欢诗歌。而且在韵的作用下,还可以加强人们对于诗歌的记忆力,很多学生在背诵诗歌的时候就会发现,往往那些韵脚十分鲜明的诗歌会被记忆的很牢固,而没有多少韵的白话文,却怎么也背不下来,这就是韵的运用,这就是韵的魅力所在。
《平水韵》的局限性
《平水韵》在诗歌的创作中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手法,但是如今的文学创作中多以通俗易懂为主,韵虽然优美动人,有时却又显得牙呲难懂,对于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有着不同的作用,有人会觉得非常优美协调,有人就会觉得难以理解,
同时《平水韵》在运用时会有诸多的限制,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各个方言无法完成绝对的统一,在《平水韵》的运用中也是一种非常巨大的阻力。
所以《平水韵》创作手法固然很好,但是并不见得可以广泛运用。并且在如今世界上,文学创作手法越来越多,文字的运用也在多样化,《平水韵》的运用也在慢慢减弱。
最后的最后
《平水韵》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创作手法,应当得到传承,韵的作用不在于它的实用,而在于它净化的每一个心灵,我们虽不是诗人,但是我们也要合理把韵的运用承接起来,这不仅仅是历史的责任,同时也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文学感染力。
其他网友回答
不要用平水韵了,就用中华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