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走上庸(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有利条件是)

网友提问:

诸葛亮北伐如果选择上庸方向是否有可能取得胜利?

优质回答:

有可能,但是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诸葛亮确实选择过上庸方向,只是司马懿快了一步,先一步取走了上庸,使诸葛亮不能切进。

反叛再叛,不得顺遂

上庸曾经也是蜀汉的地盘,公元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余威之下,命刘封孟达顺道取了上庸,上庸的地理位置很好,如果关羽能够打通襄阳,便可与上庸、房陵通气,构成一条益州、荆州统一战线,了。当然,这也是刘备的计划,只是事与愿违,孟达与刘封并不是同气连枝,关羽战败,孟达谗言蛊惑,刘封不发饼救援,适逢曹魏来反水孟达,孟达顺势投降曹魏,赶走刘封 从此做了魏臣。

曹丕很喜欢孟达,并把上庸、西城、房陵合并新城,封孟达平阳亭侯,镇守新城。当然,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公元228年,曹丕病逝,孟达作为降将,不免人心惶惶,加上诸葛亮北伐在即,书信来往,竟然心中又生了反叛的念头。只是被下属告密 且小看司马懿兵贵神速,直接被司马懿闪电战击败,当场被杀。司马懿如此紧张在意的上庸,必为不可失之地啊!

联合东吴,破许昌

蜀汉其实有两条路,一条长安,一条上庸,只是上庸地势险要,司马懿也派兵驻守,诸葛亮没有办法从上庸借道,如果诸葛亮可以呢?

如果孟达没有那么大意,而是严于守备,避免下属告密,等到诸葛亮的到来,似乎会有不同的结局。首先来说,魏国必然震动,从此,蜀汉有两条路可以走,上庸取道宛城,直接单刀直入从长安背后可以来一下,正面,也可以疑兵之计,司马懿多疑,其实也不好猜诸葛亮从哪条路走,只得两面防备。其次,蜀汉也可以不打长安,而是先和东吴有所往来,陆逊江陵起兵,诸葛亮上庸房陵起兵,攻破襄阳,再顺势把新野等地方打下来,自此,荆州全部地盘就可以收入孙吴联军手里。东吴感激,也许会共同出兵攻伐曹魏。

不过在我看来,可能性都不大,孟达的性格放在那了,实在是不可能这么美就成功了,而此时曹魏都城在邺城,也难对曹魏造成什么威胁。只能说,有可能胜利,但是没什么实际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北伐之所以不选上庸,就是诸葛亮知道上庸北伐更不可能取胜。

看地图,襄阳在汉江中游,而上庸(竹山县)恰好在汉江上游。上庸地势高,襄阳地势低平,蜀军如果从上庸攻襄阳,则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对曹魏来说,一旦丢掉襄阳,一则丢掉了进攻荆州的跳板,二则等于让蜀汉打开进入中原的门户。而刘备攻取汉中后曾命刘封沿汉水统御孟达攻取上庸地,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蜀汉势力大衰。魏黄初元年(公元2X)七月,蜀汉上庸太守申耽降魏。上庸得而复失。诸葛亮死后,新执蜀政的蒋琬就打算造舟船,顺汉江东下取上庸等地。只是蒋琬得病,事不能成。那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不选择上庸而选择祁山?

个人关点,主要原因是诸葛亮防着东吴。

如果诸葛亮师出上庸占据襄阳,故然能剑指中原,威胁洛阳。但是荆州就在襄阳的南面。东吴是不会允许蜀汉占据襄阳。蜀汉在这吃过一次大亏,关羽和荆州军团可死在曹操和孙权的联手之下。东吴和蜀汉脆弱的联盟关系,诸葛亮不可能拿着老本去测试。

所以说诸葛亮为了防止同时和曹魏和东吴交战,只能远离荆州。一次次的从北线关中下手,求的突破。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北伐如果选上庸方向怎么样?是不是比出祁山更好一些? (流誉原创 抄袭必究)

这个需要先搞清地理,上庸是古代地名,东汉末至南朝梁时,曾设有上庸郡治理上庸,具X置,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出上庸对于诸葛亮北伐,需要从汉中乘船,走水路入汉水绕道。汉水,就是今汉江。“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从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龙王庙汇入长江,总长1577千米。

《三国志.蜀书.刘封传》:【 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都郡,以达领新城太守 】孟达叛蜀投魏之后,曹丕欣赏孟达,封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并专门调整行政区划,合并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新设新城郡,以孟达为新城太守。由此可见,这新城郡并不是原刘封曾经当领导的上庸郡翻版,而是一个新组合的行政区。

但不论如何调整,那一带相对来说,都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这种地形,对于诸葛亮调兵运粮,都十分不利。不但比出祁山道路远,还涉及水军,更费事费时、更难走难通行,这是其一。

