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队干活的年代(打工人一定要有一份副业)

网友提问:

生产队时期,劳动力多的家庭,有手艺的人都出去干些什么副业?

优质回答:

答:这个问题,村与村之间,各有各的管理方法,但是,总体来说人民公社化,生产队时期,一切社会活动,只有集体X,沒有个人X,不允许私人,走街串巷,做小买卖,当时称做小买卖,叫做资本主义尾巴。

我们知道,生产队时期,社员生活比较贫困,解决社员吃饱饭问题,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当时为了及时,把土地整修好,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社员吃饱饭,所以,生产队里一年四季,就没有闲着的人,比喻:秋收种结束以后,紧接着挖河,修水库,整修大寨田,工程就开始了,由原来的农业冬闲,变成了冬忙。

我们村的村庄比较大,党支部把生产队里,有手艺的社员,都组织了起来,大力兴办村集体副业,如:木匠铺,鞋铺,打铁,泥瓦匠建筑队,缝纫机组,弹棉花组,粉面点等等,一共包含了社员生活中,二十二行门类,所以,我们村有手艺的社员,都在集体副业上班。

总之,人民公社化,生产队时期,农业机械还没有发展起来,生产队面临着,生产力严重落后的局面,农业生产基本上,完全是依靠农民,拼体力干岀来的,例如:当时修的水库,挖河筑坝工程,如果没有生产队的集体力,这些大型水利工程,根本就解决不了。

(原创于20X元旦)

其他网友回答

生产队时期,有手艺的人干什么副业,也要分年代。

一、六十年代,有手艺的人也不能独自去搞副业,只能为农户帮忙。如木工、瓦工、石匠等,农户家中修房盖屋,他们去帮忙,不计工分报酬,集体搞建筑或水利工程,有手艺的农民参加劳动,要记高工分。

二、七十年代,农村开始实行以农为主多种经营,把有手艺的农民组织起来。我们那里成立了木工组、石匠队,建筑队,粉房、豆腐房等。如大中型石材厂三处,60多名石匠,打琢料石,200余人从事石料生产,20多辆马车跑运输等。从事副业生产的人员挣工分,拿提成。那时副业生产,是农闲大搞,农忙小搞,长年不断。

三、大队有副业大队长、会计、推销员,对副业生产统一领导,安各生产队的产量,X量、收入记帐,年终决算,生产队只管组织干,其它事不用管,到时结帐分钱,也体现了集体管理的优越性。好的生产队每个工分值1角多,日均1元多。

地区不同,可能会对手艺人,从事副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不一。

其他网友回答

生产队时期的手艺人,主要有:木工、瓦工、石匠、糊匠、厨子,五种手艺人。

木工主要是盖房做房架、打家具;瓦工主要是盖房磊墙、铺瓦、抹墙面;石匠主要是盖房打石条、凿石磨、碾子;糊匠主要是糊顶棚、丧事糊纸人、纸马;厨子主要是红白喜事儿搭棚做菜。

这五种手艺人在过去非常吃香,大多数都在个人家干活,去哪一家干活,一天三顿都是碟盘碗,好烟好酒伺候着,吃的都是细粮。

每天工钱两块三毛钱左右,交给生产队两块钱,给记10分,自己得三毛钱。

过去生产队日值,X至一块钱左右,所以家里边要是有一个手艺人,就可以有不少的零花钱了。在村里边就算比较上等的富裕户了。

农村女孩找对象都愿意找手艺人,尽管男人长得难看,也不愁搞对象,所以手艺人的媳妇儿都普遍非常漂亮,能嫁到这样的人家就会享福了。

生产队在三夏三秋抢收抢种季节,手艺人也要下来参加生产队劳动,农忙过后再出去干手艺活。

所以,农村家庭有手艺人的户,都是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放在现在也是高收入家庭,现有的农村手艺人,传承下来的只有瓦木工,后三种手艺人,由于没有生意,都已经失传了。

现在的瓦木工,每天的工钱都在三四百以上,月收入超过一万,所以农村手艺人是一个不错的致富项目。

其他网友回答

生产队时期,劳动力多或少的家庭,只要有独到的手艺,或技能,大多数从事木匠,瓦匠,纸扎,钜破,换门窗玻璃,打锡壶,银匠等副业……。

他们只要向生产队交钱买工分,年底结算,就能分到粮食,蔬菜水果。生产队鼓励有手艺的人外出挣钱。有些生产队还专门组团出去搞副业,增加队里的分值。

其他网友回答

生产队时候劳动力多的家庭和有手艺家庭比较富裕,因为劳动力多,分的工分粮就多,另外有手艺人他们出去做手艺没有在家里吃饭出去帮人做工,那个时候的艺人出门交1元或八毛钱给生产队就平10分一个劳动日(那个时候艺人作为五匠有标准的帮人一天是1元貮角八分交了1元钱二角八分是自己的工具损耗费)所以是比较富有的人家了。