其二,这条道也不是没人想过,就在诸葛亮之后,接替诸葛亮的蒋琬,也曾经尝试提议,叫诸将讨论,是不是能行的通,结果很悲催。看《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众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这些将军都是当时的经历者,非常清楚这条路的利弊,众口一词 : “如不克捷,还路甚难”,啥意思?就是说,要是事出意外,想回就回不来了。换句话说,这和魏延那个“子午谷奇谋”,犹如难兄难弟,一对冒进行险,一旦受挫,灭国就是月月时的事,并非良策。

其三,走上庸北伐还有一大毛病,就是犯东吴的忌讳。章武二(222)年,刘备夷陵大败以后,夷陵(今宜昌)秭归一带,陆续被东吴占领。上庸、新城、房陵就在夷陵以北,那里X山环绕,著名的神农架林区,明末李自成余部李来亨,郝摇旗,袁宗第等占据的茅庐山,就在那一带。读过一篇资料,据说,后来蒋琬想走上庸,打造战船,东吴名将朱然、步陟都很紧张,当时的房陵港,就掌握在吴手中,不过,自己查了一下 没有找到有关记载。但基本可以肯定,这些事是可能的。因为老孙后来曾以武昌作为都城,这些地方作为拱卫首都的西边境,顺理成章。

而诸葛亮出祁山,目的明确,就是逐步割据西凉,再一步一步蚕食关中,这就慢慢和汉中连缀成一片,既便于管理,也基本安全。因此,比较来说,出祁山是正确选择,而绕道上庸是不恰当的。

其他网友回答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历史上,诸葛亮的北伐都是出汉中,进攻曹魏的雍凉地区,实际上按照诸葛亮的最佳思路是要占据陇右地区,据险防守,形成有效的西北割据,以增强获取攻打魏国的更好的军事格局。

那么题主问诸葛亮如果选择从上庸进攻魏国好不好?有没有可能获取最终胜利?我以为从上庸进军胜算很低,那里并不是一个好的出兵位置。

诸葛亮为何不走上庸攻魏

诸葛亮这等精细人杰,一定考虑过所有的方案,方才从中择优选出了汉中的北伐方案。那么上庸方案为何被放弃了呢?理由有三:

1、路线单一,难以运筹

△汉中到上庸仅有一条通道,诸葛亮难以施展军略

从汉中向上庸进攻,只有一条路线可走。蜀国在经历了夷陵之败后,国力大损兵力有限。诸葛亮手中可调动的兵力不会超过10万之数。那么在这样单一的进攻路线上,根本玩不出花样来,蜀军势必会遭到魏国的层层阻击,狭路相逢勇者胜,硬仗打得多了伤亡就在所难免,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何况就算拼着伤亡也不一定能够拿下上庸。

2、地方贫弱,易攻难守

从汉中到上庸一线的几座城池,都是夹在大巴山和武大山之间的一个个小盆地,土地贫瘠,粮草人力稀少,不利于屯聚重兵把守。因而就算蜀汉攻下了上庸,也将面临着难以防守的局面。一旦魏国从荆北和南阳调集重兵猛攻上庸,蜀军将难以抵挡。而且就算进入僵持阶段,魏国的补给线较短,可以就近从荆北和南阳调集大量的粮草支援大军,而蜀国却不得不从蜀中调集粮草,经汉中再一路运往上庸。如此一来,蜀国比魏国吃力太多,因而蜀国拿下上庸的性价比不大。

△魏国的荆北军区和南阳军区堵在上庸的出口,蜀军处于极大的劣势

3、战略被动,风险过大

从拿下上庸,再从上庸进攻魏国,不光要考虑魏国,还要考虑盟友东吴。东吴占据着荆州南部。一旦蜀国拿下了上庸,接下来势必要进攻荆北以稳固进攻出口。

而荆北一旦被蜀军占领,那么吴国那边就会变得紧张起来,容易出现联盟裂痕,之前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事件难保不会再次发生。

这样一来,蜀国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如果诸葛亮选择倾尽全力北伐魏国,那么就没有办法留有足够力量抵御吴国可能的背叛。但是如果保留足够力量预防吴国从背后捅刀,那么向魏国进攻的军力又远远不够,所以不难看出上庸方案并不适合蜀国。

△关羽大意失荆州,前车之鉴,荆州是东吴必争之地

结语

综上所述,诸葛亮不从上庸进行北伐,是有着他的深思熟虑的。根据当时三足鼎立的特殊情况和蜀国当时的条件,北出汉中才是最适合蜀国、最有发展潜力的方案。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说,诸葛亮选择任何方向主动伐魏,都要失败:一,蜀国弹丸之地,兵员将领严重不足;二,没有贤明之主;三,无论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蜀国和魏国都没法比。我认为蜀国最终要打败魏国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发展经济军事,做长远打算,蜀国易守难攻之地,以诸葛亮才能,轻而易举可做到。二,联合吴国,没成功之前,绝对不可和吴国大动干戈。三,等待时机,这种时机既可天造,也可人为:等待魏国内乱。然后和吴国一同出兵,胜算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